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饮片风险评估

中药饮片风险评估

饮片车间风险评估报告目录目录1 目的 (3)2 范围 (3)3 生产车间基本情况 (3)4 风险管理流程 . (3)5 风险评审小组的建立 (4)6 风险评估采用方法 (5)7 设备、设施和公用系统的适用性分析 (7)8 风险管理 (9)9 风险回顾 (30)10 综合结论及建议 (30)1目的对中药饮片生产的全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点控制目标,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对于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的必须确定降低风险的措施,低风险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产品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可识别性,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2范围5风险评审小组的建立根据中药饮片车间(含毒性中药饮片车间)风险评估项目,我们成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估小 组,明确了责任与分工,具体分工如下:表1 :中药饮片车间风险评估小组成员及责任与分工表姓名 部门 小组职务 职责质量受权人 质量部 组长负责风险评估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的审核和 批准,并提供技术支持;负责人 生产部 副组长 指定人员起草风险评估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启动质量风险管理程序风险评估风 险沟 通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3 f厂风险降低不接受J4—1 F<_>质量风险管理程序的输出/结果< --- >风险回顾1事件评审JJ风险接受风险 管理 工具工艺及环境文件人员裸手操作等工艺规程日常监测确认报告工艺操作清洗SOP 洁净区环境卫生设备同时间同操作间生产前检查洁净服纯化水系统设备移动阶段性生产行为清场管理操作外包装容器具污染或交叉污染条件置纯化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中间体储存厂房微生物工具设备设施取样地漏使用末端空气净化建筑放置清洁称量物料参数匹配厂房设施设备操作材质、式样选择转移领用材质 ——结构选材 *.连接 * 选址物流、人流 工艺布局厂房 空气净化系统维护 设备个人卫生健康体检检验方法操作规程清洁规程 除尘压缩空气系统洗手穿着润滑剂使用6 / 326.3风险评估、风险控制(FMEA 6.3.1危害发生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及可测性等级划分:风险优先度(RPN)=严重性(S)X可能性(P)X可测定性(D)632风险级别:1)对S*P W5的失效模式,RPN任意值,均认定为可接受的质量风险。

2)对S*P> 5,且RPNC 15的失效模式,质量风险可接受。

3)对S*P> 5,且15 V RPNS 24的失效模式,应考虑改进,采取适当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低来降低此风险。

4)对S*P> 5,且24V RPNS 125的失效模式,为不可接受风险,必须降低,若采取质量风险控制措施都不能降低RPN 值,应停止该活动。

7设备、设施和公用系统的适用性分析7.1共用设备7.1.1共用设备信息见附件 17.1.2结论(1)中药饮片车间现有设备可以满足认证饮片的生产。

(2)挑选台、滚筒式洗药机、可倾式蒸煮锅、切药机,敞开式烘箱等设备为部分饮片(除毒性饮片)的共用设备。

7.2 共用设施7.2.1 厂房设施中药饮片车间符合生产工艺和GMP要求,其中洁净区净化级别为 D级,配套空气净化系统洁净区净化系统能对环境进行有效控制。

洁净区地面为PVC地板胶,采用彩钢板间隔和吊顶,墙面与地面及吊顶交界处呈弧形。

生产区按生产工艺设计了面积、空间及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设备安置及物料储存区。

洁净区内的输送管道及水电、工艺管线均安装在技术夹层内,照明灯为吸顶式,易于拆卸清洗。

进入洁净区的空气经过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三级过滤,洁净室密封良好。

洁净区温度控制在18C〜26 C,相对湿度控制在 45%〜65%洁净区内排水口采用不锈钢扣碗式液封地漏,可有效的防倒灌、防污染。

地漏定期清洁,内部用消毒剂进行液封。

人员与物料出入口分别设置。

设有人员进出的更衣室,人员经一更、二更、手消毒后,进入洁净区,洁净更衣室的净化级别与生产区相同。

物料进出设有缓冲室和传递窗,物料经外清、脱包、消毒后进入洁净区。

7.2.2 空调净化系统中药饮片车间有1套净化空调系统分别用于 D级洁净区功能间控制,空调净化系统由组合式空调机组、制冷系统、蒸汽系统构成。

组合式空调机组由若干功能段组成,包括:新风过滤、空气混合、初效过滤、除湿、加热、送风、加湿、中效过滤、回风等基本组合单元。

制冷系统主要由冷水机组、冷却塔、补水系统、冷却水循环泵、冷冻水循环泵构成。

空气净化过程:新风、回风T初效过滤T表冷T加热T加湿T中效过滤T风机T高效过滤T洁净区T(回风经过回风管进入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初效过滤器前再循环)。

设计标准:洁净等级为 D级,设计温度为18C ~26C,相对湿度为 45%~65%洁净区与非洁净压差大于 10Pa,产尘功能间对洁净走廊保持相对负压;换气次数》 15次/小时。

