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诊断
能见度是指是否所有的断裂边缘可以看到,即 可以得到充分的断裂划定
CT有较大优势
分型
Meyers-McKeever分型:
I 型 :撕脱的骨块轻度移位,即 在前缘有轻度翘起
II 型:撕脱骨块移位较大,前 1/3~1/2 部自平台翘起分离, 侧位像可见一鸟嘴样折块
III 型:撕脱骨块完全自平台分离, 骨块发生移位但有与正常相似的 排列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I型及部分II型 关节稳定,并且无关节伸直受限 膝关节支具15度固定,3 周后开始调整角度及
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
II至IV型骨折
后复查
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恢复良好,无 膝关节不稳及膝关节僵硬症状
10例新鲜骨折病例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术 后Lysholm评分平均96.4分
关节镜下应用缝合锚钉固定治疗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关节外科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12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 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8例,Ⅲ型
17例,Ⅳ型5例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
均20个月
影像学
MR
MR
Mehmet SB认为,螺丝钉内固定是处理该类型 骨折的最理想方法
前提是骨折块不能粉碎,且其体积至少是螺钉 帽的3倍大小
内固定选择
缝线及钢丝内固定
需要打胫骨隧道 胫骨结节前内侧需单独切口 钢丝需二次手术取出,部分患者不接受
吴宇峰等报道,缝线内固定优于钢丝内固 定效果
吴宇峰等,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研究,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8,8(9):868-871
IV 型 :骨块粉碎并有旋转成角 (国内)
Meyers MH, McKeever FM. Fracture of the intercondylar eminence of the tibia.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0;52:1677-1684.
内固定选择
螺丝钉内固定
2例陈旧骨折病例, 术后Lysholm评分平均 89.8分
讨论
损伤特点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ACL 的胶原纤维在儿童和青少年 是与胫骨棘软骨膜相连的,当 ACL 受到暴力时,其韧带下端可发生大 块撕脱骨折
多因急速减速,膝关节猛烈屈曲 所致
高彦平等,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损伤机制及诊治,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 South Med Univ),2008;28(11)
缝合锚钉固定的优点
全镜下操作,不需要附加切口 无损伤骨骺的风险 不需要取出内固定物 固定牢稳可靠
结论
应用缝合锚钉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 脱骨折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无骨骺损伤风险,特别适用于儿童及青少 年患者
谢谢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