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反思
曹婷婷
都说年华似水,转瞬间我的大学时光已度过了近两年。
回首大学时光,那些人和这些事情让自己有很多感触。
依稀记得2010年的9月,我和我的同学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安庆师范学院,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大学生活。
初上大学的我认为这里,没有了父母的教导,没有了老师的督促,更没有升学的压力,有的是丰富的文体活动、大把的课余时间。
每个学期对我来说都有些难忘的人和事,这些构成了我的大学生活。
大一上学期,遇到了7b221的其他三位性格迥异的室友、辅导员徐老师、博学的思修老师、和蔼的钢琴老师还有一起的同班、同专业的同学们,我初步接触我的专业-学前教育,怯怯地开始了第一次全寄宿式学习生活。
所遇到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真可谓琐碎。
不过,半个多小时就能回家的我,还是期待着每个周末的到来。
感觉时间过得最快的就是大一上学期,没做任何准备就到了期末考试,接着就是放寒假。
大一下学期,时间相较第一学期长了很多。
我和其中一个室友担任了班干,我们一起以组织者的身份参与了班级的活动。
性格内向的我和活泼开朗的她,经历了一起出3•15消费与民生的主题黑板报,和两个班长一起参与班服的订做。
之后我独自一人开始策划带班级同学去市区幼儿园观模作为第一次团日活动,写策划、联系园长、司机等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事情,给了我一次很好的机会,过程比我想象的顺利,让我信心大增。
这学期有两个室友都光荣地成为下乡支教的志愿者,
利用周末时间无偿为孩子辅导功课。
像她们一样做支教志愿者的我们班有一批,挺看好她们的。
我还是每周末回家。
又经历了一次期末考试,结果依然很差劲。
感觉大一一年学习都不在状态。
有些事,其实只有你真正经历过你才会明白,而这些经历,就是我们的成长。
我们的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会因此而失去一些东西,一些我们曾经认为很重要的东西。
大二一开学,班干重新选举,我继续担任团支书,第一件事就是班干团队整理全班同学大一一学年的综合测评成绩,智力成绩前30名的同学才有资格参评,最终选出前12名奖学金获得者、7名三好学生和2名优秀班干。
哎,成绩太差。
到那时才发现,大学虽然不会按年级排名分考场,但是任然会有班级排名,否则这些荣誉都和自己无关。
失落了一会,就被接下来11级迎新晚会的事冲散。
顾不得多想,我开始和10学前1班的团支书策划、部署迎新晚会。
忙得睡眠、吃饭都成问题。
期间还出现了各种摩擦,真得比想象中要复杂好多。
曾经和室友宣称一定要吃好、睡好的我憔悴了、失眠了。
不过,之后室友发现我成熟了。
的确,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因此而失去一些东西,一些我曾经认为很重要的东西。
真正经历过,就会感慨挫折很能磨练意志。
组织第二次团日活动就明显轻松。
后来又经历了一周风雨无阻的劳动周,深感体力劳动是份苦差,要好好珍惜课堂学习机会、参加文体活动的机会。
这学期两周甚至隔更久才回一次家。
一方面,周末还会有事情,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已经不像大一那般恋家,要在学校准备CET4级的关键考试,不知不觉中适应了上早、晚自习。
尽管期末成绩任然不理想,
不过4级501分成绩还可以。
进入大二下学期,课程排得很满,每晚都有课。
反观之前学习状态懒散,我规划这学期:强制自己每周去自习2次、去图书馆1次。
虽然不再担任班干,但是有班干找我帮忙或有什么活动宣传的,我都尽力啊。
4月趣味运动会,我和其他17名同学一起参加拔河比赛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齐心协力,每一场都巾帼不让须眉,闯入决赛,获得团体第二,让学前名声扩大。
学期过了大半了,08届考研的成绩全部出来后,辅导员和班长、团支书为我们专门组织了一场考研经验交流会,他(她)们都是我的榜样!难以想象两年后自己会有什么成绩。
接下来的两年,注定学习任务重,因为专业课进入深入学习。
希望能遇见更多的好老师,和她们一起将见习活动与书本知识结合。
大三把该拿到的证书全部拿齐,自主学习至关重要。
初步规划:提前学完课程,准备考研英语和扩充学习(自己写课题论文),让大四有充足的时间备考。
大四,全力考研。
选毕业论文课题是等考研笔试和面试之后,跟论文指导老师沟通好思路,着手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