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

)1、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2、总报告: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3、中心议题:文艺队伍的团结与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4、意义:①实现了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队伍的大会师;②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与经验,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④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

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1、在内容上,注重自我表现。

2、在艺术上,追求意象化。

伤痕小说:指的是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

这一小说现象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命名,刘心武的《班主任》则是这一小说现象的开山之作。

伤痕小说开启了现实主义复归的潮流。

反思小说:指的是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小说。

反思小说是伤痕小说的延续和深化。

它不仅展示了极左思潮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巨大危害,而且努力探讨极左思潮得以实行的社会历史根源。

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绿化树》、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和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李国文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等。

先锋小说:指的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马原、洪峰、格非、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271—290页)。

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余华的《现实一种》,苏童的《罂粟之家》等。

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的游戏,通过叙述和语言的操作彻底地表达带有神秘、悲观和虚无色彩的某种情绪。

“双百方针”:毛泽东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中国当代文学主要经历了哪些阶段性发展,各阶段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历史特征?1949~1966十七年时期的文学:走进历史尤其是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展现中华民族除旧布新的、以工农兵为主题的社会变革风貌,表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

“文革时期”的文学:政治直接“美学化”新时期的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潮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包罗万象3、中国当代文学的实绩。

(简答)1)题材与体裁的新开拓2)主题与思想的新境界3)人物形象的新典型4)风格与形式的新发展5)创作队伍的新面貌6)受众广泛的新环境7)民族文学的新生机8)理论批判的新突破4、杨沫《青春之歌》知识分子题材有何重大意义?p23-24小说探讨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形象化地阐述了知识分之只有在党的引领下,经历艰苦的个人思想改造,从个人失的幻想,到参加阶级解放的群众斗争,即个体生命只有融合、投入到工农大众为主体的事业中去,他生命价值才可能得到真正实现。

从题材上来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如何看待《青春之歌》中情爱与政治?《青春之歌》的爱情:性与政治互相说明。

性别魅力与政治魅力呈现为一种互为转喻的关系。

一方面是以情爱方式对政治观念的演绎,另一方面是通过政治话语对情爱的改写。

爱情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两性相悦,而是性别消失后的一种精神隐喻——无产者之爱不仅抛弃了有形的物质享受,而且抛弃了内在的私有观念。

6、试分析林道静形象的女性意义林道静是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从个人抗争到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

林道静出身于一个官僚兼地主的家庭,受的是传统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教育。

但是她在家里独特的地位——生母是佃农的女儿,她从小就受异母的虐待,使她形成了倔强的反抗性格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特点。

这双重的身份、双重的思想,使他既有走向革命的可能,又必然走得异常的艰难。

其成长道路和性格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反抗阶段。

2、觉醒阶段。

3、成熟阶段。

7、试分析梁生宝、梁三老汉的形象(1)梁生宝是当代农村的新人形象他是一个普通农民,却有比普通农民更高的思想境界。

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他朝气蓬勃,踏实肯干,克己奉公,富于自我牺牲精神他行为谨慎,老成持重他对党忠诚,心灵美好(2)梁三老汉:老一代农民的典型既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又有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

8、十七年短篇小说取得了哪些突破与成就。

突破:1.出现有特色的作家和作家群赵树理—山西作家群孙犁—河北作家群周立波—湖南作家群王蒙—百花文学2.出现了有独特艺术和创作特点的作品3.主要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4.充斥着乐观主义的气息成就:1.抒写业绩,表达喜悦和怀念之情2.描写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示农民命运的变迁3.表现更丰富、更复杂的社会现实9、分析林震、刘世吴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林震是小说的主人公。

是一位朝气蓬勃、满怀革命理想、单纯热情的年轻共产党员。

作为一个基层的党务工作者,他满怀着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崇敬和对火热生活的热切向往,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的。

他直率、认真、执著,对腐败的斗争、对权力的不屈、对真理的坚持,使他一次次跃过迷惘和困惑,同与工人对立的麻袋厂厂长王清泉斗争,同推委麻木的直接领导——韩常新怒目相对,同“一切看透了”,“一切就那么回事”的组织部副部长刘世吾据理力争。

他积极地向上级汇报、反映情况,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但得到的却是嘲讽、警告和批评,使他进一步陷入惶惑和苦恼之中。