系统和洁净区采用臭氧消毒。

空调机组具备新风调节阀、回风调节阀、送风机、排风机、冷水阀、蒸汽阀、排风阀门,其中新风调节阀、回风调节阀、排风阀与空调风机启动阀连锁。

运行情况:净化空调机组运行平稳,加湿器 / 表冷器及加热器等工作正常,经检测,洁净室的各项指标均满足D 级洁净室净化级别要求。

压差: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压差大于 10Pa。

相同洁净度级别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公司制定了《洁净区环境监测管理规程》(QA033-00),《洁净室悬浮粒子测定方法》(QD-TTO4O20),《洁净室沉降菌测定方法》(QD-TT04019,《洁净室(区)浮游菌测试方法》(QD-TT04065)。

化验室对D级洁净区每季度测定一次悬浮粒子和换气次数,每月测定一次沉降菌和浮游菌。

车间对温湿度、压差进行日常动态监测,确保环境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2.3 水系统车间□级区生产使用纯化水。

该系统以市政饮用水管网所供饮用水为原水,经多砂石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装置、树脂混床、紫外杀菌器、输送泵、纯水罐及系统循环管路等组成。

运行情况:纯化水制水机组运转正常,产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循环分配系统工作正常,各水泵、管道、阀门工作正常,无泄露。

经检测,产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纯化水质量标准。

公司建立《 1号纯化水系统制备工艺规程》()、《1号纯化水系统操作维护规程》()、《纯化水分配系统清洁钝化消毒、活性炭过滤器消毒规程》()、《工艺用水取样规程》()、《工艺用水监控规程》()。

明确纯化水系统系统的操作维护、日常监控以及以及活性碳过滤器、各分配系统日常消毒操作的方法与要求,确保所产纯化水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

按照规定的监测频率及标准对纯化水系统进行日常监控,通过定期的水质监测情况分析,确认纯化水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纯化水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按纯化水制备工艺执行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纯化水。

纯化水制水机组运转正常,产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循环分配系统工作正常,各水泵、管道、阀门工作正常,无泄露。

经检测,产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纯化水质量标准。

7.3 结论车间的设备、厂房设施、空气净化系统、水系统均能满足生产需求,并符合GMP要求。

8 风险管理8.1 关于防范混淆、差错、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总体概述8.1.2风险接受根据以上定量评估的结果,风险级别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8.2关于饮片生产工艺和设备风险识别和控制中药饮片生产工艺流程图8.2.1中药饮片生产净制设备及工艺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a)中药饮片净制工艺流程图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技术对中药饮片净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及工艺进行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可检测性进行评分,具体结果如下:c)风险控制如表3所示,将RPN分值大小排序,得到了关键控制点,对中药饮片净制过程而言,至少需要对以下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来降低质量风险。

a)中药饮片切制工艺流程图b)中药饮片切制风险评估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技术对中药饮片切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及工艺进行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可检测性进行评分,具体结果如下:c)风险控制如表5所示,将RPN分值大小排序,得到了关键控制点,对中药饮片切制过程而言,至少需要对以下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来降低质量风险。

823中药饮片生产干燥设备及工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b)中药饮片干燥工序风险评估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技术对中药饮片干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及工艺进行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可检测性进行评分,具体结果如下:c)风险控制如表7所示,将RPN分值大小排序,得到了关键控制点,对中药饮片干燥过程而言,至少需要对以下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来降低质量风险。

824中药饮片生产炮炙设备及工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技术对中药饮片炮炙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及工艺进行风险评估, 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可检测性进行评分,具体结果如下:c)风险控制如表9所示,将RPN分值大小排序,得到了关键控制点,对中药饮片炮炙过程而言,至少需要对以下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来降低质量风险。

825中药饮片生产包装设备及工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a)中药饮片包装工艺流程图b)中药饮片包装风险评估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技术对中药饮包装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设备及工艺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失效模式,对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可检测性进行评分,具体结果如下:c)风险控制如表11所示,将RPN分值大小排序,得到了关键控制点,对中药饮片包装过程而言,至少需要对以下方面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来降低质量风险。

表12:失败模式改进措施(包装)9风险回顾在多品种共线生产的过程中,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重新进行风险评估:1) 新产品的引入;2) 原有生产品种工艺过程条件或参数的改变;3) 生产过程中出现污染或交叉污染的情况;4) 应药监部门要求进行重新评估。

10综合结论及建议固体制剂车间的设备、厂房设施、公用系统及管理体系均可以满足生产需求;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经验和技能,在培训合格后可进行生产。

在采取措施后,可以将污染与交叉污染、混淆与差错的风险等级降至可接受范围内。

因此,本公司的中药饮片生产风险等级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以进行后续活动(如人员培训、设施设备确认、检验方法验证、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等) 。

附件132 / 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