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西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A.寒冷B.高寒缺氧C.炎热干燥D.湿热2.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3.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4.西亚村庄的房屋通常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原因是()A.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B.减少太阳辐射和从沙漠吹来的热风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5.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6.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B.山地崎岖、气候寒冷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D.交通便利、地形平坦8.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B.C.D.9.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C.寒冷的极地地区D.季风气候区10.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③④⑤11.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2.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C.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13.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A.B.C.D.14.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15.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A.非洲和欧洲B.亚洲和北美洲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16.下图为某岛国不同海拔的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国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岛国的颜色大部分是( )A.白色B.黄色C.褐色D.绿色17.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是( )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18.当海拔为50米的山脚气温为18.6°C时,1500米的山顶处气温为___°C()A.18.6B.18C.12.6D.9.919.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①气候变化②人类活动③地壳的变动④海平面的升降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2、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A.我国东部季风区B.英国某区域C.法国南部某区域D.美国东部某区域21.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是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湿润22.读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上面四种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b全年温和湿润C.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2、对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正确的是()A.a南北回归线附近B.b极地附近C.c亚马逊平原D.d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2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排列,对应代表的大洋是()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对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丙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乙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D.甲、丁各自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相距最远的24.读洛杉矶气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气温变化特点可推测,洛杉矶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2、洛杉矶所在的南加州地区发生森林火灾,造成重大损失。

森林火灾发生的气象环境是()A.干燥、大风B.大风、阴雨C.温和、微风D.寒冷、干燥3、洛杉矶属于()A.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25.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该区域的地势是A.东北高,西南低B.东南高,西北低C.西南高,东北低D.中部高,四周低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A.①B.②C.③D.④3、②、③线段的最高点图上相距3厘米,两地的实地距离为A.1500米B.3000米C.4500米D.6000米26.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的判读。

读“某区域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A.(40°E,66.5°N)B.(40°E,66.5°S)C.(40°W,66 5°N)D.(40°W,66.5°S)2、图中①阴影区位于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3、丙地位于乙地的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正北方D.正南方27.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某中学,在入学通知书上,学校提供了两幅地图供参考,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两幅图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的内容比乙图详细B.甲图表示的范围小C.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D.乙图的比例尺大2、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西南向东北3、在比例尺为1:10000的乙图上,测量田径场的长度为4厘米,那么田径场在地面上的长度为()A.0.4千米B.4千米C.40千米D.400千米28.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树。

2018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读安第斯山脉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A地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分布D.太阳辐射30.“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的运动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形状D.地球的大小二、综合题31.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阿蒙森探险队、斯科特探险队,分别于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8日先后到达南极点。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

资料二人类到本世纪发现地球上还存在着两个陌生的地方……南极和北极。

……地球似乎在尽力保护这两个区域不被人类玷污。

首先,她筑起了坚冰壁阻挡人类的目光,超乎想象严寒避开了很多贪婪的人群,最终让他们望而却步,巨大的暴风雪又吓退了很多勇士和冒险者,让他们不敢越过。

(节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第七章争夺南极的斗争》)资料三当地时间2018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

(1)美国为了纪念这两位探险家把位于南极点的科考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请你在图中用“▲”标注科考站的位置。

(2)依据资料二,可以归纳出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阿蒙森和斯科特到达南极点的时间正值南半球的______________(季节)(3)我国已建成的4个南极科考站纬度位置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站(4)现在,中国正在罗斯海附近筹建第5个科考站。

读图,中国新科考站______________ (能/不能)看见极昼极夜现象,它位于南极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5)到南极建立考察站,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单项选择)A.寻找矿藏 B.观光旅游 C.科学观测和实验 D.争夺领土3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三点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_____点。

(2)A点的纬度是_____;B点位于A点的____方向;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__点。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____处,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节气),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______(填“极昼” 或“ 极夜” )现象。

(4)我校本次阶段检测考试,地球运行位置在_________A.丁—甲 B.甲—乙 C.乙—丙 D.丙—丁(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丙处向丁处运动过程中,德州市的白昼将逐渐变____(填“长”或“短”),获得的太阳光热也将逐渐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3.读某区平面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河水流,从北向南流,请你用箭头在图上表示小河流向。

(2)学校在水电站的________方向。

(3)图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________。

(4)如果农机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34.如图为我国甲、乙两地各月月均温和月降水量气候资料。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地月降水量最多出现在____月,乙地月降水量最多出现在___月。

(2)甲地冬季气候特点是________,此时,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

(3)我国甲、乙两地两种气候类型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甲为________气候,乙为________气候,甲、乙两地中,和祖国宝岛台湾同属一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地,和首都北京同属一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