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基础知识1 概述信息化的兴起,迎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一种重要资源,信息技术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1.1 信息与信息处理1.1.1信息的含义对信息的概念的不同理解经济管理学家:信息是提供决策的有效数据物理学家:信息是熵。
数学家:信息论不过是概率论的发展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美国数学家):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论的奠基人申农(美国数学家):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它的功能就是消除不确定性。
计算机科学家:信息是电子线路中传输的信号信息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
例1:写作是信息的书面存储。
例2:一份公司报表,为公司职员或同行所获,可能成为重要文件,即得到了信息;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毫无用处,即没有获得信息(申农)。
1.1. 2 信息分类与来源(1)信息分类宇宙信息;地球自然信息;人类社会信息。
(2)信息的来源书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各种报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具体事物。
1.1.3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依附性(依附于一定物质载体才能存在);可塑性(可以被加工和进行载体转换);共享性(同时为多个主体所拥有,如网上看新闻);相对性(不同使用者具有不同使用价值);时效性(某一时刻价值很高,过了这一时刻,可能一点价值也没有);传递性(时空上都可传递空间的传递称通信,时间上的传递称存储)。
1.1.4 数据、信号、消息、知识与信息数据: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可以用人工或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进行加工处理(ISO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常规意义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象、声音、视频图象等都是数据。
数据与信息:数据与信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常用词,容易混淆。
信息是有用的,经过加工的数据,数据是信息的素材。
数据是处理过程的输入,而信息是输出,如图所示。
人们可以通过原始数据的加工获取信息,但并非一切数据都能产生信息。
信息是最新的,并在需要时便能获得。
信息应具有相关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洁性和完整性,数据也应具备准确性,但不一定相关、简洁和及时。
信息能被压缩到可用长度,信息应包含重要事项。
信息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携带者,信息通过信号来传播。
同一种信息可以用不同的信号表示,例如,交叉路口可以用手势也可以用红绿灯作为信号,表示可否通行的信息。
信息与消息:信息是能带来新知识的消息,消息可能包含丰富的信息,也可能没有信息。
信息与知识:信息是知识的毛坯,信息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加工才能上升为知识。
知识是同类信息的积聚,是系统化和优化了的信息。
1.1.5信息结构信源:信息发生的来源。
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人脑信息源,实物信息源和文件信息源。
信宿:信息的接受者。
信宿中的接受者是广义的。
信道:传递信息的通道。
信息结构模式(从传播和通信角度):信源、信道、信宿(构成)1.1.6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的比较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
知识:人类已经认识的、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的信息。
情报:那些对于用户有用、经过传递到达用户的知识。
文献:由载体承载着的知识1.1.7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把数据组织到计算机中,并由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一系列存储、加工处理和输出的操作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中,输入是接受输入设备提供的数据;处理是按方式对数据进行转换和加工;输出是输出设备输出数据、显示处理结果;存储是存储处理数据供以后使用。
1.2 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1.2.1信息技术分类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21世纪的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
(1)感测技术感测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和测量技术,它是感觉功能的扩展和延伸,代替人的感觉器官捕获各种信息。
例如,望远镜是眼睛功能的延伸,电话机是耳功能的延伸,温度计是皮肤感觉的功能延伸。
(2)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可视为传导神经系统功能的延伸。
(3)智能技术智能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等,可视为思维器官功能的延伸,它能帮人们更好地存储、检索、加工和再生信息。
(4)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根据指令信息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控制的技术,它可视为感应器官功能的扩展和延伸。
上述四种技术称信息技术四基元。
(5)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把文字、图形、语音等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更完善、更直观的综合信息。
多媒体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对现代社会有重要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前各国的信息技术竞争十分激烈,都期望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
1.2.2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根据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发展史,分为3个阶段(1)信息技术研发时期20世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信息技术在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控制(Control)领域有了突破发展,这个时期简称3C时期。
(2)信息技术应用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年代末期,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工厂自动化(factory Automation)和家庭自动化(House Automation)领域有了很大发展,这个时期简称3A时期。
