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创新五大典型模式 建议收藏)!
县域参考
1周前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扎实推进农村创业创新,通过抓政策、育
主体、建机制、搭平台、搞服务,为农村双创创造了良好环境。
到2017年底,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40万人,农村本地非
农自营人员3140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万家,新型职业
农民1400万人,农村网民规模突破2亿人。大量的人才返乡、
企业回乡和资金下乡,催生了一大批适用于农村的新技术新产业
新业态,涌现出一大批农村双创的典型模式。通过考察研究,农
业农村部总结推出全国县域农村五大双创典型模式。
第一,“特色产业拉动型”典型模式
该模式围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链创业创新,沿着产业链上中下
游,面向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生产与服务需求,开展创业创
新活动,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并立,各类经营主体集聚,产业集群
持续壮大的创业生态系统。产业特色立足地区资源特色,并将其
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形成农村双创的核心竞争力。四川省金堂
县依托食用菌、黑山羊、油橄榄、柑桔等优新特产业,建成农村
双创园区105个、产业基地1453个,创业人数达3.1万人,带
动就业22万人。创业者依托特色产业创造的机会开展双创,开
办各类特产企业和配套企业。福建安溪县以铁观音茶产业为主导,
建成安溪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产业引领区、技术装备集
成区、创业创新孵化区、创业创新示范核心区等建设,实现涉茶
双创实体总产值超90亿元,茶叶种植和产品加工年产值56.18
亿元。农村双创扩大了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了特色产业档次,打
造了特色产业品牌,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紧
密相连。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引导双创人员从事梅花鹿养
殖、加工、营销和休闲旅游,设立鹿产品创业一条街,为创业者
提供创业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创业者创业活力。
第二,“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典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返乡农民工、中高校毕业生及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
人员通过创办、领办企业和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
动周边农村双创。这些创业者有头脑、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
一个人创业,引领带动周边人员乃至整村或整乡共同发展。山西
省阳城县皇城村党支部书记、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带领
村民挖掘历史文化,修缮皇城相府,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打造“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文化演艺
+农家乐”发展模式,形成了游、购、娱、吃、住、行“一条龙”产
业链条,带动农村双创。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孔博,
创建密农人家电商平台,经营生鲜农产品,带动68名新农人创
业者共同创业,带动300余农户生产种植转型,2016年销售额
突破2600万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第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型”典型模式
该模式依托龙头骨干企业优势,带动当地农村双创为企业配套服
务,引领当地经济发展。龙头引领,产业特色鲜明。河南新郑好
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将红枣种植加工、冷藏保鲜、科技研发、
贸易出口、观光旅游集为一体,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
牌知名度,目前已成为红枣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种
类最多、销售网络覆盖最全、辐射带动最广、市场占有率最高的
龙头企业,带动红枣产业成为农村双创的主导产业。带动创业,
配套服务企业。广东云浮市新兴县温氏集团将主业放在业务流程
上投资额大,技术含量高,风险高的环节,包括饲料生产、种苗
供应、销售网络的建设等,把养殖环节和配套服务等交给创业者
创业,双方紧密结合,实现了互惠双赢、互促共进。
第四,“双创园区(基地)集群型”典型模式
该模式以双创园区(基地)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平台载体,聚集要素、
共享资源、产业关联,为农村双创提供见习、实习、实训、咨询、
孵化等多种服务的模式,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一是资源聚集度
高,推动农村双创。福建晋江市建设海峡创业园,构建“三创园(创
业、创新、创意)”、国际工业设计园、智能装备产业园、新区创
新中心、高校科教园等五大科技创新载体,聚集双创要素,为双
创提供空间,入驻创业项目和企业超200个。二是基础设施条件
较好,带动农村双创。长春国信农业投资建设了70万平方米的
众创空间及创业孵化基地等涉农孵化器,打造了有机农业种植标
准化双创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孵化园等12个
综合性园区,接纳双创人员,为双创人员服务,提供实习就业创
业岗位4000多个。三是政策服务到位,驱动农村双创。四川成
都市郫都区将7个系列专项支持政策,集成落实到农村双创园区
(基地)、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打造菁蓉·成都现代农业创业
创新空间,孵化新创企业,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2017年涉农
双创项目政策扶持资金累计达到1.67亿元,其中农业双创园区道
路、沟渠、高标准农田改造、“互联网+物联网”和园区孵化办公条
件等基础设施完善项目资金投入1.41亿元。
第五,“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典型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双创
活动,加速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重组。一
是电商聚集融合。通过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提供电商服务,
吸引生产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福建安溪弘桥智谷电子商务产业基
地以电商服务聚集生产企业和创业者,形成了“电子商务+仓储服
务+商品集散”的运营模式,吸引了茶叶、铁艺、鞋服和休闲食品
产业等众多规模企业和一大批创业者入驻园区创业。二是休闲旅
游带动融合。四川成都郫都区青杠树村遵循“小规模、组团式、生
态化、微田园”理念,以川西民居特色为主基调,规划建设9个聚
居组团、共9.7万平方米的农民新居,统筹推进乡村建设、产业
培育、公共配套、环境优化、社会治理和农村双创,建设幸福美
丽乡村,成为成都及周边市民周末休闲度假好去处。三是行业横
向融合。三农创咖利用大数据为涉农企业提供咨询、规划、融资
等服务,成功地把工商企业大数据配套服务移植到农村双创企业。
成都坊田·天空农场立足楼顶平台,发展绿色循环都市农业,既利
用了城市楼顶平台的优质资源,又拓展了农业的观光科普体验功
能,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双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