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勇武)学分( 15分)补修年份( 2008年)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与防范对策用药差错可发生在不同用药阶段,有的可造成严重的后果。
及时总结和分析零售药店的用药差错发生的原因,有利于不断提高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的药学服务水平。
用药差错的类型:药店的用药差错可分为处方药和0TC二大类,按发生原因又可分为多个类型。
常见的发生致死性差错类型包括给用量不当、给错药和给药途径错误,导致差错最常见原因是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能力和知识不足以及沟通偏差。
患者未能遵医嘱或说明书用药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处方药常见用药差错(一)书写差错处方医师书写差错。
如他巴唑写成地巴唑,地高辛0.25mg,写成0.25g,PP 粉外用写成内服;书写潦草发药者看错而造成过量,如ug误为mg; p.d误为qid;胰岛素10u误为100。
发药者在药袋上写错用法、用量等也常见,如复方新诺明片每日2次写成每日3次等。
(二)发药差错①因药品标签、外包装、药名或形状、颜色等相似的发错。
如ATP针发成糜蛋白酶针;如氧氟沙星片发成左氧氟沙星片;消心痛片发为消炎痛片等。
②剂型差错。
如柳氮磺胺吡啶栓剂发成片剂;赛庚啶片发成霜剂;缓释片发为普通片;滴眼液发为滴耳液等。
③药品规格、剂量或数量差错。
同一剂型的药品有多规格,易引起剂量或折算数量等差错。
如肾病综合症用泼尼松隔日突击疗法,而发(写)为常规用法和用量,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仅凭经验或习惯性思维调配处方也是出现差错的重要原因。
④擅自作主使用代用药。
如某患者遵医嘱购买40mg(2ml)普鲁卡因注射液二支。
恰巧药店缺货,介绍利多卡因作用与之相当,并付给400mg(20ml)利多卡因注射液二支。
患者用后发生中毒,经医院抢救方脱离危险。
⑤其他。
如在调配处方时,零星、剩余药品没有精确归位造成药品混淆差错;在调配处方时未呼叫顾客姓名,出现张冠李戴等复核性差错。
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脱岗”、“挂名”和未经合法处方医师书面授意而由店员非法滥卖、滥用处方药,均存在严重的差错隐患。
二、0TC常见用药差错消费者购买0TC是一种被动购买的行为。
如果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咨询购药中错误推荐药品、错误指导用药,则可能导致不良的用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可见,在保障0TC用药安全方面的责任重大。
(一)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必须全面了解顾客的基本状况,分析其主要病因,谨慎地为顾客当参谋,介绍适当的0TC药物,这对防止推荐、指导或咨询0TC用药出现错误显得十分重要。
(二)年龄药品说明书除有指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量外,一般指成年人剂量,因此向小儿、老年人推荐药品时要注意用量及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等。
如老人使用解热镇痛药,用量过大可引起虚脱。
感冒通(含双氯芬酸钠)小儿用后引起血尿等。
快克(含金刚烷胺)幼儿用后有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
含阿司匹林的感冒药,引起或加重幼儿哮喘、诱发“瑞氏综合症”等等。
(三)性别推荐妇科药品应注意妇女的月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
在已公布的六批0TC药品的说明书中,涉及哺乳期和孕妇禁用或慎用注意事项的化学药品有155和150条,中成药有101和1200条。
如驱虫药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对胎儿有致畸及胚胎致毒性作用;七制香附丸、跌打损伤丸、地榆槐角丸、乌鸡白凤丸等可引起流产;吲哚美辛、硫糖铝及抗组胺药等不但通过胎盘屏障且能进入乳汁,引起胎儿和婴幼儿肝功能障碍。
(四)职业在指导顾客用药时,应考虑到患者的职业。
在复方抗感冒药(如泰诺感冒片、速效伤风胶囊等)中含有抗组胺药扑尔敏等,服后易引起嗜睡、疲乏、头昏、困倦等,从事驾驶、高空作业或机械操作时不宜推荐含有抗组胺药的药品,或应交代用药后暂不能从事这些作业。
(五)用药史推荐药品之前,应询问顾客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等ADR史及用药习惯等。
避免发生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减少患者误用、滥用药物事件的发生。
如老年患者不但服用处方药多,还可能服用更多的镇痛药、营养补充药和缓泻药等0TC。
而阿司匹林、布洛芬等0TC药物,与华法林、口服降糖药、地高辛等处方药存在严重的相互作用。
因此,必须在明确用药史后才正确推荐0TC,防止药物的相互作用。
又如服用藻酸双酯钠、胸腺素、多虑平、西咪替丁等药物后可出现类似感冒症状。
询问用药史如果发现是药源性感冒症状,如果患者的确在服这些药物,应告诉患者及时停药,而不是推荐感冒药。
一药多名和消费者求愈心切,擅自加服药,可能造成重复用药,引起毒副反应。
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用药宣传教育。
(六)病史和病情在已公布的六批0TC药品的说明书中,有禁用和慎用的注意事项的化学药品有371条和212条,中成药有742条和1089条,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不了解患者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的情况下盲目地向顾客推荐药物是十分危险的。
例如对腰痛患者不进行辨证,向寒湿腰痛患者盲目推荐六味地黄丸、壮腰健肾丸或补肾强身片,不但治不了腰痛,反而会加重病情;对咳嗽患者不辨风寒、风热、随便推荐杏苏止咳露、贝母止咳露。
为心绞痛患者首选或推荐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速效”药,而不是硝酸甘油;向糖尿病推荐服含糖制剂;把高血压头痛误认为感冒;把中风引起的肢体麻木错当成骨质增生等等,按此推荐0TC药物,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七)发药错误药名一字之差和同名异药引起的混淆用药。
如二陈丸发成二至丸;中成药妇康片发成处方药妇康片;小儿善存片错发成人用善存片或善存银片。
(八)交代错误在推荐0TC时,应向顾客交代ADR、用药禁忌症和相互作用、治疗后如症状未缓解或消失的处理等。
在药店中,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常常忽视这一环节,从而导致用药差错。
