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培训课程

质量管理体系专业培训课程

质量治理课程课程介绍质量治理课程是工商治理等治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治理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下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方法:1 掌握质量治理的差不多原则,树立现代质量观;2 了解世界质量治理的进展趋势及我国质量治理现状;3 掌握质量和质量治理的有关概念;4 掌握质量治理的技术与方法,学会运用质量治理中的要紧统计技术。

由于质量治理是一门实践性专门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有治理学的差不多知识、生产与运作治理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应为《治理学原理》、《生产与运作治理》的后续课程,并应该在生产实习之后。

此外,在本门课程中,涉及较多统计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理统计基础,因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为本门课程的前驱课。

本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质量治理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方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树立现代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善于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质量治理概论第二章质量治理原则第三章质量术语第四章质量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第五章统计描述第六章工序(过程)能力分析第七章统计工序操纵第八章相关图及回归分析第九章正交试验设计考试题型一填空题二推断题三简答题四计算题五论述题第一章质量治理概论一质量治理进展的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二十世纪初~四十年代)质量检验时期●泰勒主张打算与执行必须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查和监督。

工业企业普遍设置的专职了检验机构● 1924年美国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针对质量检验方法缺乏预防性,运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经济控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6σ”法● 1929年道奇(HFDodge)和罗米克(HGRomig)发表了《挑选型抽样检查法》论文第二时期:(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统计质量治理时期●资产阶级“行为科学”理论形成●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治理第三时期:(六十年代~至今)全面质量治理时期全面质量治理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种治理学派专门多。

但最有影响的学派是“决策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他把高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把制造思想和逻辑思想应用了决策方式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和治理理论的进展,某些产品,特不是大型和复杂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在产品的质量概念中出现了“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要求●在治理中出现了“无缺陷运动”、“质量治理小组活动”、“质量保证”、“产品责任”等新内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菲根鲍姆博士于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TQC的思想,使质量治理进展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他把技术、行政治理和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工作系统。

二全面质量治理(TQC、TQM)1 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差不多手段,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中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治理途径。

2 TQM的四个差不多要素3 TQM不同于质量治理,是质量治理的更高境地(1)质量治理只是组织的所有治理职能之一,而TQM是将组织所有的治理职能纳入质量治理的范畴(2)TQM是治理理论及实质“质”的飞跃,是一套治理思想、理论观念、手段、方法的综合体系;是以质量为核心的经营治理,即质量经营4 全面质量治理的特点:4 全面质量治理的特点(1)强调一个组织要以质量为中心●治理范围由单纯产品质量扩展为工作质量●强调企业的一切经营工作都要以质量为中心(2)强调全员参与全员参与的质量治理(3)强调全员的教育与培训●重在工作质量●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质量●通过全员培训\教育提高人的素养(4)科学的质量治理全面质量治理强调专业技术,组织治理和统计方法的结合。

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是现代质量治理是区不于传统质量治理的最明显标志之一,运用统计等数学方法揭示质量形成和运动的客观规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同时,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治理技术的最新成果来解决质量问题(5)强调最高治理者的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6)强调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质量的竞争已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特不是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的兴起和社会生产力的进展。

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当前,各国许多主要公司和企业,都在使自己的产品达到第一流质量而采取有效的对策●质量不仅是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要紧手段,而且已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安全和生存环境的防备力量。

质量改进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率、减少损失、增加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现代经济使开放性的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世界性的经济合作,是每个国家进展经济不可缺少的条件。

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

技术、物资、人才、信息间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通有无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点。

质量则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当今时代是一个质量竞争的时代,闻名质量治理专家朱兰博士预言: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决定竞争力的高低,成为和平占据市场的最有力武器●美国的专家提出了“质量要革命”的口号,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不用枪炮,不流血的商业战,其要紧武器确实是产品质量二质量是全球追求的目标1日本●日本的经济振兴确实是从抓质量开始的●日本社会已形成重视质量,为生产世界上第一流的产品而努力的风尚。

同时,也引起日本整个社会服务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变化。

质量使日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专门强的竞争能力,给日本的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利益,也是工业高速进展的重要因素●日本从美国学习了质量治理,但青出于蓝而胜于兰,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美国。

