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发性气胸临床综述

自发性气胸临床综述

BMJ:自发性气胸临床综述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

该病发病率较高,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给社会带来严重处理,气胸亦可致命。

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呼吸内科的Maskell教授等就气胸的发病情况、病因、诊断、治疗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方BMJ杂志上。

气胸发病现状1991年至1995年间,英国每年因气胸就诊的男性为24/10万人,女性9.8/10万人,住院率男性为16.7/10万人,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新发生气胸的比率。

按此计算,英国每年因气胸住院为8000人次,每人次因气胸住院的平均住院日为1周左右,故气胸消耗了整个国住院病人引起的经济负担达1365万英镑,美国每年用于气胸治疗的费用也高达1.3亿美元。

气胸类型根据发病原因,气胸可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外伤性(医源性或其他)气胸。

外伤性气胸根据有无基础肺疾病,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者在发病率、死亡率、症状轻重(发作时缺氧程区别。

尽管原发性气胸大多发生在无明显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但此类病人大多会有一些未明确的肺部异常病变一个小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27例非吸烟的原发性气胸患者中,81%在CT上可以看到肺气肿样的改变,而此表现。

由于存在基础肺疾病所致的心肺储备功能减少,继发性气胸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原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常可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处理。

张力性气胸患者脏层胸膜破裂口呈单向活瓣,吸气时空气进入胸积气不能呼出,致使胸膜腔内积气越积越多,内压持续升高,压迫腔静脉使之回流障碍,同时也影响心脏输出功临床上常需高浓度吸氧,锁骨中线第2肋间急诊穿刺减压,进一步安置胸腔闭式引流处理。

由于张力性气胸影响因此通常需要在影像学确诊之前作出紧急处理。

张力性气胸的影像学表现为纵隔偏向健侧,部分患者由于患侧胸陷、肋间隙增宽。

诊断大部分气胸患者可通过典型临床特征诊断,小部分气胸患者症状不明显,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诊断。

气胸大多数闷气急、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缺如。

继发性气胸由于存在基础肺疾病,较原发性气胸患者症状明显或程度更重。

气胸体征主要表现为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鼓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提示可能存在张准吸气相胸片确诊,因胸透不能提高气胸诊断准确率,故不推荐常规使用胸透检查。

气胸的典型表现为外凸弧形线外透亮度增高,肺纹理消失,线内则为压缩的肺组织(图1)。

图1.重度COPD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胸片示右侧大量继发性气胸,白色箭头标记处为脏层胸膜包绕塌陷的肺组仰卧位胸片气胸线往往表现不明显,需要积气量较大才能看到,而深沟征则可能是仰卧位时的唯一气胸征象,表深。

CT对于诊断气胸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特别是诊断气胸合并其他复杂肺部病变,如余肺组织与壁层胸膜粘连化影像学引导下的胸膜腔穿刺。

CT能够鉴别巨大肺大疱和气胸。

巨大肺大疱多见于重度肺气肿患者,因肺大疱所在区域缺少肺纹理,影像学上是胸片上肺大疱向周围膨胀,而气胸则呈胸外侧的透光带,气胸线与胸壁相平行。

在CT上两者鉴别相对容易,起气胸。

病因吸烟为原发性气胸的最主要致病因素,Stockholm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38例原发性气胸患者,以及1500果显示,88%的患者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女性吸烟者发生气胸的相对危险比(Relative Risk)增加9倍,男另外该研究显示,气胸发生率与吸烟量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由于大麻本身造成的肺实质损伤,以及吸大麻需吸大麻也可导致气胸发生。

原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可能由于瘦高体型男性的肺泡延伸到肺尖距离较远,导致肺泡壁较薄,因此个高发年龄段,原发性气胸多高发于15-34岁,而继发性气胸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

2、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继发性气胸的最常见病因,约57%的继发性气胸由COPD所致。

随着COPD程度之增加;约30%的继发性气胸患者FEV1低于1L。

另外,哮喘、HIV所致的杰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ji 维化、肺癌、肺结核、间质性肺病、子宫内膜异位等也可导致气胸发生。

胸内子宫内膜异位引起的气胸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32例性手术治疗的女性气胸患作与月经相关,其中7例患者病理学证实有膈肌内膜异位。

因此对于女性气胸患者需要考虑胸内子宫内膜异位的意义。

气胸复发相关因素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吸烟是目前唯一证明的原发性气胸复发相关因素。

一项纳入99例吸烟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率为40%,而未戒烟患者则高达70%。

另外,男性原发性气胸患者复发率随身高增加而增加,开胸或胸腔镜手继发性气胸因合并基础肺疾病,较原发性气胸易复发。

一项纳入182例气胸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约一半患者行率为15.8%,继发性气胸1年复发率则高达31.2%。

经胸腔镜或腋下小切口开胸等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继发性气胸的复发率。

据报道,继发性气胸经胸外科手术治疗胸复发率为3%,而另一研究显示86例未经手术治疗的继发性气胸患者在相同随访期内复发率为43%。

治疗目标气胸患者早期处理目标主要是排除张力性气胸,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由于继发性气胸患者症状较重,较易出现心则常缺乏临床症状,相对不易出现张力性气胸,故原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的处理方式不同。

早期研究评估气胸治疗的主要指标为影像学表现好转,病人的临床症状则较少用于判定治疗方法的优劣,因此早施减少胸膜腔积气。

气胸治疗的目标为排除张力性气胸,减少并发症,减轻气胸相关症状,减少住院,降低复发治疗方法不同指南对于气胸的治疗建议存在明显差异。

气胸的治疗方法有保守观察治疗、胸膜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状、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气胸量大小、气胸发生原因、初发或复发、初始治疗效果等选择治疗的合适方法。

