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谈和谐社会

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谈和谐社会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谈和谐社会
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谈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谈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要求;构建和
谐社会即是共产党执政的目标,又是共产党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矛盾的主要
手段。
今天我们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谈和谐社会。大体讲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是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解和谐社会有四个基本概念:一是多元,建设事物多样性;二是差异,和谐是
解决差异的一种手段;三是矛盾,有差异才有矛盾,用斗争和调和的方法解决矛
盾;四是均衡,实现事物的均衡发展。和谐的基本价值一是普遍性。孔子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
关系的和谐。二是讲和谐就是追求事中,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境界,是遵从事物的
发展规律;三是政治意图,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意图。所以,在革命的时候、建
设的时候、改革的时候,必须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过程中形成
的一种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自然而然
产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按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要求,通过调和
改良的手段,把人们经济关系中冲突对立的一面引导到和谐合作的一面,实现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从竞争、冲突向和谐、合作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含义。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三方面的客观依据:
1、时代主题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八十年代以来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或叫主流,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
了一个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与资本主义和而不同,相互借鉴相互合作。
2、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49年以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9
年以后我们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生产力生产
关系以适应为主。为了推进现代化顺利发展,防止由于社会矛盾导致社会**,制
使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倒退,就必须一心一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现代
化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
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地位改变了,国际方式、思想
方法也同时发生相应的改变。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正确
处理人民的矛盾做为国家政治体系,农轻重并举,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指导,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少数民族实现民族
区域自治。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让社会更加稳健,要努力形成一种全体人民各尽
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生活的理念。注重激发社会团体,增强社会和促进社
会的公平正义,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就是在
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指导思想。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三、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1、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三大思想障碍:平均主义思想、阶级
斗争关系、计划经济的思维。克服这三大障碍的方法就是以人为本。对以人为本
有以下几点理解:第一是承认人的自然禀赋的差异,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要
尊重这种差异,实现各尽其能;第二是淡化阶级属性,突出人的职业区别。把人
归属于不同职业的人,确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阶级已经不复存在的事实。强调
人与人之间要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职业的差异,淡化人的阶级属性,建立和谐
社会。第三是尊重广大公民的正当权利和利益,改变见物不见人的思维方式。讲
究社会分工,把人的生命看成第一位。第四是最大限度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物资文
化生活需求,实现人的个性自如发展。第五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建设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共同事业,
因此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努
力和合作,其中党和人民之间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2、坚持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
义价值取向。十六大以来对共同富裕有三点理解:第一是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扩大,
每个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第二是依法保护个人的合法财产。第三是提高低收入者
的收入水平。努力形成一张社会的安全网,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让每一位社会
成员基本生活资料有一个最基本的保障。
3、完善生产关系。完善生产关系与推进民主法治相辅相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首先要完善生产关系。完善生产关系有三个思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不同
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完全以二者为转移的产品分配 从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关系谈和谐社会第2页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各种经济成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最佳
位置,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不同经济成份之间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以分工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协调全国不可分割的
统一的市场经济,协调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秩序。
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生产关系入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运行机制,
这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依法治国,发展民主政治经济基础。
4、保持稳定。稳定与和谐两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区别。我国的不稳定根源在
农村,要维护农村的稳定,最主要的是实现党在农村各项正确的路线方针长期稳
定保持不变,尤其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保持稳定。
5、加强党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核心就是实现党和社会全体
公民之间的和谐。当前的各种矛盾根源是党、政府和公民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
些矛盾,发挥我党的政治指导作用,就是不断加强我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最
终落脚点是党员素质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

《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谈和谐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