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十道易错题

高中化学十道易错题

化学易错题
1.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
3,又能溶解H
2
SiO
3
,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
子组是
A.K+、Na+、HCO
3-、NO
3
- B.Na+、SO
4
2-、Cl-、ClO-
C.H+、Mg2+、SO
42-、NO
3
- D.Ag+、K+、NO
3
-、Na+
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过量的SO
2通入NaOH溶液中:SO
2
+2OH-=SO
3
2-+H
2
O
B.Fe(NO
3)
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2I-=2Fe2++I
2
C.NaNO
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
4
溶液:
2MnO
4-+5NO
2
-+6H+=2Mn2++5NO
3
-+3H
2
O
D.Na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
2
溶液:
2HCO
3-+Ba2++2OH-=BaCO
3
↓+2H
2
O+CO
3
2-
3.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24LCO
2
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B.0.1L3 mol·L-1的NH
4NO
3
溶液中含有的NH
4
+数目为0.3 ×6.02×1023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
D.4.5gSiO
2
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 ×6.02×1023
4.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C.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5.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 Z(g)+W(s);△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6.室温时,将x mL pH=a 的稀NaOH溶液与y 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x=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7.常温时,以下4种溶液pH最小的是
A.0.01mol ·L-1醋酸溶液
B.0.02 mol ·L-1醋酸与0.02 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C.0.03 mol ·L-1醋酸与0.01 mol ·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pH=2的盐酸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8.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9.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注入蒸馏水
B.为测定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含量,称样时,先称取一定量的晶体,后放入坩埚中
2-,先加硝酸银溶液,滤去沉淀后加硝酸C.为检验酸性溶液中的Cl-和SO
4
钡溶液
D.在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时,先使氯气通过水(或饱和食盐水),后通过浓硫酸
10.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

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确
的是
A.两种酸都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两种酸遇三氯化铁溶液都显色
C.鞣酸分子与莽草酸分子相比多了两个碳碳双键
D.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量相同
答案
1.B 2.C 3.D 4.C 5.B 6.D 7.A 8.D 9.D 10.D
高中化学知识点
1、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2、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 3、HCl 、HBr 、HI 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 2、Cl 2、SO 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 2H 2、C 2H 2与溴水反应
3、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 +S Δ===Cu 2S Cu +Cl 2点燃
===CuCl 2 所以,Cl 的非金属性强于S 。

4、微粒半径的比较:
1.判断的依据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1.具体规律: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如:F -> Na +>Mg 2+>Al 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如Fe>Fe 2+>Fe 3+
5、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

其一般规律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两弱更水解,越弱越水解。

6、有机物燃烧通式
烃: C x H y +(x +
4y )O 2 → x CO 2+2
y
H 2O 烃的含氧衍生物: C x H y O z +(x +4y -2
z )O 2 → x CO 2+2y
H 2O
7、化学计算
溶液计算
1、V N N MV m V n c A ===
1000C M
ρω
= 2、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C 1V 1=C 2V 2。

3、同溶质的稀溶液相互混合:C 混=2
1221V V V C CV ++ (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不计)
8、阿伏加德罗定律
1.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

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 1/V 2=n 1/n 2 (2)同温同体积时,p 1/p 2=n 1/n 2=N 1/N 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 1/V 2=M 2/M 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 1/M 2=ρ1/ρ2
9、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
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 )、液(l )、气(g )
2.检查△H 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

(注意△H 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
3.检查△H 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
10、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酸提供羟基,醇提供氢原子)
所以羧酸分子里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了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

浓硫酸
CH 3COOH+H 18OC 2H 5 CH 3CO 18
OC 2H 5+H 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