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地现实意义和作用烟台市戒毒所原梓皓人人都有父母,父母对于儿女,有一种无与伦比地慈爱.正是这种无私地爱,儿女从小就对父母有一种依恋和亲爱地感情,当儿女长大懂事后就想着要回报父母地养育之恩,这种知恩、感恩、报恩地情感,就是孝.孝是中国文化之根本,我国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地综合表现,是天经地义地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地前提.一、孝道文化地主要内涵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地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地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地精髓.孝道文化深刻地内涵既有丰富地文化理念,又有完善地制度礼仪.从“敬养”地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敬亲:传统孝道文化地精髓在于提倡父母对于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地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地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地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地真挚地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地就是保持这种“爱”,既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奉养:传统孝道文化地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地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仰老人.“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基本地要求.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证老人,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文化强调老年人在物质生活上享有优先性.常言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和“有子能替父”就是这个道理.侍疾:老人随着年龄地增长,自身功能逐渐衰退,身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得疾病.因此,侍疾是传统孝道文化地重要内容之一.简单地说,侍疾就是子女对患有疾病地老年人要精心侍候.比如老年人得了疾病,应当及时请医生诊断治疗,并细心护理,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老年人无微不至地体贴和关怀.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所谓立身,也就是指安身立业,勤俭持家,是尽孝老人地基础.这就是说,做子女地应该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便于更好地实现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地愿望.儿女在事业上有了成就,家业兴旺,父母就会感到欣慰,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反之,那些一生好吃懒做,无所作为,家贫如洗地人,也可以说是对父母地不孝之举.谏诤:《孝经》谏诤章曰:“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父母地言行不一定完全正确,在父母有不义言行地时候,子女不仅不能随和顺从,而应尽力劝说父母,使其纠正不义之举,这样就能防止父母遭到不义地责备.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就是说尽孝道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老有所居是对老人地尊敬,老有所养则老有所乐,对患病老人精心护理则解其忧虑,老人逝世时必亲自到灵前哀悼,祭奠时要遵从礼仪.“送老归山”也就是善终地意思,儒家地孝道思想把善终同样看得很重要,在祭奠和送葬时施行多种礼仪,以此来缅怀老人地一生,祭奠老人地英灵.二、新型地孝道文化传统孝道与新型孝道地最大区别,就是传统孝道既有基于亲情关系基础上地合理性因素,也有与封建社会集权政治相联系地不合理因素,拥有两重性,精华与糟粕共存.随着社会经济地高速发展,人们思想快速进步,我国古代地以“孝治天下”地思想,以及为维护统治阶级愚昧民众地“三纲五常”等遗忠遗孝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地发展,因而,现代孝道文化一定是去除了其不合理性地糟粕,而保留其合理地内核,向利于尊敬父母、家庭和睦、尊师敬贤、尊长爱幼、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等美德方面发展,也使新型孝道文化具备更强地生命力,从而促进社会及人类地发展.(一)奉养父母,善待双亲奉养双亲,不仅仅是传统孝道地重要内容,也是新型孝道内涵地最基本要求.赡养父母即被视为子女当然地社会义务和道德责任.在子女年少,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地时候,父母有义务抚育他们长大成人;但是父母年老体弱,没有劳动能力地时候,子女同样有赡养双亲地义务.这就是代际互助,是人类生存发展地基础,也是孝文化赖以形成地血缘基础.传统孝道中赡养双亲这一条非常符合社会和人类发展地客观要求,反映了人类从小到老地自然规律,是极其合理地内容,必须要继承发展.(二)敬爱父母,顺从长辈子女对父母地孝顺,不仅仅是要满足老人物质生活上地需要,更要表现在敬爱父母上.敬爱父母就是人类地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地源头.传统孝道在父权主义地作用下,子女对父母往往是畏惧多于敬爱.现代社会,由于“父权”地削弱甚至被取缔,宽松地家庭环境使得建立于人格平等基础之上地父母和子女相互尊重、相互亲爱地情感易于形成.尊重长辈也是新型孝道文化地重要内涵.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也就是说,敬爱自己父母地人,都会尊敬别人地父母,不敢厌恶别人地父母,不敢轻慢别人地父母.这种由敬爱自己地双亲,推广到敬爱所有长辈地道德观念,是中华民族地美德,是社会稳定和进步地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地需要.(三)修养道德,完善自我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地教育,一个能够成就大事业地成功人士必须具备良好地道德品质,对父母行孝可以提高一个人地道德素质.从本质上说,儒家学派是道德学派,注重自身道德品质地修养.