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6课鸿门宴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1 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沛.公(pèi) 卮.酒(zhī) 许诺.(nuō) 杯杓.(sháo) B.戮.力(lù) 啖.之(dàn) 遂.入(suí) 瞋.目(chēn) C.目眦.(zì) 刀俎.(zǔ) 樊哙.(huì) 犒.劳(kào) D.数.目(shuò) 诛.杀(zhū) 少长.(zhǎnɡ) 玉玦.(jué) 解析 A项“诺”应该读作nuò;B项“遂”应该读作suì;C项“哙”应该读作kuài。 答案 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沛公起如.厕 如:如同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解析 C项“如”是“到……去”的意思。答案 C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若入前为.寿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B.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解析 ①动词,做;②④介词,替、给;③⑧判断词,是;⑤动词,结为;⑥动词,含有“祝”的意思;⑦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答案 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3分) A.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军霸上C.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毋从俱死也 ②沛公奉卮酒为寿 解析 A项都是判断句;B项①是宾语前置句,②是省略句;C项都是被动句;D项都是省略句。答案 B 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今者有小人..之言B.约为婚姻.. 秦时与臣游.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听细说.. D.沛公居山东..时 将军战河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2 解析 A项古今意义相同。B项中“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指结婚的事,特指男女结婚所形成的夫妻关系;“游”古义是“交往”,今义是“游览、游玩”。C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指“十分”;“细说”古义是“小人的谗言”,今义是“详细地说”。D项中“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此山为太行山”;“河北”古义是“黄河以北”,今义专指“河北省”。答案 A 6.默写名句。(3分) (1)如今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2)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____。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方为刀俎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其意常在沛公也 阅读与鉴赏(42分)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接纳。B.瞋目..视项王 瞋目: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长跪。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解析 B项瞋目:怒目。答案 B 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

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解析 ①表修饰,连词,不译,②表转折,“却”,③副词“尚且”,④副词,“将要”。 答案 D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破.之 D.沛公今事有急. 解析 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动词活用作名词;C项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答案 A 1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5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3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 答案 (1)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注意“夫”、“举”、“刑”、“胜”) (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课外拓展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田父绐.曰 绐:哄骗,欺骗。B.愿为诸君快战.. 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期.山东为三处 期:期望,要求。 D.汉军皆披靡.. 披靡:惊溃散乱。 解析 C项期:约定。答案 C 12.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分)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解析 A项亡:使动用法,使……灭亡;C项王:让……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D项德:给……恩德,名作动。答案 B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⑥马童面之,指王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①②⑤⑦ 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⑦ D.②④⑤⑥解析 ②肯定不是。答案 B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矜功伐之人。 B.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途穷,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 D.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解析 C项错在“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项羽在最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存侥幸的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以确证“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4 亡我,非战之罪也”。答案 C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3分) (2)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4分) (3)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3分) 答案 (1)项王就又带兵向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 (2)项王命令骑兵四面疾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声呼喊着,飞奔直下,汉军惊惶溃乱,项王就斩了一个汉军将领。 (3)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算屠毁鲁城。 【参考译文】 于是项王上马(突围),部下壮士骑马随从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冲破包围,向南飞驰而去。

天亮,汉军才发觉,派骑兵将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王。项王渡过淮水,能够跟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项王到阴陵,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种田的人,种田的人欺骗他说:“往左。”项王往左去,结果陷入了一大片沼泽中,因此,汉军追上了项王。项王就又带兵向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追赶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了,对他的骑兵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打过七十多次仗,谁抵挡我,我就打垮谁,我攻击谁,谁就降服,未曾打过败仗,因而霸有天下。然而现在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今天固然要决心战死,愿意为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是上天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项王就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方。汉军把项王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他一个将领。”项王命令骑兵四面疾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声呼喊着,飞奔直下,汉军惊惶溃乱,项王就斩了一个汉军将领。当时,赤泉侯做骑兵将领,追赶项王,项王怒目大吼,赤泉侯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项王和他的骑兵会合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就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又把项王包围起来。项王骑马冲驰,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了百十来人,再把他的骑兵集合起来,只丧失了两个骑兵。项王就对他的骑兵说:“怎么样?”骑兵都佩服地说:“正像大王所说的那样。” 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待着项王,他对项王说:“江东虽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5 地方也纵横上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只,汉军来到这,没有船只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于心有愧吗?”(最后)项王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个忠厚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奔驰一千里,不忍心杀了它,把它送给你吧。”就叫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单单项籍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他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背对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军用一千斤黄金、一万户封邑来购买我的头,我给你做件好事吧。”就自刎而死。王翳割了项王的头,其他骑兵自相蹂躏践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互相残杀了几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得到了项王的一段肢体。五个人把肢体合拢起来,都确实是项王的。所以把准备封赏的土地分为五部分: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死后,楚国各地都投降了汉军,只有鲁城不肯投降。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算屠毁鲁城,因为他们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守节,就拿项王的头给鲁城人看,鲁城父兄才投降了。最初,楚怀王曾封项籍为鲁公,等到项籍死了,鲁城又最后投降,所以用鲁公的礼仪把项王理葬在谷城。汉王为项王举哀,哭了一场,然后离开了鲁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