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绪论⏹总论⏹程序论第一章概述⏹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一节诉讼一、诉讼的词义与含义诉讼是人类社会解决社会冲突的公力救济手段。

从古至今社会冲突的解决方式无外两种: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

“私力救济”——不动用公共权力,自行解决争议冲突的方式。

“公力救济”——动用国家权力,以强制性、权威性的手段解决争议冲突的方式。

公共权力的使用以及程序公正的保障,使诉讼成为最有效的合法的冲突解决方式。

二、诉讼存在的三个基本要件争诉的当事人——原告、被告争诉的事实——诉讼标的中立的第三方——“裁决人”三、诉讼的特征⏹(1)产生于社会冲突。

⏹(2)是一种“三方组合”。

⏹(3)具有规范性。

表现:诉讼请求、诉讼的进行、诉讼裁决的根据三方面必须符合法律规范。

⏹(4)是动态的复杂的运作过程。

⏹(5)强制性和权威性。

四、诉讼的种类依据实体冲突的性质以及诉讼形式的差异,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

犯罪实质上是一国之内最严重的社会冲突,其解决方式也是要求最为严格的。

第二节刑事诉讼一、概念广义与狭义二、特征1.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一种个人行为。

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这个特定的任务就是解决和处理刑事案件。

3.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是一种“三角结构”。

4.刑事诉讼的运行,是以程序化和规范化为基石的。

5.刑事诉讼的权威性是建立在公开性和民主性之上的。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一、概念与渊源重点掌握《法典》和四个有关法律解释。

六种渊源:(1)宪法(2)刑诉法典(3)有关法律(4)有关法律解释(5)有关行政法规、规定(6)有关国际条约,如《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二、刑诉法的制定目的和任务制定目的(着眼宏观):公正与效率,打击与保护并重。

第一条“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任务(着眼微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维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刑诉法的价值三种观点:▪程序工具论:“程序法唯一正当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法。

”(英)边沁。

▪程序本位论:只要这种正当的程序得到人们恰当的遵守和实际的执行,由它所产生的结果就应被视为正确和正当的。

即只要程序是正义的,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是正义的。

(美)罗尔斯。

▪折衷论⏹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满足,实现正义是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价值。

⏹正义笼统的可以分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关注于如何分配和保护社会的实体性利益。

⏹程序正义则关注程序是否有利于实体正义的实现以及程序本身是否符合一定的正义标准。

⏹刑事诉讼法域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有自身特定的含义。

⏹(一)刑事诉讼法领域的实体正义⏹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是一种结果正义,是以诉讼结果的面目实现的正义。

⏹就结果而言,可以分为三种结果:惩罚犯罪、保障无辜、罪刑相适应。

⏹(二)刑事诉讼法领域的程序正义⏹诉讼程序应当摆脱自身对诉讼结果的依附地位,成为独立的正义源泉。

而利益主体参与程序并自主行使权利正式程序正义的灵魂所在。

⏹表现在刑事诉讼中,程序正义的最基本要求有:⏹1、充分的听审机会1)告知权和及时性2)律师帮助权3)审前证据开示权⏹4)证据的出示和反驳5)法庭笔录⏹2、法官公正1)无利益和先见2)独立3)禁止单方联络3、判决理由⏹表现为对事实认定的陈述和法律适用的陈述。

⏹4、形式正义——一致性要素1)遵守先例2)遵守规则5、尊重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四、刑诉法对刑法的作用(一)刑诉法对刑法实施的保证作用1.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实施刑法的国家专门机关及其职权分工。

2.刑诉法保证专门机关的权力行使和权力制约的统一。

3.刑诉法规定了运用证据的规则,保证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

4.刑诉法科学地设计了程序系统,尽量保证案件从实体上最终得到公正处理。

5.刑诉法保障刑法高效率地实施。

(二)刑诉法本身具有的作用1.刑诉法所规定的诉讼结构、原则、制度、程序,本身就体现出一个国家民主、法治、人权的现状和程度,是司法公正乃至社会公正的重要标志。

2.刑诉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刑法的不足,并创造刑法。

3.刑诉法在特定情况下限制了实体法的实施。

总结: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在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刑事法制体系。

“重实体、轻程序”及“重程序、轻实体”的倾向应以纠正。

五、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一)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四)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五)诉讼效率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古代弹劾式诉讼⏹封建纠问式诉讼⏹外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修改第一节古代弹劾式诉讼⏹概念: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力,国家审判机关不主动追究犯罪,而是以居中仲裁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

