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中国出使琉球的使节 中国古书中的琉球人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王国 属于日本的“内藩”,琉球 群 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 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 国地位,正式侵占琉球。 1875年废除中国年号,改为 明治年号,1879年3月30日, 琉球国灭亡。同年日本正式 宣布吞并琉球岛,并把这里 命名为冲绳。
1887年,中葡签署《友好通商条约》,在明代中叶以“晾 晒 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 地” 澳门。
1895年,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的一串珍珠”宝岛 台 湾割让日本,与她同时被割让的还有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 旅顺和大连。
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 租
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北京条约》 天津
《烟台条约》 宜昌、芜湖、温州、北海
《马关条约》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二)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 ☆迫使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逐步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
(2 )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 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 )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 ) 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 )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入云南和广西。
五、中日甲午战争
失高丽 赔款 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军民在中国开办工厂和各种制造业
海外文物应以何种方式回归为佳?
二、政治控制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英国人赫德 1863-1908年担任中 国海关总税务司,把 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 40多年之久。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第一,“洋枪队”——华尔 第二,镇压义和团运动 第三,强迫清政府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对外国
资本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法战争 (1884-1885)
西南 危机
19世纪70 年代后 中国边疆 危机
东北 危机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本逼签《马 关条约》
日本入侵台湾, 吞并琉球
东南 危机
五、三国干涉还辽
赔款
六、中俄密约
中国允许俄国从赤塔到海参威修一条铁路
中国划一片土地供铁路建筑房屋和管理之用,路局拥有全权, 包括警察权。铁路三十六年后可用七亿卢布赎买,满八十年 后可以无条件交给中国。
中俄两国同意,日本若进攻中国、朝鲜或者俄过的远东地区, 中俄两国应互相援助。
七、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掠夺中国的高峰,是掀起强占租借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从德国强占胶州湾开始,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沿海不少重要港湾插上了 帝国主义国家的旗帜,几乎全部神圣国土都被肢解 为列强的“势力范围”。这些租借地和“势力范 围”,实际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 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甚至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 近代文明。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 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部分 帝国主义的侵略
1840-1860鸦片战争 1874日本侵犯台湾占领琉球 1879年俄国侵占伊犁 1884年争夺越南的中法战争 1895年甲午战争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 1896年中俄密约
自主关税
协定关税
↙↘
自主协定关税 片面协定关税
片面协定关税: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弱小国家,片面地减让 关税而制定的关税制度
5、设立租界(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人可以携带家眷到通商的五
港口居住,虎门条约又补充说,“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 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及基地,系准英人租赁⋯⋯”清朝 官员本以为这种规定可以避免口岸上的纠纷,但是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 利用这个条文在通商口岸划定居住地区,造成了所谓“租界”的制度。)
2、割地
(南京条约规定“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 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准将香港一岛给予。”)
图为初割的香港岛,峰顶为太平山
3、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以后如在通商口岸的
英国人犯罪,不能由中国处理,而“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 官照办”。这就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管束的局面,开创了 在半殖民地中国的所谓“领事裁判权”的制度。望厦条约中明确地规定 包括一切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都在内,地区上也不仅限于通商口岸。按 照望厦条约,在中国的美国人,如果因事被人控告,不管控告者是谁 (是中国人,或是美国人,或是其他任何外国籍人)“中国官员均不得 过问”只能由美国的领事官处理。)
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旅顺大屠杀 情景
(三)勒索赔款、抢夺财物
侵华战争
赔款数
合计
第一次鸦片战争 (2100+600)万银元
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800+800)万银两
13
亿
中日甲午战争
(20000+3000+150)万银两 银
八国联军侵华
98000万银两
两
被英法联军抢走的圆明园文物——兔首和鼠首铜铜像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这些先锋队(传教 士)所搜集的有关民族、 语言、地理、历史、商业, 以至一般的文化情报,将 其送回国内,对于美国的 贡献是很大的。” ——美国的驻华公使田贝
(二)借助各种媒介,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黄祸图
《黄祸图》由德国画家赫曼·克纳科弗斯于1895年所创作的版画。正式的名称是德意志第 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所题的“欧洲各民族,保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这幅画的原作被当 作送给尼古拉二世的礼物。这幅画居中手持剑的人物是天使长圣米迦勒,他与画中其他 手持武器者代表欧洲的基督教徒,而在右后方的佛像与龙是代表东方,指的应该是中国 或日本等黄种人。该图所要说的是希望欧洲人能在天使长圣米迦勒的带领下,击败来自 东方的佛与龙,保卫欧洲人的信仰与家园。这个作品的产生是基于当时欧洲兴起充满偏 见的“黄祸”思维。
1864年的中俄《勘分 西北界约记》,割占了 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 里的领土
1881年的中俄《改订 条约》及以后五个勘 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 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 的领土
1858年《瑗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 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北京条约》割 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 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 方公里的领土
七子: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 旅大(旅顺和大连)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 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1860年,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半岛南 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半 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4、协定关税(南京条约中说:通商口岸“应纳进口、出口货
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根据这条规定,次年成立所谓通商章 程时又同时议定了各项进出口税率。这样,就开创了关税税则中国不能 自己作主的局面。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 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而望厦条约则更明确地 说:“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所以后 来人们说,半殖民地中国的“协定关税”制度是由美国人确立起来的。)
二、日本侵犯台湾占领琉球 失琉球 赔款
琉球,最早的文字记载见 中国古史,《隋书》中即 有《琉球传》,隋朝时( 581年~617年),琉球被 称为琉虬 ,到明代洪武年 (1372年)明太祖派使臣 杨载携诏书出使琉球,诏书 中称其为琉球,从1383年, 琉球三山的“世主”继承王位 都需中国政府的册封。
甲午战争谈判
➢ 关于甲午战后的赔款,日本前 外务大臣井上馨说:“得到这 笔赔款前,在日本的财政机关 中,上亿日元的款项连提都没 有提过,收入至多到过八千万 日元。所以想到有三亿五千万 日元涌进国内,无论政府或私 人部门都产生了一种无限富有 的感觉”。
驻台总督桦山资纪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西北 危机 俄国利用阿古柏事 件占领伊犁地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李鸿章
慈禧太后
袁世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通商口岸
时间 1842
1858
1860 1876 1895
条约名称
被迫开放的主要通商口岸城市
《南京条约》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 《天津条约》 (后定为台南)、淡水、潮洲(后改汕头)、
1861年英租界
图为两个中国人进入租界后被锁在墙上
6、最惠国待遇(虎门条约中有所谓“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
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样的规定,根据这一条,英国就得到所 谓“最惠国待遇”(一种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后来别的侵略国家也援 例得到这种特权,就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中国勒索到什么好处,其他国家 都可“合法”地“一体均沾”)
☆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四、文化渗透
(一)利用传教进行侵略活动
据统计,到
1919年,当时中 国的1704个县中, 除106个县外, 都有外国传教士 的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德 国 传 教 士 郭 士 立
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 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从领事裁判权本身的性质和含义来看,这是 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