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_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第一章_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19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
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环境与经济、社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会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活动有密切联系、必须将环境保 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 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环境规划就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项目 和资金等方面都需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14
环境规划的含义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 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 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 境所做的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中国大百 科全书· 环境卷》 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保活动盲目性 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12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 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21世纪议程》 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21
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 战略目标。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第三节
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5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二)环境规划的含义
6
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

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 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 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 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 环境资源;依靠科技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 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 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
1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
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流域、城市、生
态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和组织、产品、活动等不同层面 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培养同学们在环境 规划与管理决策设计中综合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篇章安排: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现代管理学理论、生态学 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环境论理学原理。详见第 三章。 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方法。包括环境数据处理方法、最优 化方法、环境决策方法和环境数学模型等。详见第四章。 4. 环境规划和管理综合分析方法。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资源消耗预测、环境质量预测、 环境统计、环境审计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详见第五章。

讲,如何用最小的资金,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显得十分重要。

环境规划与管理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 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
21
5.实现环境目标的基本保障

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和各种 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 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 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其所做 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政策规定,为实现环境目标管 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 护工作的依据。


叶文虎等编,《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马晓明编著,《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国家环保部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编写组编著,《环境 规划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郭廷忠等编,《环境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
4


第一章
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 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 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
公众行为: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 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 为。
C.环境文化建设
文化决定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 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 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随意丢弃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公众 浪费水电煤气 节约能源、资源 行为 漠视环境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⑤ 时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
24
Hale Waihona Puke 2.按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
①个人

作为消费者,个人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 作为生产者,企业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 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 的、深刻的。
②企业

③政府

a. 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
16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17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 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 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 系。


1992年赖斯引用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 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9
环境管理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 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 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讲,是指管 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 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 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科学大辞典》 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 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 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 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叶文虎

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被提到如此的高度,这在人类历史 上是空前的,它也成为环境规划应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 和根本目标。
13
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

一定的环境质量和一定的自然资源,是服务人类健康和福 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从可持 续发展的理念来看,环境资源是稀缺的、环境的纳污能力 是有限的。 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 活动进行约束,以便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 的关系,此为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越来越 高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 排与部署,这是环境规划的又一个基本任务。
b. 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经营和管理权 c. 运用行政和政策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25
(二)手段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
26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和内容
(一)原理
1.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规体系。根据环境法学基础理论,介绍 环境保护法律、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 详见第二章。

《东京决议》1970年 3月国际公害研讨会发表的《东京
决议》,把每个人享有的、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以及现代 人应传给后代人富有自然美的环境资源的权利,作为基本 人权的一项原则,即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享 受良好、安全适宜的生活环境的权利。

环境权的享用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享用环境资源的同 时又必须履行其保护环境不受损害的义务。保障人们享用 环境权和公正地规定享用环境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就成 为环境规划的基本出发点。

18
(二)任务
A.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 B.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政府行为: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 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 并组织实施等; 环境行为的转变
不良行为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轻视环境的公共责 政府 任 行为 轻视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的战略地 位 排污污染环境 资源高消耗 企业 只关注经济利益、 行为 漠视环境与社 会责任 理想行为 充足的环境预算 重视政府的环境 公共责任 制定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和零排放 通过ISO14000认证 循环经济 关注企业环境形象 和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第1-5章)
环境规划(第6章-9章) 环境管理(第10-13章)
2
授课计划
教学课时 2 2 第一章 第二章 教学内容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4
4 4 4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2
2 4 2 2 2 2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流域水环境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 环境管理模式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
3
教材与参考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