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生命的历程第[ 1 ]课时总第[ 1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生命的历程第[ 2 ]课时总第[ 2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时间的顺序生物演化请比较4个时期的化石,试讨论分析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由水生到陆生发展。
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课堂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生物是由进化而来的。
并且,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要有证据证明观点。
本课作业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课题:生命的历程第[ 3 ]课时总第[ 3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教学目标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重点难点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解答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教具准备小黑板课题:物竞天择第[ 1 ]课时总第[ 4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物竞天择第[ 2 ]课时总第[ 5 ]教时课题:物竞天择第[ 3 ]课时总第[ 6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人类的起源第[ 1 ]课时总第[ 7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人类的起源第[ 2 ]课时总第[ 8 ]教时课题:动物的驯化第[ 1 ]课时总第[ 9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动物的驯化第[ 2 ]课时总第[ 10 ]教时课题:小河的哭诉第[ 1 ]课时总第[ 11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小河的哭诉第[ 2 ]课时总第[ 12 ]教时课题:小河的哭诉第[ 3 ]课时总第[ 13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污染来自哪里第[ 1 ]课时总第[ 14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污染来自哪里第[ 2 ]课时总第[ 15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清洁剂的威力第[ 1 ]课时总第[ 16 ]教时课题:清洁剂的威力第[ 2 ]课时总第[ 17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第[ 1 ]课时总第[ 18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第[ 2 ]课时总第[ 19 ]教时课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第[ 3 ]课时总第[ 20 ]教时课题:太阳与太阳系第[ 1 ]课时总第[ 21 ]教时课题:太阳与太阳系第[ 2 ]课时总第[ 22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太阳与太阳系第[ 3 ]课时总第[ 23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浩瀚宇宙第[ 1 ]课时总第[ 24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浩瀚宇宙第[ 2 ]课时总第[ 25 ]教时课题:灿烂星空第[ 1 ]课时总第[ 26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灿烂星空第[ 1 ]课时总第[ 27 ]教时课题:宇宙畅想曲第[ 1 ]课时总第[ 28 ]教时课题:宇宙畅想曲第[ 1 ]课时总第[ 29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题:我们的科学学习历程第[ 1 ]课时总第[ 30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41课题:确定我们研究的主题第[ 1 ]课时总第[ 31 ]教时201[5]—201[5]学年度第[ 一 ]学期42课题:启动我们的探究之龙第[ 1 ]课时总第[ 32 ]教时43课题:分享我们的研究果实第[ 1 ]课时总第[ 33 ]教时44课题:科学的历程第[ 1 ]课时总第[ 34 ]教时4546小学毕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题(一)(生命世界)一、填空:地球上最古老的的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请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图文,并搜查相关的资料,填充下列空白:1.关于地球上生物的由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个观点,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科学正确。
2.按要求排列生物的演化:时间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演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性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生物的变化规律是:由____生到____生,由____级向____级,由_______向________发展。
生物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
为适用新环境、产生自我保护的效果,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构造特征:4.不同环境里的蛙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适应环境;竹节虫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适应环境;壁虎主要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5.仙人掌的茎肥厚多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呈针刺状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能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
6.生长在海南地区的芭蕉,叶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北极熊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抵御严寒的。
8.鱼类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来适用于水中生活的。
二、判断:1.根据植物的“向性”(向地、向水、向光),判断下列说法:①所有植物都喜欢艳阳高照。
()②开发了无土栽培技术,不需土也能种出参天大树。
()③倒在水边的大树仍然能继续活下来。
()2.化石是指留存在岩层中的石生物遗体或遗骸。
()3.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
()4.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用的。
()5.除人外,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奖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6.关于动物的驯化,下列说法都对吗?①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
()②动物虽然被驯化,但仍然保留的野生时的本性。
()③通过驯养动物能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7.微生物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如果没有微生物,动、植物的尸体都将堆积起来。
()三、选择: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选择序号填在()内。
1.相对“物竟天择”()的说法是错误的。
①自然环境的变化促进生物的进化。
②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47③地面变硬,植被稀少的环境适用现代马生存。
④地面变硬,植被稀少的环境更适用始祖马生存。
2.下列食物链错误的一条是()。
①蝴蝶→螳螂→蛇②高粱→蝗虫→麻雀→老鹰③孑孓→小鱼→鸬鹚④人→鸭子→小鱼→小草3.下列现象中,属于植物向光性的有()。
①昙花夜间开花②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③盆栽植物的一半浇水,另一半不浇水,其根多向浇水的一侧生长④捕虫草的叶子受到小虫碰撞时,立即闭合起来,将小虫“捉“住。
4.在讨论、交流“人类的起源“这一专题时,六三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推测和意见,()的意见接近当今的解释。
①人类的祖先就是黑猩猩。
②从北京猿人的身高、脑容量、会制作石器、会人工取火等信息资料分析,现代人可能由猿人进化而来。
③人类的起源与进化都和环境变化没有关系。
5.植物爬山虎粘附在墙壁上生长蔓延,能给墙壁隔热。
请到实地去认真观察一次爬山虎,找出正确的表述()。
①有利于每片叶子获取阳光,所以叶子全部都散开且互不遮盖。
②因为要隔热,所以爬山虎的叶子是互相遮盖的。
③有的爬山虎叶子重叠生长,有的爬山虎叶子散开生长。
四、连线。
1.不同的动物、植物要求的环境不同,适用环境的本领也不同。
下列动、植物分别是以什么本领和方式来生存、适用环境变化的。
直线连起来表示。
沙漠里的骆驼肥厚的脂肪和密集的体毛冬天里的狗叶子呈针状,厚厚的肉质茎北极地区的熊储存脂肪的驼峰、粗大开叉的脚趾沙漠地带的仙人掌换掉旧毛长新毛南方的香蕉树不吃不喝专睡觉(冬眠)寒冬的蛇和蛙宽大辽阔的绿叶2.帮助图中的古生物找到相符的类别和所处的年代,并且直线连起来。
4.08亿年前 3.60亿年前 5亿多年前 1.44亿年前三叶虫蝾螈蕨类植物穹窿兽古老的海洋生物古老的陆生植物古老的哺乳动物古老的两栖动物五、综合:1.做课本第8页上的扮演昆虫天敌捕捉昆虫游戏(实验)时,1分钟内被捕的昆虫数量如下表,请根据数据推测,在绿色的草地上,哪种颜色的昆虫适应此环境?哪种昆虫很难在此地久居?被捕食的昆虫数绿色白色红色黑色10 40 25 152.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假如还没有这种已驯养的动物,你打算驯养吗?该怎样驯养,希望驯养成什么样子?把你的设想(计划)写出来与同学交流,并把驯养的动物图画出来。
48小学毕业科学基础知识综合复习题(二)(水环境污染与保护)一、填空题:(23×2)1.我国制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把水分为_____类;______标准以下的水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2.2007年12月14日,我们所在的长株潭城市群被确立为全国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__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3.水的污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_______污染。
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_______污染。
4.为了唤起全世界人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环境,联合国大会通过并确立了相关的环保节日。
即:世界环境日是_________;世界水日是________;世界地球日是_________;世界粮食日是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校园、家园的环境调查情况分析,列出污染源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并在每一类后面写出两种污染物。
①__________,例_________;②__________,例_________;③__________,例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