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商城县中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2题;共12分)1. (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2)露从今夜白,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3) 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咸阳城东楼》中最能表现诗人“许浑千首湿”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秦观的《行香子》中写百花争艳,色彩鲜明、暗含香气、生气蓬勃的诗句是:________。
2. (6分) (2019八下·鱼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君不见,世上有多少风物,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千载流传的故事,让一些古迹遗存也成为了一个进入历史风情的度口。
曹娥庙是也。
不论是谁,只要怀揣着一份虔诚,走入曹娥庙,我们白能(充沛/充分)地感受到一种无可替代的孝德、孝行膨胀发酵的氛围。
一张张精美的壁画,就是对曹娥孝行的生动再现:一个个精微的雕刻,就是对曹娥孝德的深情烘托;(一幅幅/一副副)精妙的楹联,就是对曹娥孝心的绚烂升华。
在这样的环境里,细细谛听,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曹娥的存在,悠长绵延而又含蓄内敛,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以温暖的浸润。
(1)文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陈迹(jì)干载(zài)B . 怀揣(chuǎi)虔(qián)诚C . 发酵(jiào)氛(fēn)围D . 谛(tí)听浸润(rùn)(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 . 度口B . 壁画C . 绚烂升华D . 含蓄内敛(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充沛;一幅幅B . 充分;一幅幅C . 充沛;一副副D . 充分;一副副二、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0分)3. (20分)(2011·龙东) 为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某校初三•一班举行演讲比赛。
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材料一:去年上半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二: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用语。
(2)如果你是演讲比赛的组织者,请为本次比赛设计活动方案,至少列出四条。
(3)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为他设计一段开场白。
(4)放学时,小红将喝剩半瓶的矿泉水随手扔掉,看到这种情景,你将如何对她说?三、阅读理解 (共6题;共71分)4.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5. (21分) (2017九上·岳阳期中)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以下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辍耕之垄上________ ②比至陈________③被坚执锐________ ④皆刑其长吏________⑤陈胜王凡六月________ ⑥或说陈王曰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4)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6. (2分)(2020·上城模拟)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A . 儒家作品:《孟子》《列子》《礼记》B . 讽刺小说:《草房子》《儒林外史》《格列佛游记》C . 有关年龄的说法:始龀、垂髫、加冠D . 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箫鼓追随春社近”“黄梅时节家家雨”“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7. (7分)(2019·龙东) 走进名著。
A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泪洒,拜别了宋江下船。
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A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
”嘱罢而死。
(1)这段文字节选自《水浒传》,选段中的A是________。
他死的原因是________。
(2)从选段中能看出A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8. (14分)阅读《背影》的选段,完成小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了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叮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不能料理自己吗?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地()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上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去坐下,我的泪又来了。
(1)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戴穿倾爬探攀B . 戴穿倾攀探爬C . 戴穿探攀爬倾D . 戴穿探爬攀倾(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句子?(3)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正确且最能概括其突出特色的一项是()A . 这两段文字描述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和语言,以平实质朴文字表露了父子相亲相怜的深情。
B . 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和语言,写出了父亲对“我”的怜爱和“我”对父亲的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
C . 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露了父子之间相亲相怜的真情。
D . 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父子深情。
(4)文中两次写到流泪,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9. (20分)按要求答题:身后的眼睛那是一头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A)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
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
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
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
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
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
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
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
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B)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
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
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
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
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
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
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
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
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
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
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
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
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
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
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