⏹特征:1.¡°私人告诉¡±;2.¡°两造平等¡±;3.¡°法官消极¡±;4.司法与行政合一甚至司法从属于行政,诉讼的业化程度不高;5.实行神示证据制度。

⏹评价:1.¡°不告不理¡±、¡°两造平等¡±、¡°法官居中¡±体现了诉讼公正的基本要求。

2.国家在追究犯罪上相对被动,影响对犯罪的有效追究和及时惩罚。

法官过于消极,不利于准确查明案情,正确裁判。

第二节纠问式诉讼⏹概念: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权主动追究。

⏹特征:1.司法机关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2.侦、诉、审合而为一;3.¡°有罪推定¡±、¡°口供主义¡±,刑讯逼供合法化,被告人只有认罪的义务而无辩护的权利;4.¡°书面审理¡±、¡°间接审理¡±,审讯、审理不公开;5.法定证据制度。

⏹评价:1..诉讼的民主性倒退;2.国家追究犯罪的能力加强,并确立了追究犯罪的职责由国家承担的制度。

第三节外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辩论式诉讼的产生: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的产物。

⏹概念:控、辩、审构建刑诉的基本结构,控辩平等,审判中立,被告人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

⏹特征:1.¡°诉审分离¡±;2.¡°司法独立¡±;3.¡°主体辩护¡±;4.¡°公开审、言词审、直接审¡±;5.¡°证据裁判¡±¡°自由心证¡±。

⏹职权主义诉讼与当事人主义诉讼职权主义诉讼⏹概念:又称“审问制”,诉讼中注重发挥侦、检、法院的职权作用,强调法官在审判中的积极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而不强调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我国有学者称之为“线型结构”。

代表国:法、德、意等欧洲国家。

⏹特点:1.侦查机关享有相对强大的侦查权。

2.起诉机关依职权和责任提起公诉,自由裁量权小。

实行“全案移送”、“庭前实体审查”。

3.法官依职权主动调查证据,当事人相对被动。

庭审一般分为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

4.重实体。

当事人主义诉讼⏹概念:又称“对抗制”,诉讼中强调双方当事人的主体地位,审判机关居中消极。

我国学者称之为“三角结构”。

代表国:英、美等。

⏹特点:1.当事人被赋予对抗侦查机关的权利。

侦查权受限,实行“令状主义”。

2.起诉机关当事人化,起诉酌定权较大。

起诉方式灵活,实行“起诉状一本”“庭前程序审”。

3.庭审中,(1)当事人举证、法官听证和裁断,庭审调查方式为交叉询问,当事人主动抗辩;(2)庭审分为双方开庭陈述、法庭调查和辩论、双方作总结性陈述三个阶段;(3)定罪与判刑程序分离,被告人有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

4.重程序。

[评价]⏹职权主义诉讼强调运用国家权力查明事实真相,惩罚犯罪;当事人主义诉讼强调通过当事人间的平等对抗发现“真实”,解决争议。

⏹二战后,人权运动高涨,两大法系之间出现互相接近、互相吸收、互相借鉴的趋向,其差距正日益缩小。

⏹原大陆法系国家在推进刑事司法改革、改造本国诉讼程序的进程中,借鉴、吸收英美当事人主义诉讼的作法更多一些。

混合式刑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修改⏹79年刑诉法⏹96年修订的刑诉法⏹刑诉法的再修正79年刑诉法评价79刑诉修改势在必行96年修订的刑诉法刑诉法的再修正刑诉法再修正的基本理念第三章刑诉理论基本范畴⏹刑诉目的:是指国家立法、司法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惩罚犯罪;二是保障人权。

⏹刑诉结构:又称“刑诉模式、构造、形式”,指控、辩、审三方在刑诉过程中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关系。

它是刑诉的基本框架,决定了整个刑诉的基本运行态势。

结构与目的的关系⏹结构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与方式。

但不同诉讼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还受诉讼传统、权力分立的具体方式、法治原则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全由诉讼目的决定。

⏹现代西方分为两种刑诉模式:当事人主义(正当程序模式)与职权主义(犯罪控制模式)。

⏹我国79刑诉属于强职权主义结构,96刑诉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成分,但尚不完善。

▪刑诉职能:指根据法律规定,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刑诉中所承担的职责。

包括三种:控、辩、审。

▪刑诉价值:指刑诉活动追求和产生的社会意义。

包括公正、秩序和效率。

▪刑诉主体:是刑诉基本职能的承担者。

它不同于刑诉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四章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专门机关⏹专门机关不同于¡°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在刑诉中的职权:1.立案权;2.侦查权;3.执行权。

⏹¡°其他侦查机关¡±:检察院、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走私犯罪侦查机关、监狱。

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刑诉中的职权:1立案权。

2自侦权。

3起诉权。

4法律监督权。

⏹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领导和被领导。

具体表现:1、最高检可以直接参加并领导下级检对自侦案件的侦查工作;2、最高检可以对下级检的审查批捕和起诉活动进行指导或作出指示;对上级检的指令或决定,下级检应当执行;3、上级检可以决定撤销下级检不正确的不起诉决定,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下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提起的不正确的抗诉;4、最高检通过对检察工作具体运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指导各级检的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