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跨度地铁车站深基坑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

大跨度地铁车站深基坑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

1 大跨度地铁车站深基坑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 尹颂杰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对预应锚索施工实例,叙述了地铁车站支撑结构预应力锚索的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预应力锚索的工艺过程,探讨了预应力锚索施工的关键技术与操作要点,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大跨度,砂层,预应力锚索,施工

预应力锚索是在深基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支护形式,在地铁施工常用于结构临时预留较大开孔、车站宽度较大等特殊部位,在支护体系起辅助支撑减小结构变形的作用,较好的弥补了以钢管内支撑支护形式的缺点,同时不占用施工空间,形成无障碍的作业面,是一种有效、实用、简单、合理的支护形式。本文以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留村站为例,说明其施工要点和关键技术。

1 工程概况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留村站位于长江大道和天山大街十字路口处,沿长江大道东西向设置,为1号线与远期规划6号线换乘车站(双岛四线同台换乘,1号线位于内侧,6号线位于外侧),1号线与6号线结构同期实施。车站起讫里程为K20+458.450~K20+700.950,车站总长242.5m,标准段宽41.4m,预留远期6号线盾构井段宽44.9m,标准段基坑深17.07m盾构井段深18.8m。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结构型式为地下二层四跨箱型框架结构,顶板覆土跨天山大街段约3.43m,其他部位约2.6m,围护结构采用Φ800@1300钻孔灌注桩+4道锚索支护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留村站横剖面图 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沿线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Qml)、新近沉积层(Q4a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四大层。本站所在地层主要有杂填土、黄土状粉质粘土③1、粉细砂④1、粉质粘土⑤1、细中砂⑥1、中粗砂⑥1,结构底板所在土层为细中砂⑥1。

2 预应力锚索方案 2

预应力锚索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一端(锚杆或锚索体)锚固在岩层或坚硬地层中,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地层进行锚固,简称锚索。其施工的关键工艺是成孔,成孔的方法主要有冲击钻进法、螺旋钻进法、套管钻进法以及旋喷钻进法。考虑本工程主要为砂层地质的情况,采用套管法钻进结合常规锚固注浆、锚索张拉及封锚进行本站大跨度深基坑锚索支护体系施工。

3 施工工艺 3.1 工艺要点 预应力锚索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锚固孔倾角值设定为 15°~20°,钻孔直径200mm。锚索安设完毕,对锚孔及钢绞线验收合格后进行注浆,采用一次注浆及二次高压劈裂注浆,保证锚索牢固锚入地层。待锚固体不宜低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能组织张拉,张拉采用分级等荷张拉,每级张拉直至压力表无返回现象,方可进行锁定作业。若预应力损失过大,须进行整体张拉与重新锁定,锚索预加力锁定值为0.7~0.9N。 3.2 工艺流程 预应力锚索主要工艺流程:锚孔测放→钻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安装→注浆→养护→钢腰梁安装→锚索张拉→补张拉及锁定→锚头封闭,如图2所示。

3.3 施工程序 (1)锚孔测放: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如遇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2)钻孔: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索钻孔时不得扰动周围地层,锚杆水平、垂直方向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钻头直径不应小于设计钻孔直径3mm,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2%,锚杆钻孔深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500mm。成孔后清孔要彻底,并应立即插入锚索灌浆。

