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习题与答案7-8
(√)
南 大 学 机
15.在正常加热淬火条件下,亚共析钢的淬透性随碳的增高 (√)
而增大,过共析钢的淬透性随碳的增高而减小。
16.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 (×)
电
组织和性能。
工
程
学
院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四)选择正确答案
1. 钢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五) 综合分析题(续)
– 5. 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有何异同?
– 答:奥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晶格,碳的固 溶度较大;过冷奥氏体在A1以下有一定的过冷度、不稳定;残余奥 氏体是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未完全转变产物。
– 6. 再结晶和重结晶有何不同?
–略
– 7. 指出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和奥氏体实际晶粒度的因素。
机
– 4. 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的含义是什么?
电 工 程
– 答:起始晶粒度--指珠光体刚全部转变为奥氏体时晶粒的粗细。 – 实际晶粒度--指具体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奥氏体晶粒的粗细。
学
– 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10℃、保温8小时、冷却后测得的
院
晶粒度。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18.马氏体的本质是什么?它的硬度为什么很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它 的脆性?
19.淬透性和淬透层深度有何联系与区别?影响钢件淬透层深度的主要 因素是什么?
20.分析图7-2的实验曲线中硬度随碳含量变化的原因。图中曲线1为亚
共析钢加热到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以上淬火后,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 钢的硬度变化曲线;曲线2为亚共析钢加热到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以 上淬火后,随钢中碳含量的增加钢的硬度变化曲线;曲线3表示随碳含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五) 综合分析题
– 1. 指出,A1,A3,Acm,Ac1,Ac3,Accm,Ar1,Ar3,Arcm各临界点的 意义。
– 见P110
– 2. 本质细晶粒钢的奥氏体晶粒是否一定比本质粗晶粒钢的细,为 什么?
– 不一定。略
中 南 大 学
– 3. 何谓冷处理?
– 答:钢在淬火时,如Mf点在室温以下奥氏体转变没有完成,影响尺 寸的稳定性,因而淬火后立即在-70℃~-80℃进行处理,以使残 余奥氏体完全转变成马氏体,这种处理叫冷处理。
4) 那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多?
5) 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27.
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明回火后获得的组织。
中
1) 45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好);
南
2) 60弹簧;
大
3) T12钢锉刀。
学
28.
两根45钢制造的轴,直径分别为10㎜和100㎜,在水中淬火后,
机
横截面上的组织和硬度是如何分布的?
16. a扩√.散亚退共火析的钢目;的b.是共:析钢;c.过共析钢。 化;a√c..消降除低和硬改度善以晶便内于偏加析工;。b.消除冷塑性变形后产生的加工硬
17. 钢的回火处理是在:
18. aa.钢.6的退00渗火-6碳后50温进℃度行;范;b.围b.8是0正0:-8火50后℃进;√行c.;9c√0.0-淬95火0℃后;进d行.。1000-1050℃。
7. 若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将:
8. a马.氏降体低的;硬度取b决√.于提:高;
c.不改变。
a.冷却速度; b.转变温度; 9. 淬硬性好的钢:
c√.碳含量。
√a.具有高的合金元素含量;b.具有高的碳含量;c.具有低的碳含量。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四)选择正确答案(续)
粒度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c.奥氏体的起始晶
2. 奥氏体向珠光体的转变是:
a√.扩散型转变; b.非扩散型转变;
3. 钢经调制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
c.半扩散型转变。
a.回火马氏体; b.回火屈氏体; 4. 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
√c.回火索氏体。
a√.+30℃-50℃; b.+30℃-50℃;
的右下方,所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临界冷却速度比等温转
变曲线的大。
11.高合金钢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也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 12.经退火后再高温回火的钢,能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具 (×)
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13.钢的淬透性高,则其淬透层的深度也越大。
(√)
中
14.钢中未溶碳化物的存在,将使钢的淬透性降低。
c.+30℃-50℃。
中 南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5. 影响碳钢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的主要因素是:
a.钢材本身的碳含量;b√.钢中奥氏体的碳含量;c.钢中碳化物的含量。
6. 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550-350℃的温度区间等温转变时,所形成的组织
是:
a.索氏体; b.下贝氏体; c.√ 上贝氏体; d.珠光体。
量增加,马氏体硬度的变化曲线。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五)综合分析题(续)略
21.共析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用图7-3所示的冷却曲线冷却,
各应得到什么组织?各属于何种热处理方法?
