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七月的天山》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mǎān mián yán fǔshìbái ái ái( ) ( ) ( ) ( )二、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柔嫩——绚烂——细碎——反义词:凉爽——寂静——盛开——三、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课文后,我知道作者进入天山主要描写的景物是:,再往里走,他又描写了:,走进天山深处,他描写的景物是:。
四、我会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五、我来判断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1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焉,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做_________。
2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这句话把_________比做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我最棒。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_________,山形也逐渐变得_________。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段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照样子写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五.彩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短文第一句话在文中是__________________句。
4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七、课外阅读我能行。
郑板桥爱子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
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
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
”他要求弟弟对孩子严加管教。
当郑板桥病危(后、时、了),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病床前时,父亲已经断了气。
小宝悲痛地大哭,忽然发现旁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炫耀”中的“耀”字,用音序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应查用数笔画法查应查画。
这个词语中“耀”应取第几种解释“耀”的解释①光荣②夸耀③光线强烈地照射。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焦急()清贫()4、把文中加括号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5、文中写了郑板桥爱子的哪些事?6、简要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给你的启发。
7、你的父母是如何爱你的?举一例说明。
【精品】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含解析)北师大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四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qū fú shuāi jié zhàn lán bēng kùi píng zhàng ( ) ( ) ( ) ( ) ( )jiāng yìng zūn yán pān dēng bá shè jiāo zào ( ) ( )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8分)积蓄(xùchŭ)教诲(huì huĭ)拮据(jū jù)中(zhōng zhòng)彩画卷(juǎn juàn)摩.擦(mé mó)援.助(yuān yuán)给予(gěi jǐ)三、比一比,再组词。
(10分)婪()躁()弦()微()衰()禁()操()舷()徽()衷()四、选择关联词填空。
(12分)尽管……还是……虽然……但是……只有……才……1.()天气寒冷,爷爷每天()早起锻炼身体。
2.()天气寒冷,()爷爷仍然坚持锻炼身体。
3.()坚持锻炼,()会有强壮的体魄。
果断果然武断4.王刚说话很随便,总是()地下结论。
5.船长()地命令儿子跳到水里。
6.天气预报今天有雪,()到黄昏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大雪就洒满了大地。
五、句子乐园。
(10分)1.春天那美好的景象,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改为感叹句)2.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改为反问句)3.我家的庭院里移植了一棵银杏树的幼苗。
(缩句)4.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家乡的名胜古迹六尺巷。
(修改病句)5.彩灯喷泉把儿童乐园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改为“被字句”)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1.《钓鱼的启示》刻画了一个的好爸爸,而《永生的眼睛》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父亲。
2.“春色满园关不住,”这是代著名诗人写的《》中的诗句。
“,自在娇莺恰恰啼。
”是代著名诗人写的《》中的诗句。
3.谁说没有规则?写着:“不准乱扔垃圾!”可他却。
问他为什么?他:“没人看见是我。
”4. 即使你是小草,我也给你一定的地位。
,。
但你的根和籽粒,。
,,送给大自然一片绿被。
上文中的“我”指的是,“绿被”指的是。
七、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6分)()猴妈妈看到一根很结实的青藤绕着大树生长,她想出了办法。
()地洞又深又滑,小猴子没有办法爬上来,急得大哭。
()她抓住青藤绕着大树转了几圈,把青藤拉直当绳子。
()猴妈妈带着小猴子到森林里玩,小猴子很淘气,一不小心掉进了地洞里。
()小猴子拉着青藤就爬上了地面。
()又在青藤的一头绑了一块大石头,放进洞里。
八、仔细观察漫画,描述画面内容并说一说漫画的含义。
(4分)内容:含义:九、阅读理解。
(15分)(一)课内阅读(7分)从初夏到深秋,花儿。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的色彩,因为太阳花特别喜爱,特别能够经受住。
地夏日酷烈的阳光下,牵牛花,美人蕉。
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阳光越是,它开得越加热情,越加茂盛。
1.按原文填空。
2.理解内容填空。
(1)“经久不衰”是指太阳花,“一幅锦缎”是指。
(2)这段话是用比较的方法写的,通过太阳花与、、的对比,突出了太阳花的特点。
3.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二)课外阅读一流风景胜地--漓江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
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
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
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色犹如百里锦绣画廊。
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色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
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
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
漓江景色之奇还在山光水色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
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1.给加线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1分)犹如(1)如同(2)还陶醉(1)喝酒过多神志不清。
(2)沉迷,过分地爱好。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
(2分)(1)全世界一致认为。
()(2)东西很多很好,眼睛来不及看,一时看不过来。
()3.用“--”画出描写水中倒影的语句。
(1分)4.细读短文,填空。
(2分)(1)桂林山水以_____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中外。
(2)“漓江景色之奇”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的主要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画“√”。
(2分)(1)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2)描述了桂林山水的“四绝”。
()(3)描述了桂林漓江风景区的奇丽景色。
()十、写作。
(15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如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同学……请选择其中一位,用具体的事例写出他(她)令你敬佩原因。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能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
题目自己拟定。
字数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参考答案:屈服衰竭湛蓝崩溃屏障僵硬尊严攀登跋涉焦躁二、参考答案:xùhuì jū zhòng juàn mó yuán jǐ三、参考答案:贪婪烦躁弓弦微妙衰败禁止操场船舷国徽由衷四、1.参考答案:尽管……还是……(解析:这句话前后两个分句表示前后逻辑关系对立,是一种转折关系,并且后面的分句有主语,所以选择“尽管……还是……”)2.参考答案:虽然……但是……(解析:这句话前后两个分句表示前后逻辑关系对立,是一种转折关系,所以用“虽然……但是……”)3.参考答案:只有……才……(解析:这句话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属于条件关系,所以用“只有……才……”)4.参考答案:武断(解析:这道题是考察相似词语正确意思的题,武断是指完全凭自己的想象作决定,带有批评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表示对王刚带有一点批评的意味,所以,用“武断”。
)5.参考答案:果断(解析:这道题是考察相似词语正确意思的题,武断是指果敢决断,不迟疑,带有褒义的意味,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判断,这句话表示对船长的认可和表扬,所以,用“果断”。
)6.参考答案:果然(解析:这道题是考察相似词语正确意思的题,果然是指指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判断,后面的分句是对前面分句的证明,所以,用“果然”。
)五、1.参考答案:春天那美好的景象,真叫人陶醉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2.参考答案: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难道不会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陈述句变换成反问句时,可加上“什么”“难道”“岂”“怎么”;句末可加“吗”“呢”等;句中应加否定词,句末将句号改为问号。
所以陈述句便反问句为:“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难道不会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吗?”)3.参考答案:庭院里移植了树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缩句能力。
缩句的基本要点是将没有必要的修饰性词语去掉,观察原句可以发现“我家的”、“一棵银杏树的”都是修饰性词语,所以应该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