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一五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及规划

十一五知识产权工作总结及规划

2010年暨“十一五”知识产权(专利)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一、2010年暨“十一五”知识产权(专利)工作情况近年来,各地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科技厅党组的领导下,全省各级科技局(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省“十一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纲要,知识产权(专利)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的主要成效1.专利创造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省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意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省知识产权局编制了《浙江省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出台了《关于在科技工作中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若干意见》、《知识产权、标准化、品牌战略实施计划》、《浙江省区域知识产权创建与示范工作实施意见》等一批促进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发展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对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2009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万件。

2010年专利申请量120742件,专利授权量114643,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43.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8027件,授权量5719件,分别增长15.2%和18.7%,专利授权量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所规定的要求。

“十一五”期末,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179.35%和501.61%,年申请量、授权量及每万人拥有量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2.专利运用与服务能力逐步提升(1)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有序开展。

2010年,根据《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管理办法》,通过试点示范,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四位一体的优势企业培育认定工作。

与省中小企业局开展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培育工作,首批认定企业43家;与省经信委新认定省专利示范企业129家,并对2007年以前认定的223家专利示范企业进行了复核。

截止2010年底,我省已实施“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3个、拥有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2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示范创建与试点企事业单位84家,国家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2家,省专利示范企业722家,市县两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4299家。

积极配合国家局资深审查员与重点企业对接活动,使绍兴、湖州等地区一批企业受益。

(2)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示范工作不断完善。

以鼓励知识产权创造、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为内容,多层次推进全省城市、园区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是《纲要》的一项重点。

经相关城市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努力,目前,杭州、宁波、温州、金华已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台州、嘉兴、湖州、义乌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绍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杭州市西湖区、平湖市等11个县级市(区)入选全国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

龙泉市、东阳市成为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县。

杭州市西湖区等7个县(市、区)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市、区),慈溪市等28个县(市、区)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创建县(市、区)/园区。

嘉兴、金华等市认定了一批以工业强镇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工作示范镇。

杭州、宁波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各有重点与特色的城市、园区知识产权发展示范工作体系正在形成。

(3)知识产权(专利)创新工程稳步推进。

积极强化科技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在科技立项、验收、评审、奖励以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加强专利保护。

积极实施专利战略推进工程,近年来分别支持了环保装备、视音频监控、水果种植业等一批行业专利战略推进工程的实施,提高了行业专利战略的综合运用水平。

2010年,重点推荐上报国家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项目,176件国外发明专利申请优先获得1063万元的中央财政资助,获得资助的额度列全国第三位。

认真组织做好中国专利奖项目推荐申报,一项外观设计专利获第十二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6项专利技术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落实完成对已授权发明专利资助项目4056项,资助金额1622.4万元。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省获国家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项目254件,获得中央财政资助1415万元。

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项,优秀奖2项。

省本级对11414件国内发明专利进行资助,资助金额达4236.4万元。

(4)知识产权(专利)交易活动逐步活跃。

“十一五”期间,专利转让与许可的交易活动较之于以往进一步活跃。

设立了国家专利技术宁波和嘉兴两个展示交易中心,成功举办4届中国专利展示交易周活动。

出台了《浙江省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启动了专利质押融资工作。

继2009实现专利权质押融资5720万元,2010年专利权质押融资达到2.89亿元。

2010年全省办理专利许可合同备案4532件,占国家局登记总量的47.1%,备案金额13400万元。

出台了《浙江省发明专利引进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鼓励企业购买、许可国内外优秀专利,集聚优质专利资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5)知识产权(专利)服务机构有较大发展。

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杭州代办处。

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有专利代理机构43家,办事机构26家,从业人员800余人,其中执业代理人267人。

温州、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创办了一批以知识产权服务园、信息服务中心、托管中心、维权中心为代表的服务机构,开展了专利技术交易与公共服务活动。

各地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发展目标,已建设一批企业、行业专利信息数据库,为企业、行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专利信息服务。

3.专利行政执法与保护进一步强化(1)开展“雷雨”、“天网”专项行动、世博会知识产权保专项行动和浙江省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

按照国家局统一部署,连续4年开展了“雷雨”、“天网”专项执法行动,打击了假冒专利与专利诈骗行为。

2010年2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委关于加强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精神,开展了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制定了《浙江省专利执法专项行动检查计划》、《浙江省2010年世博会专利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

结合我省专利执法工作实际,在全省11个地区和义乌市组织开展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雷雨”、“天网”和“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执法与保护专项行动。

省局领导亲自带队赴嘉兴、台州等五个城市进行执法督察。

各市根据工作部署,也积极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公安、工商、版权、海关、质检等部门,对流通领域进行集中检查。

据统计,在专项行动中,各地共检查各类专业市场55个,出动执法人员533人(次),检查各类商品40384件,查处假冒专利25件,受理专利侵权案件4件,与其他行政部门协作执法19次,确保了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圆满完成,受到了中央八部委的通报表彰。

2010年10月,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部署的关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省局制定了《浙江省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方案》,召开了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各地也相应制定了本辖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开展了执法检查。

据统计,11月至12月,全省受理专利侵权案件6起,结案6起;查处假冒专利案件7起,全省已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各类商场和超市20余家,检查各类商品2.5万件,联合公安等部门执法7次,省、市、县(市、区)知识产权局系统联动执法16次。

2010年,全省共立案123件,结案106件,分别比2009年增长92.4%和89.3%,结案率达86.1%,其中查处假冒专利案件32件,进一步加大了专利权保护力度。

“十一五”期间,全省共立案477件,结案422件,结案率达88.5%,其中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1件。

(2)开展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流通领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流通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流通领域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我局会同省商务厅制定了《浙江省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开展了首批试点单位的组织、申报和认定工作,确定杭州大厦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为我省第一批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

目前,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3)认真承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浙江巡回口审活动。

为协助国家局加快专利纠纷案件的审理,方便我省专利诉讼当事人,2010年我局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5 批次36位审查员来我省,进行了34件专利无效案件的口审,涉及近30家企业。

根据案件情况,先后将口审安排在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慈溪等地进行,受到地方科技(知识产权)局、企业和专利代理人的欢迎。

(4)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杭州、宁波、温州等地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特点,引导支持行业协会和市场业主制定行业公约,实施知识产权自律与维权,规范企业竞争行为。

一批行业、企业积极应对知识产权涉外纠纷,面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敢于应诉,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宁波打火机行业积极应对欧盟技术贸易壁垒,以技术创新破解我方企业出口欧盟市场的法律障碍;通领集团分别胜诉500强美国之一的企业和“337调查”行政裁决,陈伍胜董事长获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正泰集团胜诉法国施耐德公司专利侵权案,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功范例。

一批行业开始关注重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温州汽摩配等5个行业开展了知识产权预警研究,指导行业产品的开发与市场竞争。

宁波、台州等地区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积极探索企业、公众参与的多形式知识产权保护途径。

4.人才队伍建设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开始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知识产权知识逐步普及,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开始显现。

(1)坚持不懈地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训。

全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坚持每年开展知识产权(专利)培训,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2010年,省局分别举办了专利行政执法、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中介代理机构知识产权培训班14期,为新疆和田地区举办企事业专利培训班。

全省各级共投入培训经费654.4万元,举办培训班726期,培训人员6.3万人次。

据统计,省市县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累计投入培训经费2809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2430期,培训人数达21.1万人次,超额完成《“十一五”纲要》提出的5年间10万人次目标。

启动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2010年各选派20名专业人员赴美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

杭州、温州、湖州、嘉兴等市先后开展专利管理工程师的考核认定工作,促进了企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制度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