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国内C5资源的综合利用步伐

加快国内C5资源的综合利用步伐


必然趋势。团
Z10中国石化s『nqpecmon帅妒2007,7
万方数据
国内C;分离技术目益成熟
因为提纯分离技术存在一定的难 度,国内的C,资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是作为燃料使用的。C,一直被看作是 睡觉的产业。1984年,原中国石化总 公司就在原国家计委的支持下,组织 裂解C,资源利用的研究、开发和技术 攻关,上海石化工业试验纳入国家“七 五”技术攻关计划。经过多年努力,于 1992年在上海石化建设了2.5万吨/ 年C,分离工业示范装置。该工艺由上 海石化与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石化 工程公司共同开发,以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采用两段萃取精馏,可分离得 到异戊二烯、间戊二烯、双环戊二烯产 品。后经多次改造,该装置处理能力达 到了6.5万吨/年。除对现有工艺进行 改进之外。各种新工艺也不断研究开 发之中。总之,以上海石化为代表的 C,分离技术是中国石化的专有技术 之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过多年的 生产运行证明技术是成熟的。 近几年.上海石化在6.5万吨/年 C,分离工业装置成功运行的基础上, 又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完善、优化和
乙烯产能的持续扩大带来 了C;资源迅速增加
我国的乙烯产能正在迅速扩大。 2005年,国内的乙烯生产能力已达到 787.5万吨/年,产量755.5万吨(其中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549.7万吨),已跃 居世界第二位。2006年,中国石化乙 烯产能又比上年增长了15.2%。目前, 国内乙烯的产能还在继续增长。预计 到2010年.中国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 1700万吨/年。 乙烯产能的持续扩大,带来了C, 资源的迅速增加.特别是石脑油水蒸
股份公司在C,资源的综合利用上取 得了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成绩外,整个中国石化C。 资源的总体利用状况与国外相比差距 很大,综合利用程度偏低,装置规模偏 小,高端产品偏少,附加值效益还不够 高。 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乙烯产能的迅速增加,C,资源 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宝贵资源。中国 石化的C,资源已经具备了规模利用 的条件。特别是中国石化的乙烯原料 以石脑油为主,其副产品更多.从而创 造了规模利用的物质条件。充分利用
双烯烃产品的销售量一直保持着良 好的增长势头.产品除用于国内需求 外,一部分还出口境外参与国际市场 竞争,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上 海石化2004年C,综合利用创利润 3000多万元.2005年创利润1.17亿 元,平均每加工1万吨C,原料,产生 利润1900万元。2006年加工C,原料 7万吨,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利润也 在1亿元以上。随着C,下游产品市 场的不断扩大.上海石化也日益感到 C,双烯烃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C,双烯烃产品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上海石 化已着手兴建15万吨,年C,分离装 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
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 综合利用各种副产物.提高资源利用 水平,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提到非常重 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中国石化乙烯 产能已占全国三分之二。原油资源又 以进口为主,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
化或正在进行工业化试验。 总之,随着精细化工产业的不断 发展,市场对C,分离产品的需求会日 趋旺盛。我国由于在这方面起步较晚。 综合利用率偏低,因而存在较大上升 空间,加快对C,资源的综合利用已是
行业・市场●
艇快曛内G鬟资潦黪综合秘属参伐
口范建生 气裂解制乙烯副产的C,馏分的增加。 每生产9吨乙烯约有1吨C,产生。 国内正在掀起一股C,资源综合 利用的热流。据了解,上海石化股份公 司新一轮的投资发展规划中就包括了 新建一套15万吨,年C,分离装置,今 年5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已批准了这 一项目。今年初,中国石化在上海石化 专门召开了裂解C,利用专题研讨会 议,准备把C,资源的综合利用作为优 化资源、调整结构,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石油天 然气集团公司也制定了C,综合利用 发展规划,拟集中中国西北地区C,资 源,建设26万吨/年C,分离装置,这 个项目建成后将在技术集成、装置规 模等方面居国内之首。同时,中国石油 还拟定了在西北、东北各建设一个C; 综合利用基地的总体规划,并启动了 前期准备工作。此外,一些地方企业也 看准了C,资源增值的潜力,几十套大 大小小的装置也正在筹建之中。 2005年,全国副产C,资源90万吨,其 中中国石化66.5万吨。2006年,中国 石化生产乙烯633万吨,副产C5资源 68.9万吨。预计2010年,我国乙烯产 量为1500万吨,C,资源将超过180万 吨,其中中国石化C,资源将超过120 万吨。 C,馏分富含异戊二烯、环戊二 烯、间戊二烯、异戊烯等双烯烃和单烯 烃。