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电务安全、业务知识题库

铁路电务安全、业务知识题库

*题干当气温达到()℃时,除必须的抢险救援、故障处理外应停止作业,避开高温时段。

遇特殊情况需要更改日计划时必须报()批准、告知项目相关方之后方可实施。

()安全是铁路行业“生命线”、是全体职工的“职业底线”。

积极推进()组织生产,把()作为生产组织的最基本单元。

牢固树立“()”理念,加快推行并扩大“检养修”分开,确保检修、维修和养护工作有序化、制度化,消除作业无序化状态。

经段研究决定,自7月29日起至10月底,在全段开展()活动。

安全生产大检查是为党的()胜利召开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不发生责任一般()类冲、脱、挤以上铁路交通事故按新电段安〔2017〕122号要求全体干部岗位安全职责要进行()。

科室、车间管理人员要按要求制定了()工作计划。

科室与科室之间、科室与车间之间结合部要明晰(),岗位与岗位之间责任交叉的重点工作要建立()。

下列选项中不是“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内容的是()。

影响高铁、客车安全的视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留用察看处分,退出高铁和客车岗位,待岗学习()个月。

()严禁饮酒上岗作业。

坚持“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方针,落实强基达标、综合施策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红线管理制度。

未按照规定程序,违章()是电务系统安全红线。

违反安全红线的行为,(),必须从严追究责任。

重点反思对路局和本系统部署重点任务要执行(),杜绝存在行动滞后、推进迟缓、落实不到位、搞选择性落实,对有难度的干脆不落实的情况。

总公司安全生产巡查反馈问题和五个方面的反思材料,科室、车间管理干部和管理人员不得少于()字。

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参加“()”青工业务技能擂台赛,提升一线青工参与度,展现青工“比、学、赶、超”风采。

全段上下要牢固树立“强基础、()、灭隐患、抓落实”的工作理念。

2017年全段安全工作总体目标是:“()杜绝、()消灭、()控制、()实现”。

下列选项中不是“强化三基”内容的是()。

“安全警示教育日”的时间是()。

10月6日电务段安全生产实现()天。

《郑州铁路局普速铁路防止车辆伤害事故安全管理办法》自()实行上道作业必须坚持“”的原则,严格执行先防护后作业规定,落实上道作业防护主体责任。

局管各单位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必须由()的人员担任,持证上岗,驻站联络员进入车站行车室应主动出示相关证件上道作业人员要严格执行防止()控制措施、上道作业防护联控程序和《上道作业列车防护联控标准用语》(附件1)。

上道作业前,作业负责人要亲自对参与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并做详细记录。

上道作业人员必须穿着以黄色为主色调的防护上衣、防护马甲或防护雨衣(以下简称防护服),现场防护员穿着橘黄色为主色调防护服,防护服必须具有()宽的反光带。

现场防护员按《技规》规定使用停车()防护,使用口笛(号角)鸣示或使用便携式高音喇叭通知作业组下道避车驻站联络员要按规定填写防护登记簿,使用录音设备对上道作业防护联控全过程进行录音。

录音数据保存期限为(),防护登记簿作业记录保存期限为一年。

现场防护员按《技规》规定使用停车手信号旗(灯)防护,使用()鸣示或使用便携式高音喇叭通知作业组下道避车。

驻站联络员要按规定填写防护登记簿,使用录音设备对上道作业防护联控全过程进行录音。

录音数据保存期限为3个月,防护登记簿作业记录保存期限为()。

防护登记簿由驻站联络员填写,防护登记簿应编页码,封面上注明配备单位名称和使用起止时间,防护登记簿使用完毕后由()收回保存。

固定登记车站的作业单位,防护登记簿存放在车站行车室,不固定登记车站的作业单位,作业期间防护登记簿应存放于车站行车室,()应在车站行车室内提供各单位集中存放防护登记簿的处所。

现场防护员随身佩戴(),对进出网(站)、跨越线路、下道避车等环节和联控过程进行录音录像,音像资料保存期限为7天。

现场防护员随身佩戴音像记录仪,对进出网(站)、跨越线路、下道避车等环节和联控过程进行录音录像,音像资料保存期限为()。

防护登记簿、录音设备、音像记录仪均以()时钟为准,时间精确到分钟(有TDCS 、CTC设备的车站以计算机系统时间为准)。

在一次作业过程中,()要对通过各作业组地点的本线和邻线(不含高铁与普铁间硬隔离区段高速线路)机车车辆进行预告,填写防护登记簿。

在一次作业过程中,驻站联络员要对通过各作业组地点的本线和邻线(不含高铁与普铁间硬隔离区段高速线路)机车车辆进行预告,填写()。

维修检查作业中,如驻站联络员或现场防护员不能履行职责,应停止作业并取消本次()。

驻站联络员因故必须中断来车预报时,须通知现场所有作业组和机具下道避车。

在重新得到驻站联络员允许作业(),各作业组严禁进入线路上道作业。

驻站联络员因故必须中断来车预报时,须通知现场所有作业组和机具下道避车。

在重新得到驻站联络员允许作业通知前,各作业组()进入线路上道作业。

每名驻站联络员一次作业过程中防护不得超过()作业组或防护分区,超过时必须增设驻站联络员。

上道作业实行作业许可制度,()许可分为天窗点内作业许可和天窗点外作业许可。

需天窗点外上道作业时,作业单位必须制定()。

避车安全区为作业组人员下道避车时站立的位置区域,原则上设置在区间线路路肩、站场线路外侧或站内到发线间距()米及以上股道间、桥梁避车台、隧道避车洞等处。

下道避车时,同一防护单元的现场防护员和作业人员应在对应的避车安全区()避车,严禁同一防护单元作业人员分别在列车通过的线路两侧避车。

各单位要根据作业内容、周围环境、天气条件和瞭望距离合理设置防护单元。

同一防护单元内沿线路方向防护距离不得超过()米。

各单位要编制车站作业位置和避车安全区图表、上下工行走路线图和设备巡视检查路线图,放置在()内。

在作业人员始终处于现场防护员监视范围内,且最远端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对讲机条件下,防护距离可延长至()米。

