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高校财务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高校财务分析,建立和完善科
学的财务评价分析体系,是高校自身管理的要求,也是高校进一步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文对
高等院校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将其分为财务实力、科研能力、人均经费、财
务风险、办学效益等5大部分26个指标,构成了评价高校财务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校 财务分析 指标体系 构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作
为产业推向市场,高校的财务工作正逐步从核算型向分析型、管理型转变。加强高校财务分
析,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财务评价分析体系,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分析,客观地反
映高校财务状况,为高校自身和不同类型高校投资主体提供准确详尽财务分析信息,是高校
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财务分析的涵义
财务分析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是指运用事业计
划,会计报表等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
研究,得到对学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是学校管理层了解过去、评价现
状、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为优化、强化管理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
益服务。财务分析有多种形式,可以依据其目的和要求,进行全面的分析、部分分析和专题
分析。全面分析多用于年终进行,对一年来的财务工作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重点介绍高等院
校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为了正确评价学校的财务状况,财务人员应尽可能收集有关详细资料,在多种分析方法
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分析方法。目前高校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把几种财务分析方法相互结合在一起综合运用,
将财务活动的各项指标与其相关的因素相互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克服片面性,形成对
财务活动与财务状况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更有利于清晰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在财务
活动分析中,还要注重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的结合,在对学校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整体分析研
究时,还要对那些影响学校财务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有的放矢,从而抓住主要
矛盾和关键问题,以便制定有效措施。
财务分析方法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1.水平分析法。就是将反映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与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财务状况信息
进行对比,研究财务状况发展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绝对值增减变动分析、
增减变动率分析、比率分析三种。可将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与前期对比,也可在不同高校
之间进行对比,但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
2.垂直分析法。即计算报表中相关各项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项目与总体关
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3.因素分析法。就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一个经济指
标所包含的各个因素的变动对该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按其特点可分为
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
4.趋势分析法。它是财务分析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变
动情况和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中,基期的选择非常重要,通常是选择比较稳定、
有代表性的时期为基期。
5.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实质上是将影响财务状况的两个相关因素联系起来,通过比
率的计算,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比率是一个相对数,是用系数、倍数或百分率表示的分数
式。采用比率分析方法时,首先要把分析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计算出各种不同的比率,
然后才能从比率的差异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计是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设计的指标不仅要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
目标要求,而且要满足社会各界包括债权人,主管部门,公众的需求。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
则:
1.客观性原则。进行财务分析时一定要从学校财务活动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
主观臆断,用来分析的资料要客观、真实、可靠。
2.科学性原则。财务分析指标应作为主观要求反映高校财务客观发展规律的工具,注意
指标的代表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和准确性。
3.动态完善原则。财务分析指标应充分考虑发展的趋势性,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4.可比性原则。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对高校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而这种评
价只有通过校际之间、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必须考虑指标之
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即要求指标建立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和相同的可比的基准点之上进
行量化和比较。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由于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带有导向功能,容易引导使用者追求眼前
效益。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注重使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财务分析应以财务绩效和风险分析为核心,以财务综合实力为辅助的分析系统,全
面揭示高校财务运行的状况。主要分财务实力、科研能力、人均经费、财务风险、办学效益
等5大部分26个指标,构成了评价高校财务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见表)。
(一)财务实力
所谓财务实力,是指高等学校通过财政拨款和自筹经费等收入渠道争取经费的能力。主
要通过总收入构成比例、总收入增长率、财政补助收入构成比例、财政补助收入增长率、学
校自筹收入构成比例、学校自筹收入增长率、主要收入指标变动趋势等7个指标来反映。在国
家政策下,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收入来源出现了多元化格局。通过构成比例的分析,反映
学校收入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调整收入结构,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通过增长率指标
分析,反映财务实力比去年的提高程度;通过主要收入指标变动趋势分析,发现主要收入的
变动趋势,找出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及规律,为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高校财务
综合实力分析,可以反映出高校办学的活力和高校发展的能力与潜力;还可以看出高校在同
等、同类高校中的地位和水平,有利于高校找出差距,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二)科研能力
所谓科研能力,就是学校从事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主要从科研经费及教师发表论文
方面来反映。科研经费收入构成比例指标可以清晰地反映学校科研经费收入的构成情况,体
现了高校从纵、横向争取科研收入的能力;科研收入年增长率指标从动态角度说明了学校在
争取科研经费方面的努力程度,反映了学校整体科研创收能力;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收入
及人均发表论文指标,反映专任教师科研创收能力及科研产出。
(三)人均经费
所谓人均经费是将学校年度总收入按人数进行分摊后的金额。在职教职工人均经费收入、
专任教师人均经费收入、折合本专科学生生均经费收入等指标反映了高校各类人员人均获取
经费的能力,同类高校具有可比性。
(四)财务风险
所谓财务风险是高等学校利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指标是衡量
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承受能力的指标。通过学校年末负债总额指标,从绝对值上反映了学
校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大小;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指标,进一步从绝对值上反映了学校财务
风险高低;学校年末借入款总额占负债总额的比例指标,反映高校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学校
年末借入款总额占银行存款的比例指标,表明学校到期偿还借入款的可能性;学校年末借入
款总额占一般基金的比例指标,表明学校到期动用净资产偿还借入款的可能性。
(五)办学效益
所谓办学效益,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是指学校教育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反映高等学校利用
现有资源办学所产生的效益状况。主要从资产增长率和成本支出方面来体现。总资产增长率
指标,反映了高校经济实力及办学效益,该指标表明学校占有和使用的经济资源的大小;固
定资产增长率指标,反映了固定资产存量规模扩大的程度;速动资产增长率指标,反映变现
速度较强的资产存量规模扩大程度,表明可变现资产多少,短期偿债能力高低;对外投资收
益率指标,反映了高校对外投资的收益状况;日常公用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指标,反映用于
学校事业发展的资金比重,该指标越高,表明学校用于人员支出越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
学效益越高;折合本专科学生生均事业支出指标,是反映办学成本大小的指标,在同等规模
高校中,该指标越小,表明办学成本越低,办学效益越好;在校学生与专任教师比例指标,
说明学校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间接反映办学效率,该指标越高,表明学校具有越高的管理
水平,办学效益较好。
高校在进行财务状况分析时,可以将上述分析指标进行纵向对比,以反映高校财务状况
的动态变动趋势;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查找与兄弟院校的不足与差距,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化解财务风险,确保高校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周复,施建军.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