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人有智慧十四:智无常势发乎心

古人有智慧十四:智无常势发乎心

古人有智慧十四:智无常势发乎心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如此,用智设谋也一
样。读史启智,品古人智谋:有大智,有小慧;有阴谋,有
阳谋;有急智,有远虑;有良策,有诡道;有守拙,有变法;
有无心而合,有千虑所得;有阴有阳、有虚有实、阴阳难测、
虚实莫辨。感悟是:智无常势,不可一概而论,运用之妙,
在乎一心,在于适应情势,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用智
者,鸡鸣狗盗也能力挽狂澜;不善用智,熟读孙子不过纸上
谈兵。让我们翻开《战国策》,看个小故事。图片来源于网

楚襄王为太子时,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死后,太子准备回
国。齐王趁机勒索东部五百里土地,否则不肯放人。太子与
师傅慎子商量后,答应齐国条件,回到楚国继位。齐国立即
派人索要土地。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说:大王明日召见群
臣,大家分别出谋划策。次日,襄王召见子良问计,子良说:
大王金口玉言,岂能言而无信。请先割地给齐,然后派兵夺
回。给,是因为守信用;攻,是因为有武威。襄王又召见昭
常问计,昭常说:万万不可割地。楚国之所以被称为万乘大
国,正因土地广阔,怎能轻易割让一半国土。请让我率军守
卫它。襄王又召见景鲤问计,景鲤说:大王如果不践前言,
是失信于诸侯啊。但,给是不能给的,守恐怕也守不住。请
让我去秦国求救吧。襄王见群臣意见不一,拿不定主意,只
好又召慎子问计,把三人意见说了,问:三计如何取舍?慎
子说:三计都用啊。襄王气得脸色都变了:岂有此理!慎子
不慌不忙:大王且听我说。派子良献地,可有守信之名;派
昭常守卫,可保国土之全;派景鲤求救,可得诸侯之援。襄
王大喜,立即依计行事。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子良装模作样来到齐国献地。齐王派人前去接收楚国
土地,却被昭常拦住。昭常对齐国使臣说:我誓与国土共存
亡,现已召集三十万大军,愿意奉陪到底。齐国使臣无奈,
只得回报齐王。齐王便问子良:你既来献地,昭常为何又拒
不割地?子良说:我君臣是真心献地,昭常定是假托王命。
大王可发兵攻打。于是齐王杀气腾腾率军出征,大军还未到
达楚国边境,秦军已到。秦军对齐军说:阻拦楚国太子回国,
是不仁;意图夺取楚国土地,是不义。齐国如果不肯退兵,
就来与秦楚两国交战吧。齐王想想必无胜算,只得一面送子
良回国与楚讲和,一面派人出使秦国讲和。楚国于是不战而
屈人之兵。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齐国勒索,子良、昭常、景鲤三人之计各有各的道理,
慎子将三计合一,则成神来之笔。三计分开均为孤计,合并
则成计中计;分开似乎矛盾对立,合并则能完美统一,割地
是假,毁诺是真,欲拒还迎,似予实取,既得守信之名,又
不伤土地之利。慎子如此用计,可算智无常势了吧?本文为
《读史启智》系列第十四篇,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原作者。
敬请关注《读史启智》,查看往期作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