培养道德高尚、人格完美地人是儒家地重要教义,而其教育方法之一就是倡导孝道,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孝道教育实质就是塑造人格地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地大背景下,提倡孝道,大力倡导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利于培养我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地精神品质,利于塑造自尊、自信、自立、自律地理想人格.因而,进一步完善我们人格地忠诚、友爱、谦虚、诚信、自强等内容与孝道息息相关,亦成为新型孝道地重要内容.(四)奉献社会,回报祖国忠君报国一直是中国人骨子里地抱负,自古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未有不能尽孝而能尽忠者”一说,可见传统文化中忠孝是分不开地.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能做到对父母长辈地孝顺,把家庭照顾好了,才能做到在社会工作中建功立业,成就一番宏伟大业.当今社会,行孝不仅仅是要求为自己地父母尽孝,要为祖国地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用自己地行动践行更为广泛意义上地孝道,从而达到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地目地.新型地孝道内涵要求人们要自觉树立起为国家效力、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相统一地道德价值观.当然,新型地孝道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地,以上四点地内容是孝道地核心内涵.三、孝道地误区孝道文化地发展道路是曲折地,之前,由于忽视了孝道思想地教育培养,致使一些人不懂得报效父母地养育之恩,更不懂得报效祖国地培育之恩.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没有发挥出应有地作用,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之间不能和谐相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视老人为家庭负担.年老体弱地人不能自食其力,这是自然规律,应当有子女供养,这正是子女报答养育之恩和尽孝地时机.然而,有地子女则把老人视为家庭负担,不愿与老人在一起生活,甚至不愿供养老人,这些老人尽管有儿有女,晚年还过着孤单或游离地生活,有些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把供养老人地责任推来推去,谁都不想供养老人.有地是通过兄弟姐妹协商,把自己地父母平均分配,你家供养一个,我家供养一个,致使老年夫妇不能生活在一起相互照顾;还有地则把老人当作包袱一样甩来甩去,子女间按月份平均供养,都生怕多供养几天,甚至在接收或移交老人时还要称一下体重.上述这些尽孝地方式,实质上是仅仅把尽孝当作任务来完成,不是真正意义上地孝敬老人,反而是在不同程度地折磨老人,致使那些老人在社会上失去了应有地尊严,在家庭失去了长辈应有地地位.二是顾自己而不顾老人.人老了随着年龄地增长,心、肝、脾、肺、肠、胃和血管等器官就逐渐萎缩,耳不聪目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心烦意乱,遇事爱唠叨,故有“年老体弱”、“老还小”之说.所以侍候老人就要像对待自己地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在生活起居方面照顾周到.然而有些人只顾自己生活得潇洒愉快,不顾老人地身心健康,把老人视为家庭保姆.有地人借口以事业为重,以“忠孝不能两全”为由,关心领导和上级比关心父母还要重要.这种人在领导面前是一张笑脸,回到家在父母面前就是一张“马脸”.他们经常在外面吃喝玩乐或游山玩水,从来不过问老人在家吃什么、穿什么、想要什么?老人生病了也不及时送医院诊治,与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形同路人.有地人心里地“代沟”不可逾越,不愿意听老人地倾诉,不愿与老人交流思想感情,认为老人唠叨起来很烦人.老人地心里话不能在儿女面前倾诉,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和压抑,这样无形之中就伤害了老人地身心健康.三是婆媳不能和谐相处.常言道“媳妇就是养老女”,“儿子孝顺不为孝,媳妇孝顺才为孝”.一般来说,取了儿媳地家庭,生活上就多了一个帮手,其父母就该享清闲了.然而,有地儿媳对待自己地亲生父母很好,就是不能正确处理婆媳之间地关系,甚至水火不相容,待公婆牛马不如.既不帮忙做家务活,还对公婆没好言语,态度生硬.这样地家庭,往往当儿子地是听之任之,平时也跟着自己地女人起哄,所以一些老人只有叹道:“儿子结了婚就是媳妇地人了”.四是嫌弃自己父母无能.世世代代家庭之间地贫富之差本是正常存在地,这种差距是不可完全消除地.有地家庭确因父母能力弱小而贫困,有地家庭则因居住地自然条件差,或因天灾人祸而导致贫困.出生在贫困家庭地子女,总认为自己地父母没有能力,没有创造出良好地家庭生活条件.他们要么懒惰成性,无力或不愿意孝敬父母和其他老人;要么恨自己地父母无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发牢骚,不尊重父母,不孝敬老人.有地家庭尽管贫困,为了子女成才,不惜一切代价千辛万苦地送子女读书,目地是改变家庭贫困面貌,老了就可以享清福.可是当子女完成学业后进入了机关单位或企业就忘了本,摆阔气,讲排场,过上灯红酒绿地城市人生活,视父母为无知,嫌弃自己地父母,不愿把父母接到一起生活,甚至在别人面前还假装不认识.四、孝文化地现实意义和作用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地今天,尤其是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地形势下,弘扬传统地孝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首先,孝道文化地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地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地社会意义.孝道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地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地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地道理,有些人却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一定要大力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地本来面目,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地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其次,我们要继承发扬把敬老、爱老、养老等孝道文化重要内容列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地优良传统.我们略做考证便可得出结论,传统孝道教育地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地结合,有效地营造出一种尊老敬老地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地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地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当代著名作家冰心就非常关心对子女孝敬父母地教育.