不同指南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的治疗建议的主要差别在会在下文列出。

例如,不同指南对于气胸量大小的定义侧胸壁与肺切缘的距离>2cm为大量气胸,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则定义胸膜顶与肺尖距离>3cm BTS指南的评价方法可更好地确定行“安全三角区域”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宜患者。

图2.最新BTS指南关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气胸患者处理策略。

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如胸膜腔破口闭合,由于肺毛细血管可自行吸收胸膜腔内积气,因此胸膜腔积气会逐渐减少。

研究提示,保守治气体容积(胸片显示气胸面积)的2.2%。

由于吸氧可使其吸收速度加快4倍,故对保守治疗患者常给予高浓度吸2001版ACCP指南和2010版BTS指南关于胸膜腔穿刺抽气的适应症不同,BTS指南推荐大量原发性气胸(>2而ACCP指南则推荐此类患者使用胸腔闭式引流,仅对于部分需要进一步外科治疗的大量气胸患者使用细管穿由于大口径外科套管穿刺引流治疗效果与细管穿刺引流接近,且细管穿刺可减少病人的不适,故两个指南均不推的外科套管引流,推荐应用Seldinger穿刺法置入细管引流(Seldinger穿刺法采用穿刺针穿入后送入导丝,退胸腔内,从而达到引流目的)。

一项纳入56例大量原发性气胸患者的前瞻性随机试验显示,胸膜腔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两者在治疗成功率和穿刺抽气可明显减少住院天数,因此胸膜腔穿刺抽气可以用于治疗大量原发性气胸患者。

早期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尽管只纳入了一个单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也提示胸膜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后的效果相似,但前者患者住院率较低。

2、继发性自发性气胸由于并发症多、症状明显且影响心肺功能,继发性气胸往往需要更积极地处理。

ACCP指南和BTS指南也因此都疗。

继发性气胸患者可行吸氧治疗,但对易发生CO2潴留的患者需谨慎。

尽管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需要胸腔闭式引流,BTS指南还是推荐对于症状不明显的小量继发性气胸(1-2cm)患ACCP则不推荐。

相对于原发性气胸而言,继发性气胸的胸膜腔破裂口往往不易自行闭合,因此平均住院天数会延长,部分研究也天数较原发性气胸患者延长10天以上。

气胸患者若持续48h胸膜腔破裂口未闭合,须胸外科医生会诊,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复发风险和手术并一步的外科治疗。

部分不适宜外科治疗的患者则需较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或创伤较小的治疗。

3、负压吸引若经胸腔闭式引流后胸膜破口仍未愈合,水封瓶中持续气泡逸出,肺复张不完全,可考虑加用负压吸引。

理论上体引流,使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接触而促进脏层胸膜破裂口愈合。

但一项纳入23例气胸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张率,也并不减少住院时间。

因此BTS指南不推荐气胸患者常规使用负压吸引,仅推荐用于肺复张不佳的患者。

作为高流量低压吸引治疗的H2O,高流量低压吸引可以减少漏气,同时也可避免吸入人体的气体大量进入胸管而减少了有效呼吸。

另外,需性肺水肿,胸腔闭式引流早期应避免使用负压吸引。

4、外科治疗腋下小切口开胸与胸腔镜均已成功应用于复发性气胸的治疗。

最近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66例原发性气胸和口开胸和胸腔镜治疗效果显示,两者在术后复发率(2.7%VS3%)和疼痛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但较腋下小切口开时较长,但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以术后使用患侧手臂为准),恢复正常生活更快。

5、胸膜固定术经胸管注入四环素类药物和滑石粉等硬化剂,以及手术过程中用纱布擦拭壁层胸膜或注入硬化剂,可诱发无菌性连,从而消灭胸膜腔间隙,该法称为胸膜固定术。

经胸管注射硬化剂为化学性胸膜固定术,而经手术则为外科性起的局部疼痛,胸膜固定需充分的胸膜麻醉和镇痛。

来自台湾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214例原发性气胸患者,评估使用米诺环素行胸膜固定术的效果,所有患者照原则选择使用或不使用胸膜固定治疗。

结果显示,行胸膜固定治疗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29.2%,明显低于对照但胸膜固定也受到一定的质疑。

有研究显示不加行胸膜固定术患者1年复发率为33%,低于上述对照组的49.1%早期的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对单纯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和加用四环素或滑石粉行胸膜固定的复发率进行结果发现,行胸膜固定组患者复发率为8%,而对照组则高达36%。

由于外科手术可以明显降低气胸患者术后复发率,仅3%,低于报道提示的胸膜固定术的复发率,因此BTS指南不适宜外科手术治疗的持续性漏气患者,不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对患者的建议气胸复发率高,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哪些症状提示气胸复发,需要及时就诊。

BTS指南推荐所有患者在气胸初发2-4周后需在呼吸科就诊,复查气胸吸收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基础肺疾病,以在症状消失后可考虑参加正常工作和活动。

但剧烈运动和身体碰撞运动需在影像学提示气胸完全消失后方可进行需告知患者戒烟可显著降低原发性气胸的复发,相对危险降低约40%,以帮助其成功戒烟。

尽管戒烟为临床治疗但气胸患者戒烟成功率很低,研究显示80%以上的患者在气胸发作后仍继续吸烟1年以上。

1、潜水由于水下活动可增加气胸复发率,且在潜水上升过程气胸量又会加大,增加张力性气胸发生风险,因此BTS指南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应终生避免潜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