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金融创新的思考

关于金融创新的思考

关于金融创新的思考一、金融创新的概念金融创新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解释。

有关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是根据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的观点衍生而来。

他的定义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企业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熊彼得《经济发展理论》按照如上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创新。

具体而言,创新包括五种情形:(1)新产品的出现;(2)新工艺的应用(3)新资源的开发;(4)新市场的开拓;(5)新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确立亦称组织创新。

金融创新大致可归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二、金融创新的成因在金融创新理论中,对金融创新活动原因的分析和解释,构成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学者分析金融创新主要原因的角度有所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可以称之为“内因说”。

“内因说”认为导致金融创新活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金融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降低自身风险,满足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对“生产技术”(包括新产品和新方法)和“生产组织”(制度)作出的改进。

Greenbaum和Haywood(1973)就认为,社会财富的增长会直接导致人们对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活动才能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进而才能参与分享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好处,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

Niehans(1983)则认为在市场竞争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金融企业利润的持续增长有赖于企业成本的不断降低,而科技进步为金融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便利,利用新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

Molyneux和Shamroukh(1996)提出了理性效率假说(Rational Efficiency Hypothesis)和群体压力假说(Bandwagon Hypothesis),从企业盈利预期和市场竞争两个方面揭示了金融创新发展的原因。

第二类可以称之为“外因说”。

“外因说”主要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金融制度调整和“生产技术”调整的影响,解释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力。

“外因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金融创新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或者说是金融组织依据外生变量的变化对经营管理内生变量的调整。

Allen和Gale(1991)认为,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率、汇率和利率变动频繁,刺激了金融组织致力于有关稳定投资回报率方面的产品创新。

第二种观点认为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的积极吸收。

Hannon和McDowell等人(1984)就认为,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采用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因素。

——《股指期货投资策略》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徐凌三、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一)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创新直接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金融工具的创新,占据了金融创新的主要部分,而金融市场作为金融工具交易的载体,与金融工具的创新是相伴相生的。

金融工具及金融市场的创新,从两个层次上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一是原生工具的创新,为新的衍生工具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如普通股、优先股、零息债券、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商业票据等等,就是最初的金融创新的产物。

在我国,随着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深入,资产的证券化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适应收益性、流动性不同需求的原生工具将在金融创新过程中不断涌现。

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作为金融工具创新的最高层次,直接丰富了衍生工具的品种。

如金融期货及其选择权、互换等,国际金融市场的衍生工具已达1200余种。

(二)金融制度创新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提供了厚重的制度基础。

在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创新的背后,是金融制度的创新。

实际上当我们讨论金融创新时,很难离开制度创新。

制度是带有全局性的,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从监管制度、金融机构产权制度、金融管理制度,其对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是基础性的。

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价格、供求关系、竞争、成本、收益这些机制都开始发挥作用,使得所有的金融机构及其中的每个人都成为创新的源泉。

(三)金融机构创新为金融衍生工具提供更多的投资主体和创新主体。

我国金融业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建立了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社等在内多种金融机构,在将来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新的金融机构并发生以下变化:传统的商业银行向现代意义的商业银行转变。

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志其一是在经营管理方面从传统的资产管理转向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

其二便是业务范围、盈利结构上从传统的信贷业务转向表外业务。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银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传统业务的赢利性下降,监管将不断加强。

追求利润、逃避监管的巨大动力激励着银行将其业务重点逐渐转向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是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业务:一类是与传统信贷相结合的业务,如承诺、担保、承兑等;另一类则是衍生工具买卖相关的业务,如从事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等。

因此金融创新将促使商业银行加快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从而最终使商业银行成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主体、创新的主体。

——————期货日报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四、金融创新的利弊(一)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1.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首先提高了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

金融创新通过提高市场组织与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使国际金融市场的价格能够对所有可得到的信息作出迅速灵敏的反应,提高了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使价格快速及时对所获信息作出反应,从而提高价格的合理性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力。

其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

现代创新中大量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金融市场所能提供的金融商品种类繁多,投资者选择性增大。

面对各具特色的众多金融商品,各类投资者很容易实现他们自己满意的效率组合。

第三,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

金融创新通过提供大量的新型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交易技术,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

投资者能进行多元化的资产组合,还能够及时调整其组合,在保持效率组合的过程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或转移法,把个别风险减到较小程度。

第四,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资收益相对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市场,提高交易的活跃程度。

2.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首先,金融创新通过大量提供具有特定内涵与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等成果,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同时提高需求者的满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务的效用,从而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

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

把计算机引入支付清算系统后,使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能力和效率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节约大量流通费用。

第三,大幅度增加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

现代金融创新涌现出来的大量新工具、新技术、新交易、新服务,使金融机构积聚资金的能力大大增强,信用创造的功能得到发挥,使金融机构拥有的资金流量的资产存量急速增长,提高了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规模报酬,降低成本,加之经营管理上的创新,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增强。

3.金融作用力大为加强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对于整体经济运作的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一般是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体现出来的。

第一,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配置效率。

现代金融创新使发达国家从经济货币化推进到金融化的高级阶段和大幅度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导致金融总量的快速增长,扩大了金融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并优化了配置资源效果;第二,社会融资和投资的满足度及便利度上升。

主要表现为:一是融资成本降低,有力地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二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能够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投资和融资安排,从总体上满足不同的投资者的筹资者的各种需求,使全社会的资金融通更为便利;三是各种投资与融资的限制逐渐被消除,金融创新后各类投资融资者实际上都进入市场参与活动,金融业对社会投资和融资需求的满足力大为增强;第三,金融业产值的迅速增长,直接增加了经济总量,加大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第四,增加了货币作用效率。

创新后用较少的货币就可以实现较多的经济总量,意味着货币作用对经济的推动力增大。

(二)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金融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对金融和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1.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机制、总量和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影响了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在货币需求方面引起的一个明显变化是货币需求的减弱,并由此引起货币结构改变,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在货币供给方面,金融机构创造存款货币的功能增强,增加了货币供给的主体。

同时由于通货—存款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增强了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与效果,易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和金融监管困难。

2.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现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微观和宏观效率的同时,增加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一是创新加大了原有的系统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如授信范围的扩大与条件的降低无疑会增加信用风险;二是创新中产生了新的金融风险,如大规模的金融电子化创新所产生的电子风险、金融业务管理创新中出现的伙伴风险、与金融国际化相随的国际风险等。

各种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带来高收益和高效率的同时也产生了高风险,导致了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机构的亏损、破产、兼并、重组等事件频繁发生。

3.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现代金融创新中,金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新型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尤其是从虚拟资本中衍生出的新奇的种类,如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股票指数期权交易等。

一些避险性金融创新本身又成了高风险的载体,如外汇掉期、利率或货币掉期等等,这些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以其高利率诱导和冒险刺激,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和大量的资金。

在交易量放大的过程中,价格被推到不切实际的程度,拉大了与其真实价值的差距,表现为其市场价大大超过其净值,虚拟资本急剧膨胀,由此吹出了大量的泡沫,产生过度投机,极易发生金融危机。

五、我国的金融创新现状目前我国的期货市场仍仅限于大豆、小麦及金属等有限的几个品种,股指、利率、汇率等金融品种的推出则受市场因素、政策因素的双重制约,而欠发达的期货市场又直接制约了选择权等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

在我国,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得不到解决,金融创新仍缺乏适宜的金融基础。

对一些制度层面的问题,因为涉及面广,可能对现有制度框架和金融秩序形成较强冲击力量,只能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逐步地解决。

因此,金融创新对制度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在较长时间内仍无法平衡。

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决定了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