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2011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56分)1、(2011•上海)若全集U=R,集合A={x|x≥1},则C U A={x|x<1}.考点:补集及其运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补集的含义即可写出答案.解答:解:∵全集U=R,集合A={x|x≥1},∴C U A={x|x<1}.故答案为:{x|x<1}.点评:本题考查补集的含义.2、(2011•上海)计算=﹣2.考点:极限及其运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题意,对于,变形可得,分析可得,当n→∞时,有的极限为3;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对于,变形可得,当n→∞时,有→3;则原式=﹣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极限的计算,需要牢记常见的极限的化简方法.3、(2011•上海)若函数f(x)=2x+1 的反函数为f﹣1(x),则f﹣1(﹣2)=.考点:反函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问题可转化为已知f(x0)=﹣2,求x0的值,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f(x0)=﹣2,即2x0+1=﹣2,解得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反函数的定义,利用对应法则互逆可以避免求解析式,简化运算.4、(2011•上海)函数y=2sinx﹣cosx的最大值为.考点:三角函数的最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辅角公式对函数解析式化简整理,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其最大值.解答:解:y=2sinx﹣cosx=sin(x+φ)≤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最值.要求能对辅角公式能熟练应用.5、(2011•上海)若直线l过点(3,4),且(1,2)是它的一个法向量,则直线l的方程为x+2y﹣11=0.考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直线的法向量求出方向向量,求出直线的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出直线方程.解答:解:直线的法向量是(1,2),直线的方向向量为:(﹣2,1),所以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y﹣4=﹣(x﹣3),所以直线方程为:x+2y﹣11=0.故答案为:x+2y﹣11=0.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直线的法向量,方向向量以及直线的斜率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6、(2011•上海)不等式的解为{x|x>1或x<0}.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通过移项、通分;利用两个数的商小于0等价于它们的积小于0;转化为二次不等式,通过解二次不等式求出解集.解答:解:即即x(x﹣1)>0解得x>1或x<0故答案为{x|x>1或x<0}点评:本题考查将分式不等式通过移项、通分转化为整式不等式、考查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注意不等式的解以解集形式写出7、(2011•上海)若一个圆锥的主视图(如图所示)是边长为3,3,2的三角形,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3π.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圆锥的主视图是边长为3,3,2的三角形,得到圆锥的母线长是3,底面直径是2,代入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圆锥的主视图是边长为3,3,2的三角形,∴圆锥的母线长是3,底面直径是2,∴圆锥的侧面积是πrl=π×1×3=3π,故答案为:3π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表面积和体积,考查圆锥的三视图,这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图形,它的主视图与侧视图相同,本题是一个基础题.8、(2011•上海)在相距2千米的A、B两点处测量目标点C,若∠CAB=75°,∠CBA=60°,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千米.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由A点向BC作垂线,垂足为D,设AC=x,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ACB,进而表示出AD,进而在Rt△ABD中,表示出AB和AD的关系求得x.解答:解:由A点向BC作垂线,垂足为D,设AC=x,∵∠CAB=75°,∠CBA=60°,∴∠ACB=180°﹣75°﹣60°=45°∴AD=x∴在Rt△ABD中,AB•sin60°=xx=(千米)答: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千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主要是利用了三角形中45°和60°这两个特殊角,建立方程求得AC.9、(2011•上海)若变量x,y 满足条件,则z=x+y得最大值为.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然后求出目标函数z=x+y取最大值时对应的最优解点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如下图所示:由图分析,当x=,y=时,z=x+y取最大值,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其中画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找出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点的坐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2011•上海)课题组进行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按地域把24个城市分成甲、乙、丙三组,对应的城市数分别为4,12,8,若用分层抽样抽取6个城市,则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2.