作业组需要转移作业位置时,应按()行走路线在避车安全区内顺线路行走,严禁走道心和轨枕头。

需跨越线路时,现场防护员应与()联控,得到需跨越线路无列车、车列通过信息后,执行“一站、二看、三确认、四通过”和“手比、眼看、口呼”规定,迅速横越到另一安全避车区内。

严禁来车时抢越。

各级施工要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人身安全保障措施应包括:施工人身安全防护组织体系及相关人员职责;防护分区图;不同作业条件下现场防护员站立位置、()和避车安全区;人员进出网(站)地点、路径;防护联系和通知方式;防护联系中断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人身安全保障措施应包括:施工人身安全防护组织体系及相关人员职责;()分区图;不同作业条件下现场防护员站立位置、防护范围和避车安全区;人员进出网(站)地点、路径;防护联系和通知方式;防护联系中断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人身安全保障措施应包括:施工人身安全防护组织体系及相关人员职责;防护分区图;不同作业条件下现场防护员站立位置、防护范围和避车安全区;人员进出网(站)地点、路径;防护联系和通知方式;防护联系()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驻站联络员应按()时间提前到岗,在行车室视频监控下录像,准确掌握列车和机车车辆运行情况,根据上道作业许可凭证,按规定在“运统-46”上登记,填写防护登记簿相关栏目。

上道作业前驻站联络员和各作业组防护员要()防护通信工具,确认通信工具作用良好。

全体作业人员要掌握当次作业内容和安全防护要求,各作业组按规定设置现场防护员,明确作业人员分工,()施工检修负责人兼任现场防护员。

在安装有“站区列车接近语音报警器”等预警设备的站区作业,作业单位驻站联络员应及时通知电务值班人员打开预警设备,作业全部结束后通知()值班人员关闭预警设备。

驻站联络员得到作业组进网(站)联控通知后,开始与现场防护员进行列车预告联控。

无列车通过时,现场防护员要执行()主叫联系制度,一旦发现通信联系中断,作业负责人和现场防护员要立即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和机具撤出建筑限界以外安全位置,下道避车。

列车尾部越过作业位置时,现场防护员及时与驻站联络员联控,驻站联络员在防护登记簿内记录列车通过()位置时间。

驻站联络员要密切掌握列车运行情况,重点注意关键列车早晚点情况,根据列车运行计划,在关键列车到达作业点前()分钟向现场防护员进行预告联控。

在隧道、山区等通信不畅地段,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无法直接通信联控区段作业时,必须增设()防护员进行中继联控。

作业组出网、离开站区或返回工区后,现场防护员通知驻站联络员,驻站联络员在防护登记簿上记录作业组()时间。

各单位要加强防止车辆伤害安全教育,组织对所有上道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每年()对全员进行劳动安全考试,严禁考试不合格人员上道作业。

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初次资格培训合格后,由业务处颁发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培训合格证,每()各业务处组织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进行复审培训。

各单位必须选派身体健康、思维反应敏捷、无视力和听力疾病,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具有上道作业()以上现场经验的路工担任驻站联络员和现场防护员。

因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培训合格证丢失、损坏等需要补办的,由主管业务处负责,具体办法由各业务处自行规定。

在补办期间,可由站段填发临时上岗证,有效期不超过()个月。

各单位()对管内各车间防止车辆伤害事故安全管理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上道作业月度作业次数防护率、一次作业过程联控率和列车防护联控时间准确率(以下简称上道作业防护“三率”)。

各单位车间和中间站要加强上道作业列车防护日常检查,()对防护登记簿记录的作业数据与班组管理日志、运统—46、行车日志和联控录音等相关记录进行核对检查,检查人要在防护登记簿上签名并注明检查日期,每月检查核对情况和发现问题要上报站段安全科。

各单位车间和中间站要加强上道作业列车防护日常检查,每周对防护登记簿记录的作业数据与班组管理日志、运统—46、行车日志和联控录音等相关记录进行核对检查,检查人要在防护登记簿上签名并注明检查日期,()检查核对情况和发现问题要上报站段安全科。

车站组织除锈或除污后,电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该轨道电路的(),恢复正常后,应及时销记。

经货物列车、单机或调机连续()天总计不少于 10次轧道仍不能消除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时,由电务部门查明原因,属电务原因的由电务部门在 24h以内修复。

在设有轨道电路的区段新铺或更换钢轨、道岔时,新轨、新岔上道前须由施工或工务部门进行轨面除锈,上道后电务部门应及时测试,发现分路不良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并由施工、电务部门申请,()部门安排轧道除锈,经电务部门重新测试合格后开通使用。

使用带铅封或有计数器的按钮时,使用人员必须将()和计数器读数及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登记。

电务人员在执行“检修计划工作表”时,应对计数器读数进行核对,并将情况在()内登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