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服药物的特殊用法

口服药物的特殊用法


给药时间
需早上或上午给药: 1、糖皮质激素; 2、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患者若是每天2次给 药,以早上7时和下午4时2次服药为宜;每 天服用1次的控释制剂多在早上7时给药) 3、抗抑郁药 4、 驱虫药 5、利尿药
给药时间
宜晚上使用的药物 1、他汀类调血脂药:如: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2、平喘药:哮喘患者晚上在睡前服用平喘药,如茶碱缓释片(舒弗 美),氨茶碱,沙丁胺醇等。 3、催眠药:起效快的,如水合氯醛,需临睡时服用;起效慢的,如 苯二氮卓类,需睡前半小时服用; 4、缓泻剂: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如酚酞、液体石蜡等,服药后 8~10小时才见效,均需在睡前给药,次日早晨排便,符合人 体的生理习惯。 5、抗过敏药:抗过敏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特非那定、赛庚定 等要服后易出现嗜睡、困乏的不良反应,睡前服安全并有助于 睡眠;
给药时间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 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謝、体温变化、 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 峰谷值,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 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有昼夜节律性变 化,有些药物应按照药物的时辰药理学特性, 选择最佳的服药时间。
各类降糖药的用法
1.必须在饭前30分钟服用的药物——主要是 指磺脲类降糖药,包括格列苯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美吡达)、 格列喹酮(糖适平)。这类降糖药主要是通 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 故应在分钟内服用的药物—— 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 (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此类药物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其作用前提是必须有 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才能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餐前半小时或餐后服用可能引起 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20分钟口服为好。
给药次数
给药次数是指每天服用药物的次数。给药次数的多少主要由2 个方面因素决定1)药物半衰的长短;(2)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 合理正确的给药次数,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较常见的是每天3次,即每8小时服用1次,大部份药是这种给药 次数;每天2次,即每12小时服用1次,如罗红霉素、复方磺胺 甲口恶唑、特非那丁等;每天1次,即每24小时服用1次,如阿 奇霉素、氨氯地平、辛伐他汀等; 有的药半衰期短,要求每天4次,即每6小时服用1次,如阿昔洛 韦。还有时因病情需要或必要时服,如阿司匹林片、硝酸甘油片 等。 口服给药一定要按照正确的给药次数和给药间隔时间给药,不 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给药次数,延长或缩短每次给药间隔时间,部 分患者就把每天3次给药的间隔时间理解成每天早、中、晚3餐 吃饭的间隔时间,这是不正确的。

口服给药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它是一种既 方便经济又较安全的给药方法。一般说来,只要病 情不重,患者的吸收功能好,药物在胃液或肠液中 性质稳定,以及慢性患者等,采用口服的方式。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 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 波动现象,选择最佳服药时间,达到最佳疗效并可 避免某些不良反应。因此,应根据口服给药的临床 用药目的、药物的剂型特点、药物的药理作用、药 物体内的过程,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用量、用 法和给药时间,正确口服给药。
各类降糖药的用法
3.必须在饭后口服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 类,其主要是通过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周组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起到降低血 糖的作用,因为双胍类对胃肠道有刺激,引 起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故应在饭后服 用。
各类降糖药的用法
4.必须与第一口饭同服,同时强调嚼服的药 物——如阿卡波糖(拜唐苹)、优利波糖 (倍欣),主要作用于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 苷水解酶,延迟和减少小肠内碳水化合物分 解为葡萄糖,延缓小肠内葡萄糖的吸收,使 餐后血糖水平下降。此药与第一口饭同时嚼 服效果最佳,如果在餐后或餐前服用,效果 就要大打折扣,起不到降糖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