美国质量操纵学会顾问爱德华·施劳克讲:“日本之因此能将其以生产劣货而著称的形象,改变为一个以致力于优质产品而闻名的民族,其要紧缘故是最高治理机构的人们,抱定决心要学会质量操纵到底是什么,,还要学会被一般人认为是复杂而深奥的技术。

”朱兰博士讲:“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美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工人的智慧组织起来,而日本做到了。

”2 美国提出了“质量要革命”的口号,认为美国要重振经济,靠贸易爱护不行,关键在于提高产品质量3 英国内阁协商委员会建立了全国性的质量信息中心;确定了国家对优质产品的奖励措施;加强了标准化工作;建立产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加强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 德国特不重视产品质量,质量治理特不严格,在一定条件下宁肯牺牲一定产量,也决不放松质量,以确保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信誉5 中国提出:“质量兴国”方针,并把提高质量作为一项差不多国策总之,全球已形成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浪潮。

许多国家政府和政治领导人差不多发动和实施国家质量政策,以提高本国生产力和经济活动,甚至在一些非竞争领域,如政府的行政治理部门也推行质量政策,而使人民中意三“用户中意”是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满足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的产品并不一定是用户中意的产品。

日本人提出“用户是帝王”确实是强调企业必须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质量治理的动身点和目标不中意的顾客将会给企业带来苦恼。

英国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不中意的顾客中只有4%的人会抱怨,96%的顾客不提意见,但其中有91%的人可不能再光顾你的公司;一位不中意的顾客平均会向9个人诉讲其不中意;13%不中意的顾客会向20个人诉讲不中意;查找一个新顾客要比保留一个老顾客多开支5倍的费用,才能使新顾客确信产品(服务)是符合其期望的。

美国企业家赖利·弗瑞尔(Larrg.C.Farrell)在其新著“重寻企业精神”中讲,企业的使命是“制造使人们愉悦的产品”。

四质量治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全然内容●“质量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不断进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级治理和技术人才,不断开拓质量方面的新领域和潜在方向,查找更多更好的进展机会,在质量中求生存,求进展已成为企业正确的经营之道●低劣质量不仅会给顾客带来不良反应,也给产品的生产者增加开支(生产成本和销售、服务成本)●在美国提出“以顾客为目标全面质量经营”的概念﹡制定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战略﹡全面质量经营: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从事生产,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经营目标;质量要讲效益,要制造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治理;质量治理不仅是一种职能,一种方法,而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全然内容●日本人早已将TQC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日本金田数正教授在《现代治理科学丛书》著作中,把质量治理称为是“经营技术基础之一”;日本闻名质量治理专家石川馨教授在其《质量治理入门》中高度概括地指出:TQC是经营的一种思想革命,是新的经营哲学。

他们认为:TQC是一门在经营诸要素中,特不重视质量的治理学讲;是即使企业赢利也必须以造福社会(用户中意)为前提的新的经营哲学。

因此,强调TQC的整体性、全面性,他们不是把TQC看作一项专业治理,而是看作紧密围绕经营目标(质量、利润、产量、交货期、售后服务)以及企业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治理的理论和模式。

五 ISO9000现象的出现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ISO/TC176(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2 ISO9000的产生与进展3 ISO9000现象4 ISO9000浪潮对企业的益处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ISO/TC176(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47年●由90多个国家级团体参加的国际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非政府组织),我国于1978年成为ISO正式成员●宗旨: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进展,以便于国际物资的交流与互助,并扩大在文化、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要紧活动: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紧密配合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ISO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报导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同其它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标准化有关问题●组织:ISO按专业性质设定技术委员会(TC)负责起草各种标准各TC又依照工作需要设若干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TC和SC的成员分类●ISO/TC176——1979年成立的技术委员会,称为质量治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组织:42个p成员,21个O成员下设3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10个WG﹡工作范围:覆盖了国际贸易中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质保要求的80%——90%﹡在ISO公布的7000多个国际标准中仅88年一年。

TC176制定ISO9000族系列标准占全年标准销售额的三分之一2 ISO9000的产生与进展产生:为了满足商业和工业的使用要求以及国防工业的需求,世界上各要紧工业发达国家分不在质量体系领域制定了国家标准或多国标准。

这些标准尽管在传统上有某些历史性的共同点,但在细节上存在许多差异。

在名词术语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甚至混乱的现象,不能广泛的应用于国际贸易。

企业为了获得市场,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满足合同中形形色色的质量体系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