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下品德与社会集体备课

五下品德与社会集体备课

五下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我们的衣食之源》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

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力求做到教为学服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课前准备:录像片、多媒体课件及有关文字资料;食品包装袋;每小组一份表格。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猜猜:食物从哪里来说到美食,每年最丰盛的一定是年夜饭。

大家看----出示CAI课件,(一家人围坐在餐桌上享受着丰富的佳肴)这顿美食你们感不感兴趣呀?你们家的餐桌上都有哪些美食呢?引导观察:同学们,你们餐桌上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可是餐桌上丰富的食物来自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它们的家吧!(出示一组农作物的图片,教师简要介绍。

)小结:看到这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活蹦乱跳的鱼虾,还有每天必不可少的米饭,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二)新授1.了解农业老师这里有个录像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放一段农业生产活动的录像片。

)录像中的人们在干什么?(生回答:在参加农业生产,在干农活。

)那么,你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生:种麦子、种花生、、种菜、养鸡……)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教师介绍农业的种类2.算一算:民以食为天让我们来看看农民一年要为我们种植多少粮食?大家来算一算,一个人大概每天要消耗0.4公斤粮食,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请你们算算我国人民一天要消耗多少粮食?要是一个月、一年呢?小结:由此数字,我们也可以想像到蔬菜、水果、肉类、禽蛋等等每日的需求量也是大得惊人呀!宋庆龄奶奶曾经说过:“稻穗比金子还宝贵。

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

“民以食为天”,是农业支撑了这片天啊!3.找一找:生活中的农业分小组探究农业与吃、穿、住、行的关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产品和农业有关。

教师分组提要求:组长组织大家积极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踊跃发言,记录员将说到的农产品进行记载。

(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讨论完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提要求:发言的小组声音要大,让每个同学和老师都听见,如果是探讨相同话题的小组,要特别注意,你的记录里,别人谈到的要打个勾,以便待会交流的时候不重复,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他们交流了多少种。

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小组的学习,大家的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的确,我们生活的吃、穿、住、行等等各方面都和我们的农业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正如你们说到的这些,因此在我国的国徽上有——(学生说:谷穗)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4.看一看: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出示课件:“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指名读)观看录像片:(皮鞋的制作过程)教师:农作物可以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你能将下面的农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产品联系起来吗?出示课件:(教材42页,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教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使我们了解到,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板书:各行各业)(三)总结升华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农业和农业劳动者一定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

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化作一句话告诉大家吧!2.出示课件,教师总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四、板书设计:我们的衣食之源\/各行——农业——各业/﹨住行第二课农业大家庭教学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43—56页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目标态度:懂得珍惜土地、体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与智慧,懂得尊重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愉悦,从而形成对待劳动、劳动者的正确态度。

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土地对农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了解二十四节气以及“不违农时”的含义;了解农业劳动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通过体验、尝试农业劳动,提高相应的劳动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养成调查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倾听节约粮食的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农业大家庭。

(二)赖以生存的土地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地形、土壤方面的资料,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1.(自读“我国的土壤”,了解我国有哪几种土壤?分布在什么地区?各有什么特点?适合种植什么?)(东北地区:黑土地十分肥沃水稻、黄豆、玉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土地土质松散、流失严重小麦、花生、棉花、谷子、土豆南方丘陵:红土地酸性土壤茶叶、柑橘、松树、荔枝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2.“土地资源的多少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由多变少,也可以由少变多。

”你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试试看能否对照由多变少的原因列出由少变多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将结果填在44页空框。

(三)一方水土,一方物产1.请四位同学代表书上的四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

(东北平原:小麦青藏高原:青稞、牦牛、藏山羊、藏绵羊鱼米之乡“油菜花、稻米、茶叶、菱角、莲蓬:药材之乡、橡胶园地:小麦、玉米、甜菜)2.组织同学讨论交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涵)小结: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生活习惯、特点不同,与不同地区的不同物产有着很大关联。

(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作物也会有不同。

)3.让学生汇报调查到的家乡的农业活动及特点。

教师总结:农业生产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地域性。

(北方:小麦、玉米、谷子、土豆、大豆;南方:稻米)4.交流:你的家乡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农作物?将交流结果填在47页空框。

(小结:冬长夏短、雨热同至、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变化较大;秋季温和凉爽,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少雪。

主要农作物:玉米、谷子、小麦、萝卜、白菜、土豆)(四)“菜篮子”的变化( 1.同学们,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家平时都吃些什么菜吗?学生自由汇报。

)(2.那大家想知道以前,或者说爷爷奶奶小的时候一般吃什么菜吗?)组织学生汇报自己在课下的调查结果。

(3.得出结论:过去,在餐桌上只有土豆、大白菜等几种蔬菜。

自从政府实行“菜篮子工程”以后,改善了副食供应状况,市场繁荣,供给充足,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

)(五)水果今昔1.大家喜欢吃水果吗?下面的水果你吃过吗?试着说出它们的名字。

教师出示相关的水果图片,学生回答。

2.学生区分本地水果和外地水果。

3.讨论交流:我们能不能在北方种植南方的水果,在南方种植北方的水果呢?(六)乡下识五谷1.你认识下面这些农作物吗?教师出示五谷的图片,请学生辨识。

2.你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有哪些农作物、果树和林木?3.小结:农业生产不仅具有地区性,还有季节性。

(七)农业格言与谚语1.请学生读出书上的农业格言与谚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汇报自己搜集到的农业格言与谚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八)二十四节气1.你知道二十四节气指什么吗?你能说出哪些节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白露、寒露、霜降、雨水、谷雨、小雪、大雪、清明、小满、芒种、惊蛰)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们一起来背背二十四节气歌。

(九)小小一粒米1.我是小小一粒米,你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让学生观看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过程,体验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2.阅读584颗饭粒的故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3.计算:我国有12亿人口,如果每天每人节约一粒米,将节约多少粒粮食呢?假如一亿粒米重50公斤,一天能节约多少公斤粮食呢?(十)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地对农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知道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了解了二十四节气以及“不违农时”的含义,在生活中我们更要懂得珍惜土地,懂得尊重劳动成果。

板书设计农业大家庭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均世界第126位,珍惜每寸土地。

(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一方水土,一方物产:祖国气候多样,物产丰富,人民富裕。

二十四节气: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小小一粒米: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第三课面对自然灾害教学容: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57—63页教学目标:态度:体验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可贵品质,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的重要性。

能力: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教学重点:知道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了解人们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自然灾害所做的斗争。

教学难点:在收集资料、调查中初步形成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问题,从小做起,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各种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同学们,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你知道农业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种类吗?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哪些破坏?人们与自然灾害作了哪些斗争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抗灾保生产的话题。

教师板题)2.资料共享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自然灾害的资料,下面大家共同交流资料并谈感受。

3.导入新课(学生以小组进行资料共享)二、农业灾害知多少下面就进入第一个话题“农业灾害知多少”请同学们阅读课本57-59页,结合自已收集到的资料,思考: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有哪些?这些自然灾害有哪些破坏?1.生阅读课本2.师生交流(3.出示课件,学生观看有关视频资料,进一步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教师相机补充:雹灾的危害很大,每次降雹的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

因此,雹灾是我国严重灾害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