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发表时间:2011-11-30T16:12:42.95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苏展[导读] 加强护士相关知识培训,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苏展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导管室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摘要】探讨导管室护士遭受的职业危害:X线辐射、感染风险、化学性危害等。

提高导管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正确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

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是预防职业危害,保持导管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00-02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导管室(DSA室)在全国各基层医院都已成立。

我院自1999年开展心脏及周围血管的介入手术,如:永久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先心病封堵术、肝癌、肺癌化疗栓塞术、下肢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等等。

2009年引进荷兰产、飞利浦公司的大型数字减影机FD-10。

相继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等。

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手术例数逐年成倍的增加。

导管室护士所承受的职业危害如X 线辐射、化学物质、感染等也明显增加。

现将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安全防范对策探讨如下。

1职业危害
1.1X线辐射危害。

导管室护士的护理工作与传统的放射科、CT、核磁等工作是不同的。

因其工作性质的需要将眼睛、面部、四肢等全部暴露在X线下。

术中护士需配合术者测动脉压力、测参数并记录。

台上需要的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需及时递送,同时密切观察病人心电变化。

病人术中发生休克、心衰、心律失常时护士应及时配合医生抢救,推药,心脏按压、协助除颤。

也就是说导管室护士几乎完全暴露在X线剂量较大的辐射场中,进行护理操作,并且操作时间长。

长期大剂量的X线辐射,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辐射所致DNA损伤可导致细胞死亡。

X线对人体比较敏感的组织和器官有:皮肤、眼晶状体、性腺和骨髓组织。

可能会造成脱发、乏力、食欲减退、眼晶体的混浊、白内障。

皮肤干燥、皮肤溃疡、造血功能障碍、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癌症。

生育功能减退、妊娠期易造成畸形等不良反应。

1.2感染风险。

感染风险是指导管室护士在手术配台过程中,不慎被染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艾滋病毒患者血液的针头、手术刀片、器械等锐器损伤,使皮肤出血,容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风险。

这也是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大职业危险。

1.3化学性危害。

导管室护士经常接触各种化学物质,比如化疗药物和各种消毒剂,如乙醇、碘伏、双氧水、健之素。

这些消毒液都具有挥发性,对人体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

化疗药物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白细胞下降、月经不调、脱发等。

2防护对策
2.1X线辐射防护对策。

介入治疗必须在X线引导下进行操作,X线属于可控制的外照射源。

可从时间、距离和屏蔽三方面进行防护。

A、时间防护:是指缩短受照时间,人体受到的累计照射剂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缩短受照时间。

这就要求护士在术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把患者的准备工作,手术用物与药品的准备工作有计划的放在非曝光时间完成。

B、距离防护:是指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随着照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护士应把手术用物合理防置,使用起来方便。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远离辐射源,减少不必要的射线接触。

C、屏蔽防护:是指在X线球管和护士之间放置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从而减弱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如铅衣、铅围脖、铅帽子、铅眼镜等。

护士应正确的使用这些防护设备保护自己。

这三方面防护原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合理调节,做到最有效的防护。

2.2防范锐器伤,杜绝感染风险。

感染是通过皮肤损伤传播,因此防止锐器伤,是杜绝感染发生的关键。

护士在术中处理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接触传染性物品时,应穿隔离衣、戴手套、帽子、口罩等防护用具。

用过的针头、刀片应随时放在盛有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锐器盒内浸泡60分钟以上,密封运送。

一旦发生锐器伤时,一定保持镇静,迅速脱去手套。

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减少污染程度,同时用流动水冲洗。

用酒精、碘酒消毒受伤部位。

被HB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

被HBV、HCA或HIV阳性病人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应进行随访6个月,并做相关血清学检查。

2.3减少化学性危害。

导管室制定严格的管理规范,要求护士在配制及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无层流设施的手术间应每天定时通风。

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时,应戴口罩、手套。

在稀释药液时应注意压力速度等。

有条件的最好在抽气柜中配制化疗药。

操作后用清水冲洗双手、前臂,洗脸。

2.4加强护士相关知识培训,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加强导管室护士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正确认识介入工作的特殊性。

职业的危害性。

消除恐惧心理,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掌握自我防护的对策,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使职业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

管理者合理安排班次,做到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情绪投身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朱爱霞,介入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 [2]张慧艳,X线对人体的损伤及X线的防护。

遵义医学院学报,1994.1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