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系统工程:一是公路路网系统工程。
从郓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畅通、四通八达”的大路网体系,县域主干道路实现“三纵四横两环绕”,以郓城主城区为中心往周边以“米”字形辐射的路网,以农村公路为支脉,加快构建大路网,建成功能协调、布局完善、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管理高效的公路网络系统,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
二是港航运输系统工程。
围绕郓城新河航道建设,将杨庄集港口建设成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及航运中心,加快港口大型深水泊位、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网络体系,完善配套功能,发展临港物流业。
三是城市公交系统工程。
以优先发展公交作为城市交通发展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结构,推广和普及节能环保的公交车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以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用五年时间,使我县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明显提高,公交出行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
逐步开通中心城区至李集、黄安、水堡、程屯等“半小时交通圈”城市的公交线路。
四是客货集疏运系统工程。
“十三五”时期,围绕国家公路运输运输主枢纽规划,按照“一中心三片区”格局(一个中心,即潍坊主城区;三个片区,即滨海区物流、城区西片物流、城区东片客运),以潍坊港、高速公路、铁路和重点干线公路为依托,重点加快布局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整合改造现有货运枢纽站场,进一步拓展我市交通物流服务区域和功能;积极建设客运枢纽和换乘站,科学配置城乡客运资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客运资源共享,建设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客运网络。
同时加快以县市驻地为节点的客货运场站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城乡交通一体化体系。
五大管理: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严格落实政府交通质量监督机构监管责任,进一步发挥其在质量监督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监理、施工单位的诚信管理和监督考核,增强其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基础作用。
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着力强化全员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全过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强化全天候的工程现场监理,努力建立全方位的立体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发生。
二是狠抓安全管理。
围绕开展“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不断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安全监管力度,认真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
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交通应急反应机制,建立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上应急指挥系统,提高交通决策指挥、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深化廉政建设。
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强化对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等重点岗位、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督监察,进一步理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制,推动行风转变,努力提高社会评价满意率。
建立健全信访预警体系,主动化解矛盾,妥善处理各种来信、来访事件,维护行业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
四是加强市场管理。
着眼于引导交通运输市场、工程建设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交通运输业务,依法履行监管职能,建立起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建设和运输市场环境,有效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
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交通物流、交通信息化等领域亟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干部职工培训,不断提升交通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锻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想干事、能干事、成大事”的高素质专业团队。
(四)发展任务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资源和资金向最能体现交通先进生产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倾斜,向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提高社会效益的方面倾斜,向提升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方面倾斜,向注重生态文明、节能降耗、绿色低碳方面倾斜,向促进协调发展、区域平衡和均等化服务方面倾斜“十二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发展任务是: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基础设施结构,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优化运输装备,提高服务供给能力。
(1)公路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公里。
到“十三五”末,争取实现全县道路四纵五横两环绕,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往周边“米”字形辐射的路网。
1. 杨庄集—张营公路由现在四级公路升级为一级公路的改造,张营经彭庄煤矿—黄堆集建设为二级公路,黄堆集—王官屯升级为二级公路,为一纵;2. 聊商公路:郓城至程屯段,郓城—南赵楼升级为二级公路,为二纵;3. 黄集刘仁-程屯牛那里段;金堤公路:牛那里-侯集孔垓段;金堤孔垓-220国道段;220国道-唐庙陈长,全线建设为二级公路,为三纵。
4. 沿黄公路:李集西武-张集东苑庄段;张集东苑庄-金堤水堡段;金堤水堡段-济董路段;济董路-黄安镇,全线建设为二级公路,为四纵。
5. 一横:巨鄄路6. 二横:220国道黄安段;郭武路改建为二级公路;郭屯-随官屯镇王官屯,升级为二级公路;7. 三横:济董路郓城全段8. 四横:水堡肖垓沿金堤路—郓杨路段;潘杨路。
9. 五横:侯咽集镇邢庄-侯咽集镇;侯咽集镇-王沙湾-孟胡同-王屯-西季庄-程屯镇在现有乡村道路的基础上升级为二级公路。
10. 将郓苏路、郓杨路、郓赵路升级改造为一级公路,与济董路、220国道、聊商路共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往周边“米”字形辐射的路网。
实现郓城县与周边地市高速公路互通、市县之间一级以上高等级公路连接。
