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Word版)

初中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

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

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

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wǔ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hé。

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侍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1)给画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碾过________ wǔ________住干hé__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niǎn;捂;涸(2)等侍;等待(3)蜷曲而收缩(4)拟人;排比【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碾过”:压过去。

“碾”读“niǎn”,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捂”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干涸”:指河道、池塘等的水干枯。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等待”: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犹等到。

注意据义定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从上文“卷起”的意思分析,“蜷”的意思是“蜷曲”;“缩”的意思是“收缩”。

所以“蜷缩”在文中的意思是蜷曲而收缩。

(4)“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拟人;“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是排比。

故答案为:⑴ niǎn ;捂;涸;⑵等侍;等待;⑶蜷曲而收缩;⑷拟人;排比【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词义。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常见修辞手法的掌握,要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辨析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锦秀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昔日的中国,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

今天,建议美丽中国,需要走好绿色发展道路。

110个家和国际组织、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参加的北京世园会,是一场“绿色之约”。

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zhāo示着未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孕(________)育弥(________)补zhāo(________)示(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璀璨”的意思是________;“竭泽而渔”的“渔”意思“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语句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ùn;mí;昭(2)锦秀;锦绣(3)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4)拟人;排比【解析】【分析】(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如“弥补”:补足;事后把不够的事或物充满,补满。

读“mí bǔ”,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昭示”: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注意据义定形。

(2)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如“锦绣”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如文中“璀璨”是光彩夺目,非常绚丽的意思。

“竭泽而渔”的“渔”是“捕鱼”之意。

“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4)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

“欢快的鸟儿丰富了人们的情感。

美丽的花儿芬芳了人们的生活,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为排比修辞手法;同时“吟唱的小溪增添了人们的诗意”等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⑴yùn;mí;昭;⑵锦秀;锦绣;⑶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捕鱼。

;⑷拟人;排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正确的书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义形,弄清字义,要适当拓宽阅读范围,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注意字的偏旁部首,要正确书写;⑵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⑶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

根据语段内容或是平时对课文注释的积累即可解答;⑷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词语的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4.学校在岳阳楼前举行“弘扬岳阳精神”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岳阳楼有一副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乙)构成,请根据对联的格律要求判断,其下联是________(填“甲”或“乙”即可)。

(2)同学们纷纷发表感言,请判断下面各句感言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①两千年来,汨罗江努力平息巨浪,好让屈子孤魂慢慢靠岸。

________②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药。

________③只有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人生境界,才能弘扬好“忧乐精神”。

________(3)以下是学生会宜传部长邀请平江起义纪念馆负责人的通话记录,画线部分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李馆长,您好!A我们学校准备举行弘扬“岳阳精神”的主题活动,B平江革命先辈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革命精神光照千秋, C想邀请您来现场为我们讲一讲平江起义中涌现的革命故事, D请您珍惜机会,务必参加。

(4)下面是学生会主席写的活动总结发言稿中的一段,请你在横线上帮他写一个既能概括这段文字,又能呼应活动主题的总结句。

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

求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

总之,________。

【答案】(1)乙(2)拟人;比喻;引用(3)D(4)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必然途径【解析】【分析】(1)区分对联的上下联,一是根据音调平仄分。

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二是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

因为凡事先有因后有果的。

“头”是平声,“底”是仄声,故乙是下联。

(2)①此句把汨罗江拟人化,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把任弼时同志的“骆驼精神”比作是一剂治疗我们怕苦怕累毛病的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引用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3)ABC表达得体,D“务必参加”语气太生硬,有命令的语气,邀请别人参加活动,语气应该委婉。

(4)结合句意理解,“求索能让人不断自新,超越自我,能让人趋向更完善的境界”这一句话说明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索能让我们青少年早一点找到更擅长的领域,发挥所长,练就过硬本领”说明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必然途径。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乙;⑵拟人;比喻;引用⑶ D;⑷求索让我们得到历练,求索让我们快速成长,求索是我们青年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探索冲动和向上攀登的必然途径【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⑵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⑶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

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

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