(九)用法错误给药方式交代不清楚有可能造成患者的错误使用。
内服药应说明服用间隔,特殊作用药品应交代是饭前还是饭后服,是整片吞服还是碎片服用。
含服片不宜吞服,大蜜丸应去腊壳服等。
外用药是外擦还是外涂,肛肠、阴道及喷雾给药等都应交代详细用法,防止误服。
(十)用量错误药品用量尤为重要,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调配药时,不可把药递给患者就完事,对患者要交待或写清楚用量。
液体药剂如药瓶刻有格数,应交代每次服多少格,对药瓶没标格而每次服10毫升,应告诉患者10亳升相当于多少量。
对小蜜丸,每次服用量一般为6g或9g,作为执业药师要知道每一瓶盖大约相当于多少克,便于交代患者如何服用。
对片剂等不能交代每次服用多少毫克,应交代每次服用几片为宜。
如某患者因上腹饱胀、反酸、食欲减退,推荐保和丸6g×10支、木香顺气丸3g×10支内服,未交待清楚用量。
5天后患者投诉药品无效。
经了解患者取药后见说明书均有“每次服3~6g”的字样,以为每次服3~6粒,5天竟一支药也没服完,交待正确用量服后症状很快消失。
再如某老人服卡托普利12.5毫克,一日3次,测量血压发现降压药效果不佳,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便自作主张,交代改为25毫克,结果出现了皮疹、味觉丧失等,还引起了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因此,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应详细告诉顾客的药物使用剂量,同时不能随意改变药物使用剂量。
(十一)注意事项错误在销售0TC时,药品说明书必须给顾客,并叮嘱要详细阅读后使用,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以免患者感到恐慌。
服药最佳时间与药效有关,因此应根据药品特点,交代服药时间和方法。
如心绞痛患者,应交代在含服半片或一片硝酸甘油心绞痛未在2~3分钟消失(注意不是减轻),应立即再加服硝酸甘油,直到心绞痛症状消失。
胃肠促动力药要告诉患者与颠茄片、山莨菪碱片隔开服用。
三、发生用药差错的原因分析(一)主观因素指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自身的总体素质方面的因素,包括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身心状况、沟通偏差等。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后,执业药师及店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药店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客观因素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影响执业药师正常业务行为的外界条件。
一方面是受工作环境的影响,包括照明灯光是否理想、工作场所是否安静、是否被频繁打搅(电话、聊天)等。
另一方面是约束机制问题,包括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对调配处方差错监督力度等。
(三)其他因素引起差错的原因常常并非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的草率,而是当今快节奏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用药过程的快速性与复杂性,以及执业药师、处方审核员超负荷工作、药品广告“诱导”作用所致。
由于采用偏重处罚出错者的做法,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习惯于隐瞒错误、逃避责难。
此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差,是促成用药差错的发生的重要因素。
四、防范对策与建议(一)正视用药差错杜绝差错、合理用药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要防止差错首先必须正视差错,进而查明原因加以防范。
长期以来,过多责备出错者本人,加上管理者屈于诉讼纠纷与赔偿的压力而讳言差错,造成的后果是造成药害蔓延。
因此,避免用药差错、实现合理用药,是各国都未解决的社会与学术问题,而不是个人责任。
(二)用药差错多可以预防建立并实施用药隐患自查报告制度,使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变被动受检查为主动参与检查和管理,从而增强其安全意识,调动积极性和提高责任心与工作能力。
否定过去回避问题或重点责难出错者的传统管理模式,调控执业药师情绪,以利差错的上报、汇总、分析研究,找出防范措施。
(三)保证药学服务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合理配置药店各类专业人员,加强岗位责任制、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法律法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正确引导和规范执业药师的业务行为,这些对防范差错事故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依托加快发展网络药学信息通讯系统的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的合理用药咨询网络系统,正确获取和合理利用药学信息,是防止用药差错十分重要的措施。
但建立和发展跨医院、跨地区、跨行业的协作网,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社会工程,有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五)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不能依赖于市场功能,市场化放任性有可能加重用药差错的泛滥,政府必须予以干预、调节。
国家应重视药店的药学服务,提高用药治疗失误报告制度;开展药物治疗失误的研究;建立非惩罚性的药物治疗失误报告系统,以指导、制定安全用药方案,提高用药安全标准与期望。
通过强制性的报告确认差错,及时通报和宣传安全用药知识,使同行共同了解某个事件的教训,唤起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和消费者的注意,以避免用药差错的重犯。
总之,执业药师或处方审核员在防止用药差错中起着关健性的作用,是塑造良好执业药师形象的重要一环。
防止用药差错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执业药师们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消费者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