面对同样有着激情和理想,不甘心在日常琐事中逐渐沉沦却又无从倾诉的赵慧文,他虽未表现出悲哀与失望,却逐渐摆脱了对新工作、新生活的美好幻想,开始了认真、理性的思考。

后来,由于市委和报纸的介入,使麻袋厂问题得以解决。

在总结会上,林震提出了应防微杜渐、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主张,却又一次受到责难。

几经思考,他终于鼓起勇气向组织部部长倾诉自己的想法……。

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他由单纯、幼稚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显现出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对未来的热切希望。

刘世吾是一位生活经历丰富、工作能力很强的老干部,也是一位思想性格复杂的官僚主义者。

作为区委组织部的第一副部长,他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党性,经过艰苦的战争生活的考验和锻炼,而且社会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很强,“一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

”另一方面在对待具体工作和问题时,却又显如此的惰性,他那闪烁其辞的话语和躲躲闪闪的作为,更多的是给人以“和稀泥”的感觉,甚至可以说,他就是组织机制失灵的始作俑者。

在处理问题时,他往往把组织处理轻描淡写地解释为“经常教育”;面对具体问题,又强调“条件成熟”说——总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为借口——搪塞及时解决问题的职责,既缺少主动性,又缺乏激情,因此,他沮丧地认为:“我们创造了新生活,结果,生活倒不能激动我们。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就那么回事”。

10、《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艺术特点首先、作品突破了五十年代初期小说创作的政治模式,注意从现实出发去描写人物、把握生活。

在对题材和人物的处理上,力避流行的模式化的处理方法,努力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在描写刘世吾时,没有把他概念化、脸谱化,简单的处理成一个官僚主义者,而是努力揭示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通过他的“就那么回事”、“成绩是基本的……”、“条件成熟”说,相当准确地展现出其性格的深刻内涵。

其次、作品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为了节省笔墨,作品在描写人物时常常把人物放在一起,通过对比来突现其各自性格的不同之处。

比如,同是组织部的干部,同样面对麻袋厂问题时,林震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寻求问题的解决,不能容忍它继续存在、发展;刘世吾对此事虽早就知晓,却无动于衷、一笑了之,面对林震的汇报,他用一套冠冕堂皇的“理论”来为自己开脱,还嘲笑林震的“幼稚”。

在比较中突出了林震的满腔热情,以党的事业为己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而批评了后者。

又如,同时官僚主义者,刘世吾与韩常新的思想行为、工作作风,以及音容笑貌都各有自己的特点。

从而突出了刘世吾的冷漠、麻木,韩常新的沽名钓誉。

第三、小说还富有讽刺性和幽默感。

作者用素描般的笔法,通过逼真的叙述,对刘事务的处世哲学和韩常新的虚伪面孔给予了辛辣的嘲讽。

如,刘事务似是而非的所谓理论:“问题不在又没有缺点,而是什么是主导的”,“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有这些有缺点的组织和党员完成的”;以及韩常新笔挺的“海军呢制服”,用嘹亮的嗓音讲解工作,不时发出的豪放的笑声,勾勒出他“比领导还像领导”的特征。

1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在作品中展示A.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是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怯于与女性交往,又活泼可爱。

B.作品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用了较大篇幅写了小通讯员与“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

在小通讯员送“我”包扎所的路上,初步展示了他的性格,使得小通讯员腼腆淳朴的个性得以明显展现。

向新媳妇借被子的失败,是他性格的进一步展示。

作品还通过小通讯员与“我”告别时插在枪筒里的野菊花,生动形象地战士了他活泼可爱的一面。

12、《百合花》中新媳妇的形象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

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

补:新媳妇的形象描写:“门帘一挑,露出一个新媳妇来。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

穿的虽是粗布,倒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

”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很悲痛。

她一针一线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把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小战士身上。

作家正是通过这条精心设计和挑选的有着“象征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被子,最终完成了自己对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歌颂。

13、朱老忠的形象及意义朱老忠的性格特点:①嫉恶如仇、刚正不阿②行侠仗义、爱憎分明③有胆有识,深谋远虑④勇猛刚毅,风趣乐观朱老忠是根植于燕赵风骨传统,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人物。

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叛逆的性格。

对反动统治阶级怀有强烈的仇恨,具有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韧性战斗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