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分单位犯罪――――――――――――――――――――――――――――――1 ――――――――――――――――――――――――――――――
第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
单位及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相关法律规定
第一部分单位犯罪
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140—148条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151—153条走私罪
第159条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第161条提供虚假财会报告、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第162条妨害清算罪
第175条高利转贷罪
第176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第177条伪造、变造金融票据罪
第190条逃汇罪
第191条洗钱罪
第198条保险诈骗罪
第201条偷税罪
第213—219条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221—230条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244条强迫职工劳动罪
第387条单位受贿罪
第391条对单位行贿罪
第393条单位行贿罪
第396条私分国有资产罪、私分罚没财物罪。
一)“两高”有关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自1999年7月3日生效)
第一条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第二条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第三条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2、《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
犯、从犯问题的批复》(2000年9月30日)
3、《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2002年7月9日)
4、《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年8月9日)
5、《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0年9月20日)
(1)关于单位的内部组织能否构成单位犯罪主体的问题。
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单位的内部组织不是独立地进行活动,而是以其所在单位的名义进行活动,因而其行为应当视为其所在单位的行为。
但有些单位的内部组织享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可以独立对外活动,如机关里的服务中心、某些企业里实行承包制的部门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将其当作单位犯罪的主体,而是当作个人犯罪处理,是不妥的。
因此,单位的内部组织,只要具有相对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和财产责任能力,就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
(2)关于承包企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问题。
认为,行为人通过签订承包合同,取得对某一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并以该企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是一种经营权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所有制改变。
行为人通过签订承包协议,取得了企业的经营权,担任厂长或者经理,表明他已取得了企业主管人员的身份。
他在经营活动中,不再是以个人名义从事活动,而是以承包企业的名义为该企业的利益从事活动,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单位行为。
因此,对于承包企业的犯罪行为应以单位犯罪论处。
(3)关于未作为单位犯罪起诉的案件的处理问题。
认为,从审判实践来看,检察机关把单位犯罪当作个人犯罪起诉的不在少数。
如果退回检察机关补充起诉,检察机关又往往不同意。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在判决中对单位犯罪的事实予以认定,只是判决书中不出现单位犯罪的字样,也不引用单位犯罪的条款。
但在量刑时要考虑单位犯罪的实际情况,参照单位犯罪的法定刑决定刑罚。
第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职务犯罪
(1)贪污罪(《刑法》第382条、183条2款、271条2款)(2)挪用公款罪(《刑法》第384条)
(3)受贿罪(第385条、388条)
(4)单位受贿罪(第387条)
(5)行贿罪(第389条)
(6)向单位行贿罪(第391条)
(7)介绍贿赂罪(第392条)
(8)单位行贿罪(第393条)
(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第395条1款)
(10)隐瞒境外存款罪(第395条第2款)
(11)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第396条)
(12)竞业经营罪(第165条)
(13)背信经营罪(第166条)
(14)徇私造成国有企业破产及严重亏损罪(第168条)(15)徇私低价变卖国有资产罪(第169条)。
走私、合同诈骗、偷税等其它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