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8周中心发言稿

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8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周次
第8周
班级
五5
姓名
日期
2012年10月15日
内容
《伊索寓言》、《练习三》
中心发言人
综合评价
地点
参加人员
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问题1
文章的文眼是什么?思路是什么?结构有什么特点?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评价
中心发言讨论交流
《伊索寓言:》:第一则寓言的文眼是:想尽各种办法;第二则寓言是:好几次;第三则寓言是:圈套或者是故意;教学本篇课文,可以依循如下思路展开:介绍常识;感知大意;感受形象;感悟寓意;完成“练习”。
问题7
教学这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你准备设计怎样的导语、过渡语?
评价
中心发言讨论交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狐狸和葡萄》导语:介绍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来导入。过渡语:狐狸想尽办法没有够到,都是白费劲,它就这样走了吗?《牧童和狼》导语:一个人常常说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过渡语:前几次村民们都来了但没有狼,后来狼真的来了,村民们还会帮助这个牧童吗?《蝉和狐狸》导语:回忆并说说《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从而导出课文。过渡语:面对着狐狸赞叹不已的美言,蝉又是怎么做的呢?
《习作3》学会的写作方法是:总——分——总。先写秋游时看到的总的印象。再分述哪几种树叶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落实在第二课时。
问题4
怎样教会学生概括全文内容和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段落?
评价
中心发言讨论交流
可以引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进而概括全文内容。在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老师适时的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提示。
问题3
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哪些词语、句式、句群?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哪一个写作方法?落实在哪个课时?
评价
中心发言讨论交流
理解运用的词语是:白费劲、时机、惊慌失措、圈套、掺杂、戒心等。句式:“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算的,不好吃’”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仿写迁移,学习先分写故事,后总结道理。落实在第二课时。
《牧童和狼》重要的词语:好几次、闻声赶来、惊慌失措、慌忙、喊破喉咙。句子:“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重点段落引读导悟第二、三自然段,第四然段自主读悟,相互交流为主。
《蝉和狐狸》重要词语:圈套、故意、掺杂、戒心等。句子:“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到”“一个聪明的人,从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重点段落是三、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读懂上理解。
《蝉和狐狸》:狐狸为何如此赞叹这只蝉?追问:蝉为什么没有受骗?答案:“说明蝉在狐狸的赞叹面前,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并当机立断进行试探。”
问题6
怎样推敲、置换文中的字词句从而体会文章的美妙?
评价
中心发言讨论交流
《狐狸和葡萄》“白费劲”简洁明了地点出狐狸够葡萄的结果。“无望,吃好”表达了狐狸的无可奈何。《牧童和狼》“好几次、”点出牧童无端的大喊已经不止一次了。“喊破、也没有”体会村民们在几次上当后,再也没有人相信牧童的话。《蝉和狐狸》“故意”赞叹:点出狐狸的夹心假意。“掺杂、怀有戒心”体会蝉因为同伴的受害对狐狸早有警惕。
问题8
教学这一课,你准备设计怎样的有特色的练习?
评价
中心发言
《狐狸和葡萄》练习: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人就像这只狐狸一样,举例说明。
《牧童和狼》练习:书后第三题。
《蝉和狐狸》练习:书后第四题。
《伊索寓言》让学生围绕“故事——道理”概括课文大意。
问题5
教学本课,真正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有哪几个?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你会在什么地方追问?追问的问题答案是什么?
评价
中心发言讨论交流
1、《狐狸和葡萄》“这些葡萄究竟酸不酸?好不好吃?”“为什么狐狸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追问:“狐狸没有吃到葡萄它认为自己没有能耐吗”答案:“透过狐狸形象来讽刺哪些做不成事反而找借口的人”
机构特点:故事短小精悍,都是先续写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点明寓意。
写作特点:故事生动,寓意深刻。运用对比,揭示道理。刻画形象,手法多样。
问题2
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有哪些?为什么认为这些句子和段落是重点?
评价
中心发言讨论交流
《狐狸和葡萄》重要的词语:“成熟”、“白费劲”、“无望”、“无能为力”、“时机”、“做不成事”等。句子:“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课文第2、3自然段是全文重点。这些词语句子和段落更好的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所以认为这些是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