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选修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道之以政B、吾其被发左衽矣C、孙以出之,信以成之D、子钓而不纲【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加线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浴乎沂,风乎舞雩B、故主上所戏弄,倡优所蓄友直,友谅,友多闻C、齐彭殇为妄作博我以文,约我以礼D、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A、君何以知燕王B、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D、为巡船所物色【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
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却匈奴七百余里A、追亡逐北B、序八州而朝同列C、外连横而斗诸侯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毛姆从不讳言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从______中取材的,只是经过了他的艺术加工。
他的作品读起来______、兴味盎然,这归结于他善于构思,会讲故事,另外也与他在小说中常常表现出的姿态有关。
毛姆的文字并不剑拔弩张,语气中总有一种超然于小说和读者之外的英国式的______,不免有些尖酸的笔触,准确刻画出自己所见所闻的社会现实。
毛姆描写的虽然是一些个人,但却代表了他眼里整个人类——轻松和消遣都只是表面,______则不无深意,底下还隐藏更多黑暗。
【答案】:【解析】:第7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
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
迁秘书令、始平王师。
以例降爵为伯。
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
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
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
寻以萧赜死,停师。
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
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
诏兼侍中。
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
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未几,拜仪曹尚书。
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
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
服阕,兼太尉长史。
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
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
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屡有表闻,朝廷不纳。
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
滨淮诸戍,由备得全。
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
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
二年卒官,年四十八。
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
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
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
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②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答案】:【解析】:第8题【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班超久于西域,年老思土,上疏乞归,愿生入玉门关。
乃召超还。
以戊己校尉任尚代之。
尚谓班超曰:“君侯在外域三十余年。
而小人猥承君后。
任重虑浅,宜有以诲之。
”超曰:“年老失智,君数当大位,岂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愿进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
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今君性严急水清无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超去。
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有奇策。
今所言平平耳。
”尚留数年而西域反叛,如超所戒。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十八)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资治通鉴》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______(姓名)。
结合文段,概括班超对任尚任职的建议。
【答案】:无【解析】:第9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年高目冥冥:眼睛昏花B、母常非之非:批评C、后重违母言重:再次D、而躬自减彻躬:亲自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文中用在邓皇后的名前,以示尊敬。
古时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常用。
B、从弟:文中指堂弟。
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
此称呼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等,后世沿置。
D、崩:文中指死,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
此处可用“崩殂、薨、不禄”替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②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根据第三段,概括邓皇后在临朝主政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
【答案】:【解析】:第10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
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
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① ,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
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
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
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
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为助,高祖患之。
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
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
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
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景崇至凤翔,侯益未有行意,而高祖崩,或劝景崇可速诛益,景崇念独受命先帝而少主莫知,犹豫未决。
益乃亡去,景崇大悔失不杀之。
益至京师,隐帝新立,史弘肇、杨邠等用事,益乃厚赂邠等,阴以事中景崇。
已而益拜开封尹,景崇心不自安,讽凤翔将吏求己领府事。
朝廷患之,拜景崇邠州留后,以赵晖为凤翔节度使。
景崇乃叛,尽杀侯益家属,与赵思绾共推李守贞为秦王,隐帝即以赵晖讨之。
晖攻凤翔,堑而围之,数以精兵挑战,景崇不出。
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