裂解C,经分离后,可以得到聚合 级和化学级异戊二烯、含量约65%的 间戊二烯、含量大于78%的双环戊烯 和异戊烯产品。其中双烯烃可用于生 产异戊橡胶、热塑性弹性体、丁基橡 胶、乙丙橡胶、石油树脂、不饱和聚酯、 环氧树脂固化剂、各种添加剂、医药农 药中间体、香料等多种石油精细化工 产品,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一些 发达国家在利用C,资源方面已做了 大量的工作,并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而 我国.特别在中国石化内,除上海石化 好包括C,馏分在内的副产品来生产 高附加值产品,成了提高乙烯工业竞 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工程化技术开发,完成了15万吨/年 C;分离成套技术工艺包的开发和编 制。中国石化的C,分离成套技术已获 得5项发明专利权,流程设计合理,技 术成熟可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经 在2006年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 组织的鉴定,可以据此进行工程设计。 中国石化s『几01Dec脚n折妒2007,7
39
万方数据
C;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
2006年底,长期不肯转让C,馏分 利用技术的瑞翁等公司多次主动与中 国石化下属企业接触.表示愿意合作 发展C,馏分利用项目。外国公司这样 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石油树 脂、异戊二烯等C,馏分加工产品的国 际需求快速增长。促使国外石化企业 更加关注中国石化的C,资源。 同样,国内市场对以C,资源为原 料的各种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也在迅 速增长。据有关材料显示:2004年,双 环戊二烯与间戊二烯的年消费量为18 万吨,预计到2010年,消费量将达到 32万吨:异戊二烯2004年为6.2万吨, 2010年预计达到10万吨;C。石油树脂 2004年消费量为11万吨,预计2010 年将达到20万吨:双环戊二烯改性不 饱和聚酯树脂2004年为20万吨,预计 2010年将达到37万吨。另外,异戊二 烯衍生产品如苯乙烯聚合物、异戊橡 胶、丁基橡胶等的消费量预计到2010 年.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所有C,烃馏分中,目前以异戊 二烯的用途最为广泛。一是可以全成高 分子化合物系列,包括异戊橡胶、聚合 物、丁基橡胶等。二是合成萜烯类化合 物。制取新激素、维生素E、化妆品角鲨 烷、香料等。三是生产二氯菊酸乙酯高 效、低毒农药杀虫剂。由于其用途广泛, 所以需求量近几年来每年都以20%的 速度增长.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 需求。近年来,由于国内电网与电子行 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固化剂产品的 大量出口,因而固化剂产量增长迅速;
_行业・市场
这样,中国石化的大规模建设生产装 置可以不必引进C,分离技术。在综合 利用C,分馏方面所进行的二十多年 的探索,为中国石化今后全面开展综 合利用C,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促 进了石油树脂的需求量上升.所以国内 的间戊二烯产品也是需求旺盛,目前也 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C,资源综合利用较早的上海 石化,近几年来C,分离装置生产的 利用率。已成为中国石化降低成本、增 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据斯坦福研究院预测.2005~2010 年。世界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3920万 吨/年,其中近二分之一在中东地区。 在中东新增的乙烯能力中.约90%是 以乙烷、丙烷、丁烷为原料,乙烯生产 成本低。据美国化学品市场协会报告, 2005年中东地区乙烯装置的总成本 为145美元/吨,因此其下游产品市场 竞争力远比我国采用石脑油为原料的 强。这将对中国乙烯工业造成很大的 冲击,特别是对中国石化乙烯下游产 品带来严峻挑战。为此,必须从中国石 化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研究相应的 对策。其中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提高资 源利用率,提高产品附加值。要看到中 国石化的乙烯原料以石脑油为主.有 其特点,就是副产品较多,充分综合利 用好包括C,馏分在内的副产品来生 产高附加值产品.就是提高乙烯工业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上海石化在C,烯烃产品 的下游开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2001年建成了异戊烯装置。经过脱 瓶颈改造目前产量已达到3.5万吨/年, 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市场上形成 了供不应求局面:同时完成了由甲基 庚烯酮制芳樟醇的工艺技术研究。并 形成了年产2.5万吨/年芳樟醇的工 艺技术软件包,装置已建成投产。目 前,上海石化C,资源的利用率已达 到80%以上。 目前,随着能源的紧张,世界各国 更加重视对C,的研究和利用,美国对 裂解C,的化工的实际利用率达到了 42%,西欧为24%,日本则达到了 61%,而且C,利用途径也呈现了多元 化。分离装置趋向大型化,如美国、西 欧、日本的C,分离装置处理能力已达 20万~25万吨,年左右。石油树脂系列 产品、不饱和树脂系列产品已成为提 高C,利用率的重要途径。随着乙烯裂 解原料的紧缺,C。、C,烯烃的催化裂解 路线已为各国关注,部分工艺已工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