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配送中心现状

物流配送中心现状

国内外配送中心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一)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状: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我国社会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服务在我国仍占据重要地位,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仍难满足高速发展的物流需求。

且物流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模式粗放,供需存在不平衡,且物流企业多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功
能较单一,服务质量水平难以满足大众社会物流的需求。

能参与客户物流资源的内外统筹配置,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物流服务的企业还很少。

(2)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物流运输费用较大,公路、铁路的运输速度慢,
运力紧张。

一些地区较多强调物流基础设施方面量的投入,缺乏质的要求,缺乏系统规划,盲目投资建设,物流设施利用率不高、重复投资建设等问题的存在。

(3)有些政府对物流业发展问题存在着“性急”的心态,缺乏长远的眼光和必要的
耐心,产生“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现象,因此存在着短期行为和政府政策多变的情况。

(4)配送操作过程现代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配送操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
仅限于日常事物管理,而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不大。

我国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这些国家商品出口优势均表现为物美价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加工贸易出口的大规模增长,使中国成为很多跨国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生产与采购基地。

许多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的采购与配送中心,在提高其在中国增值率的同时,也将在整体上降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从而大大增强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我国现行政策远远不能适应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业务的要求,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但仍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大大阻碍了我国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步伐。

(二)国外物流配送现状:
国外的物流配送方面相对于我国起步较早,且目前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现今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

其国家的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多、层次高、辐射范围广,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就以美国、德国为例:美国在其发展初期,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
而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其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

那些物流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专业物流企业多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和控制物流信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其各种信息化、自动化、电子化的设施和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在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了物流产业的主导地位。

(三)总体来说,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状况仍处于初级阶段,有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完善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许多缺陷,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