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海南省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1.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A.学会磨制石器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C.懂得采集果实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答案】D【考点】北京人【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解答】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ABC三项表述无法直接从图片材料中获取。

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

2.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A.半两钱B.五铢钱C.蚁鼻钱D.铲形币【答案】B【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解析】本题以汉武帝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依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

【解答】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他将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下令废半两钱,统一铸造五铢钱。

故选B。

3.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

圆明园,放火烧。

”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A.英美盟军B.反法联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答案】C【考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解析】本题以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

圆明园,放火烧”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英法联军。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

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选C。

4.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

”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A.虎门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答案】C【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本题以邓世昌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1894年,中日两国在黄海大东沟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不幸被敌人的鱼雷击中,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C符合题意。

5. 如图诗歌片段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B【考点】戊戌变法【解析】本题以诗歌片段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

【解答】依据所学,“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指的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又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故选B。

6. 民谣亦能证史。

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吴起镇会师B.井冈山会师C.会宁会师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答案】B【考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解析】本题以江西民谣为依托,考查井冈山会师。

【解答】由民谣中关键信息“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故选B。

7. 毛泽东曾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D【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答】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选项D符合题意。

ABC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D。

8.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大阅兵时指出:“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成立于()A.19世纪80年代B.新中国成立前夕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年代【答案】B【考点】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建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的建设成就。

【解答】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故选B。

9. 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

下列与如图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答案】A【考点】亚非万隆会议【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解答】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故选A。

A.广州B.深圳C.文昌D.海口【答案】D【考点】历史文化常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解析】本题以1858 年,英法侵略者通过《天津条约》增开了 10 处通商口岸为依托,考查《天津条约》。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琼州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最南的口岸是琼州。

位于今天的海南海口。

11. 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

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D.习近平【答案】B【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解析】本题以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12.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下列承载着古埃及文明历史的文字是()A.甲骨文B.腓尼基文字C.D.象形文字【答案】D【考点】古老神秘的文字【解析】本题考查了象形文字。

【解答】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

古埃及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故选D。

13. 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

”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A.成年男性公民B.妇女、外邦人C.城邦上层贵族D.五百人会议成员【答案】A【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

【解答】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

”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成年男性公民。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

故选A。

14. 《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

”充分肯定了拿破仑()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C.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D.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答案】A【考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拿破仑的评价。

【解答】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拿破仑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对外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故选A。

15. 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

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A.莱特兄弟B.卡尔·本茨C.史蒂芬孙D.瓦特【答案】D【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本题以马克思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改良蒸汽机的是瓦特。

故选D。

16. 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旗下的《图书》杂志公布该刊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20本书”,《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无产阶级出现B.巴黎公社成立C.马克思主义诞生D.资产阶级消亡【答案】C【考点】《共产党宣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解答】1848年,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这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的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选项C符合题意。

17. 1922年2月的华盛顿,美国国务卿休斯难掩得意之色:“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休斯所说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C.《九国公约》D.《五国公约》【答案】C【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它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

【解答】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故选C。

18. 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历史的瞬间。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法西斯暴行B.纳粹的暴政C.战场的残酷D.种族的灭绝【答案】A【考点】现代文学和美术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南京大屠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西斯暴行。

学生需要掌握事件之间的共性。

【解答】据三幅图片“日军刺杀中国人”“《格尔尼卡》”“纳粹迫害犹太人”可知,题干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法西斯暴行。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德国法西斯地毯式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

德国法西斯政权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希特勒执政期间,一步步加紧对犹太人的迫害,选项A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