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魔术师
德国平面设计大师格特 冯德利希作品赏析
毛璞
(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格特 冯德利希是德国为数不多的多年潜心研究字体美学的平面艺术家,他的作品几乎全部由文字元素组成,这与他早年从事字体设计以及长期研究字体与版式的视觉语言分不开。
他善于发现字母形式美的感染力,强调大与小、细与粗的强烈对比,在字母与版式的组合上寻找游戏般的快乐,他的作品充满力量,主题明确,构图严谨,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格特 冯德利希;海报设计;字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3325(2009)03 0117 02
作者简介:毛璞(1978 ),男,河南沈丘人,德国平面设计硕士,新乡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一、大师的生平
1933年格特 冯德利希出生在德国东部的第二大城市 莱比锡。
莱比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早在公元14世纪就因为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而逐步成为整个欧洲印刷业的中心。
格特 冯德利希在1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学习排版。
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顺利地通过了学徒期满考试。
这一经历也为他以后的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
成为排版工人的他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他的理想是报考!莱比锡平面设计和书籍艺术大学∀,这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的设计学院,早在1947年以前就以书籍艺术在全世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经过两年的努力,1953年冯德利希考入了这所书籍艺术和平面设计界的高级学府。
他在大学主修字体和书籍设计。
五年的大学生活中,格特 冯德利希努力钻研自己的专业,为他以后的辉煌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他以出众的成绩毕业。
在他的毕业创作中有一部分是一套新的印刷字体设计方案,后来被命名为!Antiqua58∀,就是这套字体为他赢得了国际大赛一等奖。
毕业后的冯德利希在埃尔富特以艺术指导的身份开始了他的社会实践。
后来成为自由职业者的他在莱比锡为各种各样的出版社工作。
在这期间他还设计了一些印刷字体,其中他为蒂博阿特铸字厂设计的一套具有中性风格的等线体字!Maxima∀又一次在国际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1971年,38岁的冯德利希回到了他的母校担任讲师。
对于他的出色表现,他的老师 阿尔贝特 卡伯尔教授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他在教学上的巨大成就,就是能够把他在艺术和技术方面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同事和他的学生们。
1979年冯德利希被提升为教授,担任书籍设计和平面设计系的主任。
此后他不单单在莱比锡发展他的设计事业,他积极与外界进行接触,并组织各种展览,使他的设计活动逐步国际化。
20多年里,冯德利希在世界上的各种设计大赛中获得了无数的奖项,这也确立了他在世界设计领域中大师的地位。
二、格特 冯德利希的海报艺术
海报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
海报的成本比较低,更换的周期也比较短,同样的情况下海报有更好的宣传效果,所以直到今天,海报还是欧洲重要的宣传手段。
在冯德利希的海报中,文化类海报以及自己命题的政治类海报占据了重要地位。
冯德利希在设计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展∀的海报(图1)时,就成功地设计了一个与标题字完美结合的小标志。
他变换书写工具的方向,画出一个上端绘有赫尔曼符号的印刷行会标志,中心部分是翻开的书籍图形。
图中他使用的文艺复兴早期的字体,与标志的线条粗细非常接近,这样使得标志整体给人极其完美的印象,并很好地表现出了书籍艺术的传统。
这一令
117
第22卷第3期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9月Vol.22,No.3JOU RNAL OF X INX IA NG EDUCATION COLLEGE SEP,2009
收稿日期:2009 05 16
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与展会组织者的意图完全吻合。
1965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采用了这个
标志,这也使他在国际设计界一炮打响。
冯德利希在他的海报设计中,经常把个别版面设计的元素绝对化,使它们在设计中呈现装饰化或者陌生化的效果。
他善于突出字母形式美的感染力,运用组合的方法,强调字体大小和粗细的对比,有选择地加入色彩,进而产生一种令人惊讶的效果。
冯德利希为1971年!莱比锡国际书展∀设计的海报(图2)中使用了四组重复的字母,并刻意将它们放大,使字母构成一幅令人意想不到的具有强烈装饰意味的图形。
他又巧妙地利用色彩的差别来强调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的主题。
而1985年冯德利希为!东德100佳海报展∀设计的海报(图3)。
画面简洁到只有一个巨大的花体P和一个红色的圆形邮戳,再就是几条斜放的文字。
平面设计中有一句名言:少就是多,看似空无一物,却给人一种很多东西蕴藏在里面的感觉。
首先,图中巨大的花体字母,让人为它的美感和韵律感而折服。
其次,红色的邮戳形成了颜色的对比,同时又点明了海报的主题。
再次,几条斜放的文字,让本来可能会沉闷的画面,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
整个海报充满了美学的魅力并具有暗喻的效果。
冯德利希的老师阿尔贝特 卡伯尔教授曾经说,冯德利希特别喜欢使用几乎被人遗忘的古老字体,这些字体在他的设计中出乎意料地产生了非常现代的感觉。
!第一届国际广告柱艺术双年展∀海报(图4)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1986年6月,在慕尼黑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广告柱艺术双年展∀,来自29个国家的艺术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广告柱,展览分布在慕尼黑的大街小巷。
当时,冯德利希作为唯一的东德海报设计家受到邀请。
他的方案是个充满魅力的字母广告柱,在海报中他使用了古老的印刷体和丰富的版面设计。
斯坦尼斯拉夫富有哲理的格言配上精妙的版面设计,让人看后激动不已。
冯德利希在海报的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的版式设计语言。
点,在他的版式中可以理解为一个字母或是一个字母的某个局部;线,可以理解为一行文字;面,可以理解为版式中表现的一组文字、一块空白或是一个大的字母与文字的组合。
冯德利希充分考虑设计元素的形状、方向、大小、位置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用字母、文字、点、线、面去设计版面,使版面呈现简洁、明快的特征。
这张海报还有一个奇妙的地方:人在观看的时候,不可能一下看到海报的全部,通过移动,人们会发现在任何角度看这张海报,它都是完整的,而且都有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美感,颇有观看苏州园林时的那种一步一景、景景不同的感受。
冯德利希不仅在文化类海报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政治类海报创作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冯德利希在自由命题的海报中常常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1994年创作的反战海报#永不再要∃(图5)运用三个!NEVE R∀组成一个残缺的法国纳粹党徽,通过版面运动的导向把观者的视觉引向画面的中心,色彩纯度、明度、肌理等视觉元素的强调与对比,更加突出了海报主题。
冯德利希的海报设计,给人一种直观的感觉。
他的设计摒弃了一切不必要的因素。
他的海报设计基本上都是在和字母打交道,画面异常简单,却又充满韵味。
他把创作的要素限制在字体和版式设计这两方面,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效果,那些与众不同的海报引人瞩目,并发人深思。
这种风格就是冯德利希的标志性风格,也成了那个时代的风尚。
参考文献:
[1]格特 冯德利希,著.从纤细到特粗:格特 冯德利希的版
面设计和平面设计[M].余秉楠,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责任编校王素&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