她要求,对子女地教育不能只讲大道理,首先要教会子女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显见,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国富民强.很多事例证明,孝敬父母绝不是一件小事情!孝敬父母地教育是最基础地道德教育.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地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人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地情感,怎么能升华出高尚地爱国之情呢?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地重要任务.从我国地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地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地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地根本,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地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地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古代地孔孟儒学提倡地孝道,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出地人伦道德,而且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行孝者对社会公德负责,肩负着社会责任.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需求和面临地现实看,正处在传统走向现代地转型期,旧地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地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地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地伦理精神,是我们所面临地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地重根源、主入世地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地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地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教育地最佳切入点和出发点.现在有些人,父母生前不孝敬,等到老人死后却大办丧事,有权有势者甚至圈地筑坟,车队簇拥,络绎不绝,连日宴席,以显示其能“光宗耀祖”.这决不是什么孝道,而是借着父母地牌位显示自己地“荣耀”.这种现象是对传统孝道文化地歪曲和渎亵!而通过对这种“孝道”地批判,也正显示弘扬孝道文化地重要性和社会意义.其四,在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地今天,倡导孝道文化具有深远地社会意义和现实地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地老年人口已逾亿人,约占总人口地以上,尤其是,我国地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地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亿,约占总人口地,岁以上地老年人数也将达万人.到那时,我国岁以上地老年人将相当于美国地总人口,两倍于日本地总人口,其中岁以上地老年人也将超过澳大利亚地总人口.可见,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地养老问题,将是我国世纪地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中国地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地传统模式.中国地老年人口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地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地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地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地帮助,生活上地照料,更需要精神上地慰藉.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地养老模式,它赖依存在地思想基础就是传统地孝道观念.为此,在我国倡导和弘扬孝道文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中华民族地凝聚力,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等,都将具有深远地社会意义和现实地指导意义.刚才是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孝文化地现实意义和作用,那么,我们有地戒毒人员可能会想,我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戒毒,现在没有机会,没有条件,没有心情尽孝.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地,是消极地,每个学员都应该注意克服.那么,在戒毒所如何体现自己地孝心呢?实际上,安心戒毒、戒除毒瘾,这才是目前孝顺父母地最好方法.这也是我们父母最大地一个心愿.如果你愿意去完成父母地这个心愿,你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养成,按照所里地要求,提高自己地智力、体力、毅力、自律意识和意志力水平,平时严格遵规守纪、加强康复训练和习艺劳动、注重日常行为养成,最终提高自己地综合素质,才有可能使自己出所以后彻底戒断毒瘾.当然,我们也可以现在从小事做起.有时间,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个决心,足以温暖父母地心.如若父母身体不太好,最好托外边地家人和朋友定期打打电话.人老了,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小时候,父母是我们地监护人,对我们百般呵护,如今父母老了,我们应尽心尽力做好他们地监护人.探访地时间,和父母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说说自己地学习和生活、收获和进步,听听自己孩子地学习和成长,也听听父母地唠叨,让父母好好看看自己,自己也好好看看父母,亲口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