考点:分层抽样方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本市的甲、乙、丙三组的数目,做出全市共有组的数目,因为要抽取6个城市作为样本,得到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用概率乘以丙组的数目,得到结果.解答:解:∵某城市有甲、乙、丙三组,对应的城市数分别为4,12,8.本市共有城市数24,∵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6的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丙组中对应的城市数8,∴则丙组中应抽取的城市数为×8=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分层抽样,是一个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在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做出一种情况的概率,问题可以解决.11、(2011•上海)行列式(a,b,c,d∈{﹣1,1,2})所有可能的值中,最大的是6.考点:二阶行列式的定义。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按照行列式的运算法则,直接展开化简得ad﹣bc,再根据条件a,b,c,d∈{﹣1,1,2}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可得其最大值.解答:解:,∵a,b,c,d∈{﹣1,1,2}∴ad的最大值是:2×2=4,bc的最小值是:﹣1×2=﹣2,∴ad﹣bc的最大值是: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二阶行列式的定义、行列式运算法则,是基础题.12、(2011•上海)在正三角行ABC中,D是BC上的点.若AB=3,BD=1,则=.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专题:计算题;数形结合;转化思想。
分析:根据AB=3,BD=1,确定点D在正三角形ABC中的位置,根据向量加法满足三角形法则,把用表示出来,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和定义式即可求得的值.解答:解:∵AB=3,BD=1,∴D是BC上的三等分点,∴,∴===9﹣=,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个中档题.考查向量的加法和数量积的运算法则和定义,体现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13、(2011•上海)随机抽取的9位同学中,至少有2位同学在同一月份出生的概率为0.985(默认每个月的天数相同,结果精确到0.001)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129,至少有2位同学在同一个月出生的对立事件是没有人生日在同一个月,共有A129种结果,根据对立事件和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数129,至少有2位同学在同一个月出生的对立事件是没有人生日在同一个月,共有A129种结果,∴要求的事件的概率是1﹣=1﹣=0.985,故答案为:0.985点评:本题考查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考查对立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基础题,也是一个易错题,注意本题的运算不要出错.14、(2011•上海)设g(x)是定义在R 上,以1为周期的函数,若函数f (x)=x+g(x)在区间[0,1]上的值域为[﹣2,5],则f(x)在区间[0,3]上的值域为[﹣2,7].考点: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周期性。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g(x)是定义在R 上,以1为周期的函数,令x+1=t进而可求函数在[1,2]时的值域,再令x+2=t可求函数在[2,3]时的值域,最后求出它们的并集即得(x)在区间[0,3]上的值域.解答:解:g(x)为R上周期为1的函数,则g(x)=g(x+1)函数f(x)=x+g(x)在区间[0,1]【正好是一个周期区间长度】的值域是[﹣2,5]令x+1=t,当x∈[0,1]时,t=x+1∈[1,2]此时,f(t)=t+g(t)=(x+1)+g(x+1)=(x+1)+g(x)=[x+g(x)]+1所以,在t∈[1,2]时,f(t)∈[﹣1,6] (1)同理,令x+2=t,在当x∈[0,1]时,t=x+2∈[2,3]此时,f(t)=t+g(t)=(x+2)+g(x+2)=(x+2)+g(x)=[x+g(x)]+2所以,当t∈[2,3]时,f(t)∈[0,7] (2)由已知条件及(1)(2)得到,f(x)在区间[0,3]上的值域为[﹣2,7]故答案为:[﹣2,7].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周期性.考查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5、(2011•上海)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的函数是()A、y=x﹣2B、y=x﹣1C、y=x2D、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幂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与指数部分的关系,我们逐一分析四个答案中幂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函数y=x﹣2,既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故A正确;函数y=x﹣1,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故B错误;函数y=x2,是偶函数,但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故C错误;函数,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其中指数部分也幂函数性质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11•上海)若a,b∈R,且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A、a2+b2>2abB、C、D、考点:基本不等式。
专题:综合题。
分析:利用基本不等式需注意:各数必须是正数.不等式a2+b2≥2ab的使用条件是a,b∈R.解答:解:对于A;a2+b2≥2ab所以A错对于B,C,虽然ab>0,只能说明a,b同号,若a,b都小于0时,所以B,C 错∵ab>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必须注意满足的条件:已知、二定、三相等.17、(2011•上海)若三角方程sinx=0 与sin2x=0 的解集分别为E,F,则()A、E⊊FB、E⊋FC、E=FD、E∩F=∅考点: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