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指导书
1.1钻孔灌注桩施工由项目质量检测部、工程部负责。

具体操作由现场质检工程师监督执行并对各道工序检查验证。

1.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项目工程施工期内的钻孔桩施工。

1.3施工前准备工作
1.3.1平整场地
将钻孔桩位的位置进行平整,对软弱地带(河塘、水田等)采用换土处理,一般为50-80cm,特殊可加深换土;对水下钻孔桩应先用圆木及枋木搭设施工平台,或用砂袋围堰,筑岛施工。

做好进场便道,水电接通等工作。

根据地形的实际情况设置泥浆池的位置,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对桩柱式桥台,当桥梁墩台位于填河地段时,钻孔桩必须在填河路基相对稳定后才能施工,否则会造成桩失稳,危及结构整体安全。

1.3.2施工放样
按照墩台的桩号推算各桩坐标,用全站仪准确的放出各桩的位置,用钢卷尺复核无误后,埋设护桩。

对于水中桩采用三角网进行控制。

1.3.3埋置钢护筒
⑴护筒采用钢护筒。

钢板厚δ=3~5mm;陆地桩采用内径D=d+0.2m~0.3m的护筒,深水桩采用内径D=d+0.4m的护筒。

⑵护筒的埋置
在旱地上埋置护筒时,对于地质情况不好地段将护筒周围及底部换上粘质土,分层夯实,夯实深度为1.0m左右;水域埋置护筒时,应严格注意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和两节护筒连接质量,沉入时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方法。

护筒顶面高出地下水位2m以上,旱地上高出地面0.3m,水中宜高出水面1.0~2.0m。

⑶护筒埋置深度: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旱地地质情况较好,采用1.0—1.5m左右,否则埋至地质较好的地质层为止,水中桩的护筒埋至持力层为宜,以防被水冲毁,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沉入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1.5m。

⑷护筒的质量控制
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允许误差为5㎝,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陆上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耐压、不漏水。

1.3.4搭设钻机平台
钻孔桩为陆上桩时,拟用人工平整场地,直接搁置枋木用作钻机平台;
钻孔桩为水中桩时,拟用原木搭设排架,用枋木搭设钻机平台,钻机用吊车就位。

或用砂袋围堰,筑岛施工。

钻机平台应水平,可用水准管调平,以防钻机底座不平,在钻进的过程中钻杆倾斜;钻机平台应平稳,以防在钻进过程中产生位移或沉陷。

1.3.4泥浆拌制
首先应根据《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中钻孔柱状图等施工条件确定钻孔方法,即采用正循环/反循环方法的选择,再依据试验室提供的泥浆性能指标(主要为三大指标: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拌制泥浆。

泥浆拌制采用两套方案,对于粘土地段为自拌浆的方法;其它地段采用胶泥和清水拌和均匀,使成悬浮体。

在钻孔中,泥浆应始终高出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为了回收泥浆,减少环境污染,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

1.4 钻孔施工
1.4.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尤其原材料准备及报验情况,严禁出现成孔几天后因原材料而无法浇筑的现象,以及对钻机及其它机具进行检查,机具配套,水、电畅通。

钻孔时,应安设图纸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型号。

对于软弱土层,应在填土相对稳定,并无明显塑性流变后,再进行钻孔桩的施工。

钻孔时钻架必须稳固,钻头对准桩位中心。

1.4.2钻孔严格按规范和招标技术文件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还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⑴应在钻孔桩开工前,选择一至二根桩作为试桩,主要是对地质
资料的复核。

⑵一经开始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及时填写施工原始记录;严
格交接班制度。

⑶经常对泥浆进行试验,以确保泥浆符合要求,在地层变化处,
捞取渣样,判明土层,记入表中,以便核对地层地质剖面柱状图。

根据地质状况,调整进尺速度及转速。

⑷升降钻锥时要平稳,钻锥提出孔口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孔壁、钩
挂护筒底部,拆装钻杆要迅速。

⑸开钻时应慢速推进,待导向部位全部进入土层后方可全速钻
进。

⑹钻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承受部分钻具的重
力。

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锥,压块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以避免和减少斜孔、弯孔、扩孔现象。

⑺在钻孔排渣、提桩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
的水位和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以防坍孔。

1.5 清孔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清孔。

清孔时孔内水位应在地下水或河流水位以上 1.5m 至2.0m,以防钻孔的任何塌陷,清孔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淀层厚度不得大于0.2d;
⑵清孔采用换浆法,钻孔完成后,提升钻锥距孔底20-40cm继续循环,以相对密度较低的泥浆压人,把孔内悬浮的钻渣和相对密度较大的泥浆换出。

钻孔完成后应用孔规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孔规直径不应小于桩的设计直径,孔规长度为不小于4倍桩的直径,以及对沉淀层厚度、
倾斜度、泥浆指标的检查,现场质检工程师检查后,报监理检查认可,方能提钻。

1.6 钢筋
在桩位的场地平整中,应考虑钢筋制作台的位置,地势应平直。

根据桩长考虑平台的面积,当钢筋笼较长时应分节制作。

钢筋笼的绑扎、焊接、安装应符合规范及招标技术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同时还要做到:
⑴所在桩的钢筋笼应在砼浇注前,整体或分段就位吊入孔内;浇注砼时,钢筋笼顶面要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固定,防止砼浇注过程中钢筋笼上升,还要防止钢筋笼移动和倾斜。

⑵钢筋笼应事先按设计图纸要求加焊保护层钢筋,沿柱长的间距不超过2m,交叉排列。

⑶为了防止下钢筋笼过程中钢筋笼碰撞孔壁,吊入钢筋笼时,应对准钻孔中心竖直插入。

⑷钢筋笼底面高程的允许误差±50mm。

1.7 水下砼灌注
为确保灌注桩的质量必须做到:
⑴灌注砼前应探测孔底泥浆厚度,桩底沉淀层厚度不得大于
0.2d,否则应再次清孔。

拌制砼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技术规范和招标文件的规定和要求。

⑵砼混合料运至灌注地点应检查砼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仍然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⑶钢筋笼安放好后,应立即浇注砼,并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⑷浇注砼用的导管直径不得小于250mm,同时还要做到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在砼浇注前,导管的底部至孔底应保留40cm左右的空间。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空间的需要。

在砼浇注过程中导管应伸入浇注的砼内2-6m。

⑸砼应连续浇注,直至浇注顶面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50cm。

浇注砼时溢出的泥浆应引流至适当地点,以防污染或堵塞河道和交通。

⑹砼在终凝前应凿除桩头,并应保证凿除后砼面的平整、清洁,不应有泥土或其它杂物。

⑺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温度不应低于5℃,当气温低于0℃时,灌注砼应采取保温措施,强度未达到设计标号50%的桩顶砼不得受冻。

⑻桩的钻孔,应在中距5m内的任何混凝土灌注桩完成后24h才能开始,以避免干扰邻桩混凝土的凝固。

桥梁钻孔桩施工框图
广西全州至兴安高速公路项目一合同段









所属单位: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
2006年9月13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