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节土方路基
1.1 填土经碾压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

1.2 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质等。

②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低于表中所挖方的要求。

③道路的类型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分期扩建的道路需按永久规划的道路类型设计。

第二节路床2.1 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2.2 用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第三节路肩3.1 肩线必须直顺,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阻水现象。

第四节碎石基层4.1 表面应坚实、平整,嵌缝料不得浮于表面或聚集形成一层。

4.2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得大于5mm。

第五节水泥稳定砂砾基层5.1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浮灰。

5.2 用12t压路机碾压无明显轮迹。

第六节水泥砼(包括预制砼)面层
6.1 模板必须支立牢固,不得倾斜、漏浆。

6.2 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3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胶皮、印痕、积水等现象。

6.3 伸缩缝必须垂直,缝内不得有杂物。

伸缝必须全部贯通,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

6.4 切缝直线段应线直,曲线段应弯顺,不得有夹缝,灌缝不得漏灌。

小为150mm×150mm×550mm(最大粒径为40mm)。

②混凝土板长按设计规定确定,一般为4.5m~5.5m,最大不超过6m。

③每天或铺筑200m3混凝土(机场400m3),应制作两组试件;每铺1000m3至2000m3混凝土应增做一组试件。

④预制构件混凝土:构件体积小于40m3,每20m3或每天工作班取一组试件;大于40m3,应增设
一组。

第七节侧石、缘石
7.1 侧石、缘石
7.1.1 预制侧石、缘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7.1.2 当采用石制侧石、平石,其琢制条石的表面应平整,无风化,棱角整齐。

7.1.3 侧石、缘石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预制侧石、缘石允许偏差表1
7.2 侧石、缘石安装
7.2.1 侧石、缘石必须稳固,并应线直、弯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牙,侧石勾缝应严密,缘石不得阻水。

7.2.2 侧石背后回填必须密实。

②现场浇筑侧石、缘石的检验指示应按本标准7.1.3的规定执行。

③侧石槽底及背后填土密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以其标准击实试验的最大干密度值为100%。

④随机抽样中,量三点取最大值。

第八节人行道
8.1 预制道板(大方砖、小方砖)
8.1.1 预制道板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等现象。

8.1.2 彩色道板必须表面平整,色彩均匀,线路清晰和棱角整齐。

8.2 预制块人行道安装
8.2.1 铺砌必须平整稳定,灌缝应饱满,不得有翅动现象。

8.2.2 人行道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②独立人行道工程,应增加检验高程指标,允许偏差应符合8.2.3中的第4项规定。

8.3 现场浇筑水泥混凝土人行道
8.3.1 板面边角应整齐,不得有大于0.3mm的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浮浆、脱皮、印㾗等现象。

8.3.2 表面线格必须整齐、清晰。

8.3.3 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8.4 石料人行道
8.4.3 铺砌应平整稳固,不得有翅动现象,灌缝符合设计。

8.4.4 铺砌表面整洁美观,砌缝直顺,颜色过度符合设计。

8.4.5 铺砌面层质量与构筑物应接顺,颜色过度自然。

②砂浆强度:砂浆试块的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规定,任意一组试块的抗压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规定的85%
第九节收水井、支管
9.1 收水井内壁抹面必须平整,不得起壳裂缝。

9.2 井框、井篦必须完整无损,安装应平稳。

9.3 井内严禁有垃圾等建筑物,井周及支管回填必须满足路基要求。

9.4 支管必须直顺,不得有错口,管头应与井壁齐平。

第十节涵洞、倒虹管
10.1 砌体必须咬扣紧密,砂浆饱满密实,灰缝整齐,不得有空鼓,墙面应平齐。

10.2 盖板、基底混凝土浇捣密实,坐浆安装稳固。

10.3 流水必须畅通,不得阻水。

②闭水试验应在管道灌满水经24h后再进行。

③闭水试验的水位,应为试验段上游管道内顶面以上2m;如上游管内顶至井口的高度少于2m时,闭水试验的水位可至井口为止。

④对渗水量的测定时间应不少于30min。

⑤1m3=103L=106c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