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思路及结构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论证思路及结构
【技法点拨】
( 一 ) 论证的过程分析
议论文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 ( 引论 ) 、“分析问题” ( 本论 ) 、“解决问题 ( 结论 ) ”的思
路来安排论证的过程的。 考生就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来整理文章的论证过程。
因而, 考生在叙
述的过程中要注意逻辑顺序 ( 注意以下加点的字词 ) 。如:
例 1: 首.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吹尽
狂沙始到金” ,是因为首先有金 ,否则,狂沙吹尽 ,还不照样是狂沙 ?
⑥任何人为的苦难 ,对人类而言 ,都是噩梦。
⑦如果因为极少一部分的人在苦难中依然作出了成就而歌颂苦难
,那就是自欺欺人。歌
颂苦难,鼓励苦难 ,怀念苦难,而那些苦难的制造者们 ,却由此可以逃避惩罚而变成恩主,这
不正是他们所希望的最好结果吗 ?
3
3. 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3 分 ) 【考点训练】
4. 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答
三点即可, 3 分 )
5. 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 A. 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 书等身”。 B. 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 : 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 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 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 : 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 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
“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 ,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 ,约法三章是“每
日决学两小时” 。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
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
【阅读训练】
一、( 2019 ·襄阳市) 议论文阅读 (13 分)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 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 阅读
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 6 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 1700 本课外书。阅读
(选自《人民日报》 2018 年 1 月 16 日,有删改) 1. 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4 分)【考点训练】
2. 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分)
3. 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
,就是“天将降大
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好像只有苦难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苦难在一
定程度上能提升人的精神。但太多的苦难,也能毁灭一个人的所有尊严和自信。孟子说,大
丈夫必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但能够做到的,人世间又有几个?太
多的苦难,只会剥夺生命的质量,摧毁人的意志、自尊、理想和信念,而只有极少数有大志
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
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
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侍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
文物还是经典文本, 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 研究、传
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 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 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
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
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
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 ,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
简直是不值一提。尽管沙和尚沉默寡言,但他心里会平衡吗
?
⑤尽管苦难来了, 我们必须毫不迟疑地面对, 但我们能否分析一下, 哪些苦难是可以避
免的 ?司马迁能写出伟大的 《史记》 ,不是因为汉武帝对他实施了宫刑 ,而是他本来就有理想有
才华。否则,就难以反证 ,历史上受到宫刑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却仅有一部《史记》
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成绩, 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 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
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 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 让孩子与读过的
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
6 年读
1700 本书”的奥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
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
20 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 6 年
读完 1700 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
67 本,与 2017 年基本持平 ;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 纸质阅读比例下降 :在对个
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 2. 1% 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 6. 3% 的认为自己阅读
九年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系列训练
论证思路及结构
【考点解读】
★ 常考题型 1. 文章 ( 某些段 ) 的论证过程 ( 论证思路 ) 。 2. 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 ★ 题型分析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然后整体把握议论内 容,明确论点的提出方式, 以及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 方面,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 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将文段内容进行分层, 分析 文章先说了什么, 后说了什么。 然后开始概括每层所写的内容。 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 句用引号引起来。 接着确定论证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明确论证的角度, 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 面论证。最后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 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
印证自己的观点。 例 2:首.先.提出“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的观点;然后 ..展开分析,具体阐明匠人和
大师的区别;最后..又举出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和毛泽东等人的事例具体论证,
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 “读书破万卷” ,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
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 ,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 。
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分 )
(有删改 )
2. 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 (3 分 )
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 ,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
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
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 。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
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三、( 2018 ·连云港市)(11 分)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李洪兴
① 2018 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
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
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官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
而且意志特别坚韧的人、才华特别丰富的大才、奇才,才有可能逆水而上,成就梦想。
③唐憎的苦难,同成就他的事业并无必然联系。
他如果小时候有天伦之乐,未必就不
会读书。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这些不是因为苦难才得来。
而是
他拜须菩提祖为师, 在环境优美的须弥山学习十一年的成果。 孙悟空的苦难, 那是压在五行
的空头街,却又不给他相应的待遇,连一张蟠桃大会的入场券都没有,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
即使没有孙悟空出现 ,迟早会有张悟空、李悟空、王悟空等来叫板。沙僧原本是玉帝的侍卫
官,职官是卷帘大将 ,却只是因为打碎了一只琉璃盏这样的小过失,竟然要下凡做妖怪,每七
天还要飞剑穿胸百余下。比起孙悟空的打碎天堂的所有殿堂庙字、亭台楼阁、瓶瓶罐罐来,
20 分钟,都能成为
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 :“哪里有天才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 ”对读书人而言 ,就
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 是拿手机刷屏, 还是读电子书或者
手不释卷, 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 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 那么浅
数量比较多, 37. 8% 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 41. 5% 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 “工作忙没时间” 。相比小学生 “读书等身” ,我们是否
2
有点汗颜 ?
⑤古人云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诚自己 :“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 我会输给工作的。 ”在戎马倥偬的岁
二、( 2019 ·济宁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6 题。 (10 分 )
有些苦难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