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加快危桥和县乡老油路改造步伐,巩固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打通“断头路”和穿村路,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2)港航建设到2020年,郓城新河航道全面建设完成,并完成杨庄集港口的基础建设,新河航道按照三级航道标准共建设15公里,工程总投资12医院,建设完成后基本上实现公路水路运输的无缝衔接。
(3)城乡公共交通到2020年,县区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达到10标台,公交线路达到条(线路见附一),城乡客车在现有线路的基础上增加条城乡公交线路(线路见附二),新增城乡客运车辆 42 辆,出租车新增50辆,城乡公共交通运营范围覆盖我县半小时生活圈,相邻乡镇十分钟生活圈,加快推进公交场站建设,改变我县公交场站严重不足的局面,探索建设中心城区快速公交系统、自行车租赁系统,逐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
(4)客货运站场以完善县域客货场站布局为补充,加快建设与铁路、水路相衔接、集城市客运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实现“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
到2020年末,完成郓城新汽车站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客运站按照二级车站标准建设。
形成长途客车不进城的局面,缓解城区交通堵塞的压力。
(8)运输装备积极推进出租车、城市公交发展新能源和混合动力车辆。
稳步提高中高级客运班车比重,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乡村客车。
积极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甩挂运输车辆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载大型车辆。
引导营运车辆向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加快更新、淘汰老旧车辆。
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大型化船舶装备,培育我县船舶运力。
2、推进现代交通物流发展以促进交通现代物流发展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推进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
(1)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大力发展新型货运组织方式。
积极推进甩挂运输发展。
贯彻落实部、省《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结合全省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安排,制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吸引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加盟,逐步扩大甩挂运输范围和规模,为发展现代物流、实施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加快推进以港口为物流网络枢纽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支持零担、快运、货运代理、城市配送以及利用班线客运为依托的小件快运等经营业务的网络延展。
(2)加快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拓展服务领域。
引导和规范货运代理、无车承运人等运输组织主体的发展。
鼓励公路货运站场(枢纽)经营主体和传统交通运输企业,用现代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拓展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保税等功能,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促进货运枢纽站场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
鼓励有条件的道路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企业转型。
引导优势企业发挥市场组织和资源整合功能,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的货运龙头骨干企业。
(3)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推进农村交通物流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在前期农村交通物流试点的基础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加快农村交通物流发展。
鼓励适当拓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物流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深入农村的货运站、客运站,实现农村公路、运输节点与物流中心在规划建设上有机结合,结合各地特点,争取到”十二五”时期末,具备条件的县(市、区)都构建起农村交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有特色的农村交通物流。
(4)引导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货运企业建立车辆指挥调度、货物跟踪查询、订单处理及甩挂作业信息管理系统及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商务系统,推广应用电子商务技术。
3、提高客运服务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均等服务,政府主导、优化资源,规范管理”等原则,提升城际、城乡、农村公路客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健全和完善惠及全民的交通公共服务体系。
(1)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优化城乡客运网络衔接。
打破城乡分割,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站点设施,对换乘枢纽、城乡道路、沿途公交车停靠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线网进行合理布局、统一规划,加强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之间的衔接。
积极推动城市公交向周边延伸。
建立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协调共享机制,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标准规范体系,促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
(2)大力发展农村客运进一步提高客车通达率。
农村客运网络化程度继续提高,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
整合资源,优化和调整农村客运市场结构。
探索将农村客运的经营由线路划定改为区域划定,促进集约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
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机制。
建立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资源配置机制。
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模式,对于偏僻地区的农村班线,采取与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灵活运输组织方式。
(3)加强城市客运管理完善公交服务网络。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公交专项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差别化、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线网的覆盖面和通达深度。
完善公交站场设施。
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首末站、公交换乘枢纽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