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案例
安塞县第一小学王小艳
【案例背景】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
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
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
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促进言语和情感同构共生的机制是什么?主要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
言语实践的方式很多,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现感悟和运用。
感悟是情智交融的,是人心和文心的融通。
感悟方式中诵读是唯一不可取代的融通言语和情感的感知活动,背诵又是整体感悟言语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把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得到运用最好的方法就是仿写,本课教学以朗读及图片欣赏为前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自己新生成的言语去感动自己、影响他人的有意义的活动,以下是选取课中的几个案例片段进行赏析:
【案例描述】
片断一:
课前资料交流。
师:大家都收集到了哪些有关秋天的资料呢。
生1:我收集了古诗和读语,我想读一首古诗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2:老师想读读我收集的词语: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瓜果飘香,金秋送爽……
生3:老师我收集的好多的秋叶,让大家欣赏,(秋叶)
{学生自己从课外收集的资料中感受秋天的美,及文字的美。
}
师:每一把钥匙都可以打开一扇门,有人说:“书是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
课件出示:“你认为:()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的大门。
”
师:春风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春天的大门。
生1:雪花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冬天的大门。
生2:荷花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夏天的大门。
生3:落叶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生4:星星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夜空的大门。
生5:爱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心灵的大门。
生6:儿歌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童年的大门。
【用同样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开启想象思维,为诗一般的课文学习埋下伏笔。
】
师:(大家真会从课外学习知识啊!真棒!)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雨绵绵,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和向往,引来了多少文
人墨客提笔赞美,今天让我们走进秋雨打开的大门,感受秋雨的神奇。
(板书:秋天的雨)
片断二:品析第二自然段,感受秋色。
师: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现在你最想看什么?
画面一:(出示一颗颗银杏树),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用你的读表达出你的情感吗?
生1读后,
师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生1:因为作者用上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银杏树写活了,我仿佛看到扇子在动。
)
生2读
师问:“扇哪扇哪”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2:让我感到凉爽、舒服
画面二:(出示红红的枫叶),你又想起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示菊花)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画面四:(出示田野、橘子、柿子)说说自己积累的句子。
【把朗读与理解词语巧妙地结合起来,希望有一石二鸟之效】
片段三:品读两个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课件出示: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抓住词语“一枚枚邮票”,让学生观察邮票和枫叶的图片,想象枫叶像邮票一样带着秋天的凉意传递给人们秋的消息,指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
2.比较两句话,找到它们的相似点,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品读另一个比喻句,从而感受银杏树的“多”和“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
3.若删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好吗?为什么?
4.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课件出示:它把_________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图片:多种事物图片
学生写下来。
汇报。
生1:它把白色给了棉花,白白棉花像一朵朵白云,飘啊飘啊,飘来了一份份温暖。
生2:它把红色给了高梁,火红的高梁像一个个火把,摇啊摇啊,照亮了人们前进了道路。
生3:它把淡黄色给了梨,黄黄的梨像一个个葫芦,摆呀摆呀,摆来了一丝丝甜蜜。
生4:它把红色给了苹果,通红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
生6:红色是给辣椒的,你争我抢,争着给人们送健康呢。
师:(把学生刚才写的条拼起来,读给学生听)
问:你们听这像什么?
生:诗歌,
师:对呀,你们能给它加上题目吗?
生1:美丽的秋天
生2:秋天的色彩。
生3:五颜六色的秋天
【在朗读中理解词语并感受秋天的色彩之美。
借助图片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仿写活动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也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
用句子组合诗歌,让学生感受写作的简单,也提高了学生自己创新的欲望。
】
片断四:感受冬天的到来,及小动物的忙碌。
师:(吹喇叭。
)听,同学们,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到了,我带你们一块到秋天的树林里玩玩吧。
看它们都在忙什么。
1.自由读。
2.汇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它们怎么过冬了,尽量用原文中的内容回答。
师:(戴头饰)我是小雨滴,我想和小伙伴们聊聊天,
师:谁是小喜鹊?
生1:我是小喜鹊。
师:你们,小喜鹊,你在忙什么呢?
生1:我在造房子,
师:你累不累呀,生1:不累。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造好房子,冬天就不冷了,所以觉得不累。
师:你想得真周到,谁是小松鼠?
生2:我是小松鼠
师:你好,小松鼠你在忙什么?
生2:你在忙着收松果。
师:你的收成怎么样?
师:我真为你高兴,谁是小青蛙?
生3:学着我演:你在忙什么?看把你累得,休息一会吧,(不行啊,我要赶紧挖好洞,准备过冬呢。
)
师:别的小动物们你们都在干什么呢,同桌互相对话,演一演
学生创作(根据收集到了资料,讲一讲众动物的过冬准备。
)
【用演一演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收集到了资料,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的能力。
】
片断五: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是钥匙
有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丰收的歌欢乐的歌
【“是钥匙、有颜料、藏气味、吹喇叭”,这样呈现,分别概括了前四个自然段的段意,既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暗示了概括“总—分”式结构的段落大意的方法。
四个内容并列,也为学生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做铺垫。
“丰收的歌、欢乐的歌”总结全文,又点明中心】
【案例分析】: 本课的教学以读书为主线,踏踏实实帮助学生学习文本,
首先让学生读进去——熟读精思,立体感悟。
充分发挥课文本身的“范例”作用,强调以读为本,以说写画促读,保证学生有自主读书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潜心学文”、“切已体察”,充分触摸言语现象,增强语感能力,同时逐步培养“自能读书”,即独立的“真实阅读”的能力。
让学生用的出——借鉴迁移,投入实践。
迁移运用是读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的归宿。
语文课的学习,归根到底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课堂中留出动笔的时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投入周转”。
【教学反思】跟着名师的脚步,认认真真地备了回课,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我认为这节课,较成功之处是重点落实的较好,难点也亦有所突破。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教学中,我以“读”为教学主线,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落实教学重点。
对于比较抽象的词
语“五彩缤纷”也有所攻破,再如“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的句子教学,对于这小学语文课本12册中仅有的一句,慢慢教透,让孩子们扎扎实实地学到语文。
且行且思,备课时总觉得已考虑全面,课后却总是留下诸多遗憾。
只能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