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经应用文写作--公文

财经应用文写作--公文


紧急程度
特急 加急
◎电报:
“特提”、“特急”、 “加急”、“平急”
分类
• 指导性公文——决议、 令、决定、批复、 意见 • 报请性公文——议案、 • 内容性质及其作用 报告、请示 • 知照性公文——公报、 公告、通告、通知、通 报 • 商洽性公文——函 • 记录性公文——会议纪 要
二、近似文种辨析 1 决议与决定
相同
• 都用来传达上级机关的 意图和要求的
不同:
通知 • 特定告知 • 内部行文告知下级全 部或部分单位办理某 一事项 通告 • 普遍告知 • 向社会上公开告知人 们遵守某一事项
6 报告与请示
•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特征:汇报性
•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 函——必须具备法定公文的标印格式 • 便函——不需要
公文格式
•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 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 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 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 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 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 版头部分、主体部分、版记(文尾)
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另起一行行首空两格, 编排“附件”二字, 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 名称

附件名称不加书 名号,后不加标 点符号
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

6.成文日期
5.发文机关署名 全称或者规范化 简称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 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 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成文日期一般标注在正文之 下空两行、右空四字之处
不同
通知 • 侧重于直提要求、明 确界限 • 对要求:必须提出 通报 • 侧重于说明、介绍某 一事物或问题的情况 • 对要求:可提可不提
5 通知与通告 •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
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 文。
•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
周知的事项,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 团体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告知性文书。

8.附注: 作用:注明引文出处;说明公文的传达范围、注意事项; 在“请示”中,则要求标注联系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字 体,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 标注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如果一行排不下,从第二 行起顶格排印。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 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 起装订。“附件”二字及 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 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 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 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 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 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 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 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 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 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 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4.紧急程度 有“特急”和“加急” 之分,紧急电报则有 “特提”、“特急”、 “加急”、“平急” 之分 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 注在版心左上角
6.签发人: 上报的公文,应注明签发人
版 头 部 分
3号仿宋体
全角冒号
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 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 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 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 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 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 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 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 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 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 签发人姓名对齐。
性质作用:专业性;需 要遵守和强制执行
4 通知与通报 •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
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 文。《关于召开2012年迎新工作协调会的通知》
•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
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相同
• 直陈情况与要求 • 告知性文件 • 下行文
相同:
①决策性文件,具有指导性 ②上级机关;意见、措施或要求 ③下行文
不同:
决议 • 重大正式会议集体讨 论并表决通过 决定
• 不一定都是集体讨论 通过,有的决定可由 某一机关直接作出。
2 公报与公告 •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包
括会议公报、统计公报和外交公报。比如《中 俄联合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 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1年分省 区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等指标公 报》
议案
• 适用亍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 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思考
下面单位的行文关系怎样? 1. 总行与各分行 2. 广东金融学院与广东省政府 3.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人民政府 4. 广东金融学院与广东行政学院

密级、保密期限
• 绝密 • 机密 • 秘密 • 绝密、机密 • 应标明份数序号
党 政 机 关 公 文 格 式
版头
主体
版记
• 版头包括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密级 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份号、签发人等
版 头 部 分
1.发文机关标志居中 排布,上边缘至版心 上边缘为35mm,推荐 使用小标宋体字为红 色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 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 名称,一般应当将主 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 如有“文件”二字, 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 称右侧,以联署发文 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 中排布。
1. ①发文机 关全称(规 范化简称) +“文件” ②发文机关 全称(规范 化简称)
版 头 部 分
2.发文字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 空二行位置,居中。年 份、序号用阿拉伯数字 标识;年份全标,用六 角括号“[]”括入;序号 不编虚位,前不加“第” 字,但后要加“号”字。
2.发文字号 组成: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 份+发文顺序号 作用:便于识别发文机关、发 文年度和便于登记、管理、使 用
• 办理要求:带有急迫性,上 级须答复——“办件” • 行文内容:“一文一事”
• 制度:无定期请示的制度
7 批复与批示 •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 下行文。 •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借款人主体资格问 题的批复》
不同:
批复 批示
• 被批注意见的来文文 种不同 :下级的请示 行文方式不同 :主送机关

公文概说

概念
党政机关公文是 党政机关实施领导、 履行职能、处理公 务的具有特定效力 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是传达贯彻党和国 家方针政策,公布 法规和规章,指导、 布置和商洽工作, 请示和答复问题, 报告、通报和交流 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公 文
公文种类
•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 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 14号) • 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 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 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
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 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
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
名首字右移二字。 如成文日期长亍发文机关署名,应

当使用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 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 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 编排。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 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 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 当的决定事项。比如《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
决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 市开展向何国治烈士学习活动的决定》
用全称或规范 化简称或同类 型机关统称
关于× × × ×请示
× × × ×:
3号仿宋体

××××××××××××× ××××××××××××××× ××××××××××××××× ×××××××
◎首页必须显示正文
3.正文



一般用3号仿宋体 字,编排于主送机关 名称下一行,每个自 然段左空二字,回行 顶格。文中结构层次 序数依次可以用 “一、”“(一)” “1.”“(1)”标注; 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 第二层用楷体字、第 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 体字标注。
联合行文,只标 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上行文:发文字 号居左空一字编排, 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 名处在同一行
版 头 部 分
5.份号 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 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 角第一行。
3. 密级和保密期限 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注在版 心左上角第二行;密级和 期限之间用“★”隔开; 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 字标注
•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
事项。如《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公告》
相同
• • 严肃、庄重 公开性、重要性、权 威性
不同:
公报 重要会议或重要 事项 内容一般比较详 细、具体
公告
重大消息 内容一般十分简要
3 公告与通告 •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 事项 。 •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
必然是上报请示的单位
• 被批注意见的来文文种 不同:下级没有肯定性要
求答复的文种
• 行文方式不同 :如具有
普遍意义,可把原行文上报 的单位与其他单位一并列为 主送。
8 函与便函 •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 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 与便函的不同:
• 函——党和国家机关的法定公文文种之一 • 便函——否
相同
• 都是上行文
不同
请示
• 行文目的:请求上级对请示 事项答复,请求批准 • 行文时机:事前,不允许 “先斩后奏”
报告
• 行文目的:着重下情上达, 回复上级询问 • 行文时机:事后或过程中 • 办理要求:汇报工作或情况, 报请上级阅知——“阅件” • 行文内容:可以“一文一 事”,也可以“一文多事” • 制度:有定期报告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