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流程与规范
确定手术
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术前讨论
术前准备
手术
患方知情同意
上级医师查看患者,拟定手术方式
项目 工作流程 工作标准规范 评价标准
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流程与规范 确定手术 上级医师依据诊疗指南,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 按照规范,确定
手术。
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主管医师根据手术需要,完成相关检查项目,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肝肾功、病毒全套、心电图、根据疾病所需的特殊检查项目等。 排除手术禁忌。 项目开具合理、
及时。;
结果分析处理
及时;
手术无禁忌证。
上级医师查看患者,拟定手术方式 上级医师查阅病历、术前访视病人,进行常规查体以了解病情,根据病人诊断及病情初步制定手术方式, 查看及时;
了解全面。
术前讨论 科主任或带组教授按手术管理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在72小时内进行讨论,二级以上的手术及新开展手术均应组织讨论,结合科室医师级别及手术分级授权情况,确定术者和助手: 参加人员包括分管病人的三级医师、科主任、护士长、分管护士等; 讨论流程:主管医师汇报病人病情,各级医师对诊疗过程、治疗方案、辅助检查及拟行手术方式等发表意见,主持人作结论性发言: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主刀、助手、患方知情同意、术中注意事项、补充事宜。 特殊手术上报医务科审批; 需经过伦理委员会讨论的手术上报伦理委员会进行讨论; 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新开展的手术、牵涉多学科的手术需上报医务科组织院级讨论, 讨论内容全面
规范;
手术方案符合
规范;
手术人员明确。
患方知情同意 有术者与患方进行术前谈话: 谈话内容包括,术者、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替代方案、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情况; 确认患者知晓程度,在完全理解的情况下,患方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 告知明确;
病人知晓;
签字及时规范。
术前准备 各级医师按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做好术前准备,对相关术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记录; 结果分析处理
及时;
术前小结记录
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流程与规范 术前小结,按术前讨论内容,完成术前小结记录; 麻醉前访视:术前一天麻醉师(特殊情况除外,如急症手术等)进行术前访视; 术前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评估包括: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标识:需要做手术标识的病人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等)、多平面部位(如脊柱)及其他需要标示的手术;择期及限期手术,手术医师应在手术当天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征得病人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识,急症手术,应在责任医师确定手术方案后于术前由手术医师在取得病人和(或)家属同意后进行标识;手术标识需由医生、分管护士及患方共同参与完成, 及时规范; 麻醉方式及时
规范;
风险评估准确
及时;
手术标识清楚。
手术 三方按照规范完成手术安全核查:包括病人手术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后:麻醉前核查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正确,手术方式确认、手术部位与标识正确、手术知情同意、麻醉知情同意,麻醉方式确认,麻醉设备安全检查、静脉通道建立完成,病人是否有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相关情况; 手术前核查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正确,手术方式确认、手术部位与标识确认、手术麻醉风险预警等相关情况; 手术后核查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正确,实际手术方式确认、手术用药、输血的检查、手术用物清点正确、手术标本确认、皮肤是否完整、各种管路、病人去向等相关情况; 手术人员按讨论结果执行手术,如手术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手术级别升级,需及时汇报上级医师,请具有升级后手术资质医师上台执行手术。 手术过程与讨
论结果一致,三
方核查及签字
规范及时,手术
级别与手术医
生资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