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鉴赏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资料之一七年级诗词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主题内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旅途思乡之作,诗人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清晨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生起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以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写出春潮涨平之后,江面十分开阔,一片白帆顺风而来。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分别以“生”“入”写海日和江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在描写自然的时序交替中,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
景中含情,景中出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题内容:这首诗歌咏历史上面重大题材――赤壁之战,从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触物生情,抒发感慨,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慨叹。
这是由小到大的艺术手法。
名句赏析: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构思巧妙,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富有情致,令人回味。
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主题内容:这首词是苏轼游览清泉寺时,见溪水西流,有感而作。
词的上阕描写眼前生机勃勃、境界清远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词的下阕就溪水西流抒发感慨。
内容赏析:1.上阕之景可描绘为: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一条黄澄澄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泥。
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2.下阕引用白居易诗句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表现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和情怀。
十五夜望月王建qī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中秋望月表达别离思聚的情意。
名句赏析:结尾两句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情思表达得蕴深沉。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化静为动,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满人间似的,将无形的“情思”写得有形有声。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qu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内容: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上阕写月下饮酒。
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
由感伤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名句赏析: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富含哲理,作者由自然现象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说明人月无常,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2.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表达词人对人类最真挚的美好祝愿。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主题内容:诗的重点是写早春之景,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
名句赏析:1.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是议论,以对比手法,突出了早春的可爱。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草因雨而绿,但初始时并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写出了早春特有的景色。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主题内容:《秋词》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他另辟蹊径,一反常调,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情景理结合,表现出高扬的精神和开阔胸名句赏析: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开篇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生机,更表现了诗人高扬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释:左迁:贬官降职。
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故称。
主题内容:这是一片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意境新颖,感情真挚。
名句赏析:1.诗的一二句以“杨花飘落”和“子规悲啼”融情于景,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了飘零之感和离別之痛。
2.诗的三、四两句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诗人要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表达了诗人一片真挚的友情,一颗赤诚的心。
迢迢牵牛星tiáojiǎo迢皎xiān迢牵牛星,zhuózhá皎河汉女。
zhù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主题内容:《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游子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名句赏析:诗中有六句以叠词起头,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内容:这首诗描写破山寺禅院清晨的幽静景致,意境幽深,别具神韵。
名句赏析:1.诗的最后两句写在这“万籁俱寂”之中,唯有钟磬之音传出,悠悠扬扬,不绝如缕,以唯此一“音”衬托静境,以动写静,渲染出了破山寺的幽寂氛围。
登岳阳楼杜甫 chè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主题内容:这首诗写出了湖山之胜、登楼的喜悦,也写出了诗人的孤身漂泊之感和家国多难的悲哀境界沉雄悲壮。
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名句赏析:1.颔联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
写出了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
这一句说,洞庭湖水势浩淼激荡,将吴楚分为东南两域,天地日月都像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
2.颈联二句,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写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
3.末联仍写登楼时所感,由个人命运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观刈麦(略)白居易主题内容:这是一首讽喻诗。
诗歌一开头四句便交代了写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
接着四句描写了妇女带着小孩赶往田间地头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水送饭的情景。
接着,然后作者又描绘了更令人心酸的图景:“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手悬敝筐。
”一个贫穷的妇女怀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个破篮子在一旁拣拾收麦时遗落的麦穗,原来为了缴纳官税,她家买光了田地,如今无田可种,只好靠着别人收割时散落的碎麦来过活!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
在诗的结尾处,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发内心的同情之意。
名句赏析: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描写青壮年们不辞辛劳地在南冈麦田低头收麦的场景。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的意思是尽管他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为了抢收麦子而顾不得烈日的烘烤了,写出了农民的矛盾心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huīzhì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注释:八百里炙:指烤牛肉。
作:如。
的卢:骏马名。
主题内容:这首词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阔场面。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八百里分麾下炙” 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幻灭,表达了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的境况。
名句赏析:1.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沙场秋点兵”的场面: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2.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希望了却君王统一国家的心愿,同时也使自己名垂青史,但却壮志难酬的悲愤感情。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
主题内容:诗人重点写景。
写出使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又写沙漠中的壮丽景色,将孤寂的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名句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用词精练,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一种劲拔、坚毅之美。
落日,本来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圆”字和“直”,不仅描绘了沙漠浩瀚无边的景象,而且深切表现了作者的孤寂情绪,可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3、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歌颂了奖士们为国戍边的战斗精神。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请展开想象,先描绘这千古壮观,再对这两句诗略作赏析画面:骑在马上放眼远眺,浩瀚无边的沙漠一片荒凉,惟有那烽火台上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格外劲直、醒目,那横贯大漠的黄河显得格外悠长,夕阳西下,落日正圆,这塞外风光格外奇特壮观。
赏析:A、大写出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孤烟孤单而又醒目;直写出孤烟的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写出黄河杳无尽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西北高原的特色;孤烟直落日圆写出天气晴好、无风无云。
词语运用生动传神。
“夜阑”交待时间;“风吹雨”交待环境,既实写现实生活,又虚写南宁王朝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