22.T12钢加热到以上,用图7-4所示各种方法冷却,分析其所得
到的组织。
23.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与退
学
院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五)综合分析题(续)略
26.两个碳含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和900℃并保温相
同时间奥氏体化后,以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试分
析
1) 那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2) 那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碳含量较多?
3) 那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略
中
– 8. 说明共析钢C曲线各个区、各条线的物理意义,指出影响C曲
南
线形状和位置的主要因素。
大
– 自已完成。
学 机
– 9. 试比较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和连续转变曲线的异同 点。
电 工 程 学
– 见P117
– 10.何谓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与钢的 淬透性有何关系?
院
南
碳体析出线 。
大 学 机 电 工
5. 马氏体的显微组织形态主要有 板条状、针状马氏体两种。 其中 板条状马氏体 的韧性较好。
6. 高碳淬火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在形成条件上的区别是 前者是在淬火中形成,后者在低温回火时形成 ,在金相显微镜
程
下观察二者的区别是 前者为竹叶形,后者为黑色针状 。
学
构钢末端淬透性试验。
8. 钢的淬透性越高,则其C曲线的位置越 靠右,说明临界冷却 速度越 慢 。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二)填空题(续)
9. 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加热、保温、冷却 三个阶段所速成。
10. 应于
利亚用共F析e-相钢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AC3+20
电
29.
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其工艺路线为:锻造-热处理
工
-机加工—热处理—磨加工。
程
1) 写出其中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其作用。
学
2) 制定最终热处理(即磨加工前发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并指出车刀在
院
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大致硬度。
30.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零件,均采用45钢,硬度要求220—250HB,甲
中
低 ,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多 。
南
14. 在正常淬火温度下,碳素钢中共亚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比亚析钢和过共
大
析钢的临界冷却速度都 慢 。
学
15. 钢的临界冷却速度与奥氏体化温度的关系是 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临界冷
机
却速度越慢 。
电
16. 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 消除内应力,获得所要求的组织与性能 ,回
工
火温度越高,钢的强度与硬度越 低 。
程
17. 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过程是由 马氏体分解,残余傲氏体分解,回火屈
学
氏体形成,碳化物聚集长大 等四个阶段所组成。
院
18.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介质 分解、吸收、扩散 等三个阶段。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三) 是非题
1. 钢经加热奥氏体化后,在任何情况下,奥氏体中踏步的 (×)
10. 对形状复杂,截面变化大的零件进行淬火时,应选用:
11. √a对.形高状淬复透杂性,钢截;面b.变中化淬大透的性零钢件;进c行.淬低火淬时透,性应钢采。用: 12. a若.要水提中高淬淬火火;时b√.的油淬中硬淬层火深;度c,.应盐采水取中:淬火。 缓和a√的.冷选却择介高质淬。透性钢;b.增大工件的截面尺寸;c.选用比较
– 见P115,钢的临界冷却速度越大,则淬透性越大。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五)综合分析题(续)略,请自已思考
11.亚共析钢热处理时快速加热可显著地提高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是
何道理?
12.加热使钢完全转变为奥氏体时,原始组织是粗粒状珠光体为好,还
是以细片状珠光体为好?为什么?
13.热轧空冷的45钢钢材在重新加热到超过临界点后再空冷下来时,组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一)解释名词
– 本质晶粒度 – 临界冷却速度 – 马氏体 – 淬透性 – 淬硬性 – 调质处理 中 南 大 学 机 电 工 程 学 院
机械工程材料 第七章 钢的热处理
(二) 填空题 1. 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是由 形核、长大,剩余渗碳体的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