由于集成软件开发,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结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已全面应用到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
各组织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开始组建不同的计算机网络,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城域网(CAN),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
(3)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至今,这个时期主要以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全球掀起了信息基础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由此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全面研究、开发和应用。
在这个时期,信息技术的数字化通信(Digital Communication)、数字化交换(Digital Switching)和数字化处理(Digital Processing)技术有了重大突破,这个时期简称3D时期。
未来,信息将是一个把语音、数字和图像结合而成的综合信息,信息技术将标准化,人们在世界的任河一个地方都可以利用同样信息资源,可以用同样的通信和信息加工处理手段。
1.2.3信息系统(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的规则组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一般而言,系统应有两个以上的要素,各要素和整体之间、整体和环境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
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5个要素组成。
输入:提供处理所需要的内容和条件。
处理:根据条件对输入的内容进行加工和转换。
输出: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反馈:返回输出一部分到输入,供控制用。
控制:监督和指挥上述4个基本要素的正常工作。
通常将反馈和控制合并到处理中,以达到简化系统的目的。
系统有多种分类,不同类型的系统具有不同功能和特点,但所有系统都具有以下共同点:系统具有目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构造的。
例如,工厂系统目标是生产产品,学校系统目标是培养学生。
医院系统目标是治疗病人。
系统具有边界:系统的组成确定了系统边界,边界之内称系统,边界之外称环境。
从环境中得到信息或物质称系统的输入,向环境中输送信息或物质称系统的输出,系统的边界根据不同条件和需要而变化。
系统可划分为多个子系统(类软件工程):系统具有模块结构(类软件工程):系统在不断运动:系统具有整体性:(2)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定义: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输出各种信息。
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对信息进行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需要时能向相关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
信息系统的地位:任何地方只要有管理就一定有信息,如果形成系统就会形成信息系统。
现代社会,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系统。
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关系: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当今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科学计算系统、情报检索系统、医学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系统、民航订票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均属信息系统范畴。
(3)信息系统研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各项业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几乎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也变成一项长期的任务,人们不得不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信息系统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科学、人文科学与实验科学交叉的实践性工程,它的成败不仅依赖于成熟和先进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人员的素质、技能,甚至情绪都可能对最终的开发产品产生潜在的影响。
因此,在信息系统开发活动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时,应该切合实际、系统思考、全局安排,借助组织机构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建立IT项目管理的总体框架,以引导技术人员成功地开发信息系统。
1.2.5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发展:技术产品(器件和系统)和概念(思想和程序)的发展和这些技术产品和概念在人类具体活动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在以下10个方面有着广泛影响:①办公室自动化②工业和制造业制造业建模技术上的应用:利用计算机辅(CAD)设计技术。
制造业数据积累上的应用:制造业自动化上的应用:凡是有规律可循的事情,计算机系统一般都能完成。
用计算机系统代替重复性劳动就是生产自动化。
③出版和印刷业④金融和商业⑤军事⑥通信服务⑦卫生保健⑧教育培训⑨家庭⑩科学计算和研究2 企业信息管理2.1企业信息的含义与特征2.1.1企业信息的特征企业信息的含义:企业信息是按照企业组织活动规律的方式排列起来的信号序列所揭示的内容,它是产生于企业内部或应用于企业部门的信息。
企业信息的特征:企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具备信息的全部特征,但作为“企业”的信息,又具备自身特有的性质。
社会性:企业信息并不都是经济信息。
政治信息、科技成果信息、社区文化信息等社会信息和水旱灾害、地震、台风等自然信息都可能转变为企业信息经济性:咨询公司进行企业诊断,诊断结果是一种企业信息,是来自经济领域的信息,要向要求咨询的企业收费,企业可能因此获得经济效益时效性:信息产生后获得的时间越短使用价值越高,已经产生的信息在需要时能及时得到。
连续性:企业信息的发生和发展是连续的2.1.2企业信息的类型(1)企业信息的内容类型技术信息: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技术及其标准、设计图纸、实验数据、技术发展动向、产品开发等。
生产经营信息:企业生产、经营、营销等方面的信息。
如:原材料来源和价格、产品销售情况、市场动态及企业资产、利税、负债、人事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