土方开挖 测量定位 钻机就位

钻孔 锚索安装 洗孔、注浆 二次注浆 腰梁制作安装 张拉锁定

锚索制作 钢垫板加工 图2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流程图 3

(3)锚孔清理: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4)锚孔检验: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输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孔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5)锚索体制作及安装:锚索自由段钢绞线采用PVC软管套住,保证自由段锚索自由伸缩。锚索选用松弛预应力钢绞线,钢绞线应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斜,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将自由段和锚固段分别作出标记,在锚固段范围内的锚索每隔2m穿一个架线环,两架线环之间扎一道箍筋环,自由端的钢绞线应放入塑料管内并涂上黄油,两端用胶带密封防止注浆液渗入自由端。 (6)锚固注浆:注浆管宜与锚索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300~5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注浆压力0.4~0.6Mpa,水泥浆的水灰比0.45~0.5,水泥标号42.5级,注浆体强度不小于25Mpa。待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二次高压注浆,二次注浆压力为2.5~5.0MPa,进行自由段的注浆,注浆材料同锚固阶段。 (7)钢腰梁制作安装:锚索张拉前,将工字钢腰梁安放在钢支架及锚索自由端(应保证锚索自由端不受力),并将腰梁与桩身紧贴,无法紧贴处,应用C20细石混凝土填充,将钢垫块固定于工字钢腰梁上,并保证钢垫块的上表面与锚索垂直。 (8)锚索张拉及锁定、封锚:张拉锚索采用整体式张拉,当锚固浆体强度大于15MPa后方可进行张拉,锚索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正式张拉前应取设计值的0.1~0.2倍,预张拉1~2次,使其各部分接触紧密,锚索杆体完全平直,锚索张拉应按50%N、75%N、110%三级进行张拉(N为锚索预加轴力),持荷时间及张拉速率按照表1进行施工,张拉顺序考虑临近锚索的相互影响,对于钢绞线的松弛、地层的徐变等因素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在张拉后可进行补张拉,然后锁定。 锚索张拉持荷时间及张拉速率表表1

荷载分级 持荷时间 (min) 加荷速率 (KN/min)

0.2N 2 ≤100 0.5N 5 0.75N 5 1.1N 10 ≤50 注:N表示锚杆轴向预加拉力。 3.4 控制难点 4

(1)砂层锚索施工成孔 本站覆土为约3.3m,埋深17.4m,主要处在砂层中由此锚索施工期间锚索成孔成为施工中难点,根据以往施工经验传统螺旋钻施工工艺适用与黏土底层施工,在全砂层钻孔施工时经常出现塌孔现象,成孔困难,严重者可能造成地面沉降。 传统锚索成孔流程: 锚孔测放→钻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安装→注浆→养护→钢腰梁安装→锚索张拉→补张拉及锁定→锚头封闭。 传统锚索施工工艺钻孔、锚索安装两道工序分开施工,期间存在时间空挡,砂层自身稳定性极差无法保证自身稳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MD-135D套管钻机,采用新的钻机锚索施工钻孔同时进行旋喷水泥浆,将砂层进行加固在旋喷的同时将锚索钢绞线安装到位,加固土体同时减少了锚索安装和钻孔两个工序之间的时间,有效的保证了钻孔的稳定性。采用套管旋喷工艺加大了水泥浆用增加了土体强度,同时增加了锚索锚固段的锚固力,锚索抗拉拔能力更强。 (2)注浆控制及张拉控制 注浆和张拉工序是锚索施工重要一环节,注浆控制质量直接影响锚索抗拉拔的能力,决定基坑的稳定性是否可靠。为保证注浆控制需采取以下措施: a.锚索编束时,每根钢绞线或高强钢丝需顺直、不扭不叉、排列均匀,严格依据设计尺寸下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大于±50mm。钢绞线要求采用机械切割,严禁采用电弧切割,并经除油和除锈处理合格,对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坑材料应剔除。钢绞线或高强钢丝应按设计要求平直编排,锚固段每2m设置一个隔离支架,并在锚固段两隔离支架之间中部设一道紧箍环,采用16号铁丝绕制,不得少于两圈,保证锚索体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锚索编束(包括注浆管)应捆扎牢固,捆扎材料不宜用镀锌材料。锚索体自由段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塑料套管,与锚固段相交处的塑料管管口应密封并用铅丝绑架。同时,要求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若采用压力分散型锚索或其它荷载分散型锚索,应严格按照设计相关要求下料和编制。 b.采用二次补充注浆的锚筋体组装时,应同时装放二次注浆管和止浆密封装置。止浆装置应设在自由段和锚固段的分界处,并具良好可靠的密封性能。宜用密封袋作止浆密封装置,密封袋两端应牢固地绑扎在锚筋体上。当采用高压劈裂注浆提高地层锚固力时,要求以浆体强度控制开始劈注时间(一次浆体强度为5MPa),并注意二次注浆管之锚固段内设花孔和封塞。 c.锚筋体自由段的防腐与隔离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做。 d.注浆管:注浆管需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足够强度,保证在注浆施工过程中注浆顺利,不堵塞、爆管或破损拉断。一次注浆管捆扎在锚筋体中轴部位,注浆管头部距锚筋体末端宜为30~50mm。若采用二次注浆,须另置注浆管。二次补充注浆管捆扎在防腐塑料套管外侧,二次高压注浆管与一次注浆管一起捆扎或采用同一管路,管口要求用胶布封堵严实,并按设计要求预留花管孔眼和安放止浆装置。

4 技术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