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分析
以下资料由乙肝医院提供,仅供参考!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大多数患上乙肝的患者都希望多多了解其传染及治疗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患者想要更清楚的了解乙肝,甚至是乙肝病毒。
那么对于患者咨询的“乙肝病毒的心态、结构是怎样的?”问题,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专家作出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最基本的了解做好病情的有效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乙肝病毒的形态:
乙型肝炎病原是一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它与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和鸭肝炎病毒同属嗜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族。
这类病毒具有感染的种族特异性,彼此不发生交叉感染。
如乙肝病毒只对人、猩猩及恒河猴有易感性,能在猩猩体内传代,各种组织培养尚未成功。
鸭肝炎病毒只能感染鸭,对人及其它动物无传染性。
并且要知道的是,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该病毒有3种不同形态,主要如下:
1.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平均直径为22 纳米(nm )。
2.管形颗粒(或丝状、柱状颗粒):其长度与形态不一,直径与小球形颗粒相同,长度为100~1000 纳米(nm )。
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与HBV包膜有相同的脂蛋白(即HBsAg)组成,不含核酸。
3.大球形颗粒:即丹氏(Dane )颗粒或称完整的乙肝病毒,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42 纳米。
分为外壳与核心两部分,脂蛋白外壳厚7nm,用去污剂将外膜剥脱后暴露核心。
核心为o 面体的对称结构,符合病毒构型,核心直径为28nm,核壳厚2nm。
内含核心蛋白(HBcAg)、部分环状双链HBV-DNA和HBV-DNA多聚酶。
所以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乙肝病毒为双层结构,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由7 纳米外膜和27 纳米的内核组成。
不管是小球形、管形、丹氏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组成,不含核酸。
丹氏颗粒外层为表面抗原衣膜,内直径为27 纳米的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核心,呈均一的20 面体,被称谓独特的乙肝核心抗原(HBcAg )。
从中可分离出核酸,即病毒的基因组成。
并且在感染者的血清中,3 种形态的颗粒数量相当悬殊口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为3.35 x 1013个/毫升;管形颗粒的数量与表面抗原差不多;而丹氏颗粒多为每毫升103~9
个。
表面抗原与丹氏颗粒之比为2000 : l 。
我们可以看出乙肝病毒形态的特殊性,这也决定它的外膜还可与丁型肝炎病毒相组配;在感染人的过种中它既可呈急性病变,又可持续迁延形成慢性感染。
病毒的基因一旦整合到人的肝细胞中去,又可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所以了解这些对于找到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