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服饰论文
黄能福,陈娟娟《服饰志》[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10 关洁 浅析唐代服饰文化内涵 河南社会科学[J]2008/07/01 李芳君; 杜少勋 浅谈唐代服装设计中等级制度 艺术科技[J] 2013-02-15 管志刚 浅谈唐代服饰文化繁荣的社会因素 美术观察 [J]2005-05-10
浅
析
唐
朝
文
化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班级:11 级历史班 姓名:郭良艳 学号:4101110011
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摘要】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 灿烂夺目的篇章。唐朝时国家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封 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近三百年的唐代, 服饰经过长期的承袭、演变、 发展, 成为中国服装发展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代表。唐代服装上承历代冠 服制度, 下启后世衣冠之径道兼容并蓄, 广采博收, 大放异彩。同时, 唐 朝服装与亚洲诸国服饰的交流融合为人类服装交流发展作出了贡献。唐 服装无论官服或民服, 男装和女装, 都表现出开放的思想、开拓的精神, 充分反映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关键词】唐朝 服饰 社会状况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 表现出古今中外服饰文化的大交流与大融合, 显示出兼收并蓄、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唐代女装款式上由遮蔽而趋 暴露, 服装款式开放, 追求时尚, 服饰图案上由简单趋于复杂, 服饰色 彩上由简朴趋于奢华, 色彩丰富而艳丽。这绝不是汉族妇女固有的服制, 必然是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唐朝时国家稳定, 经济繁荣,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推动唐 代服饰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成为中国服装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 唐代的服饰的特点 唐代服饰的空前繁荣, 表现出空前的中外文化大交流与大融合盛况, 显示出“无所顾忌的引进和吸收”、“无所顾忌的改革与创新”。唐代 服饰的繁荣, 突出体现在女子服装上, 其主要特征是中美华丽、雍容大 度的服装款式, 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的穿着方式, 配套齐全、种类繁杂 的装饰妆扮。 ( 一) 服装款式开放, 追求时尚 在唐朝以前, 妇女一直深受封建礼教束缚, 笑不露齿、站不依门。 到了唐代, 妇女的穿着打扮有了革新性的变化。唐朝服饰是对美的释放, 对美的大胆追求, 其服饰色彩华丽, 重装饰, 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 有的, 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唐代女裙裙腰提高后上身多不穿 内衣, 体现其雍容、富态、丰腴之美, 披纱罗讲究“罗薄透凝脂”的幽 柔清沏。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面上, 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 上 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 从 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 行即裙裾扫落梅”有了 更形象的理解。 时髦成风。唐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时尚的朝代, 女性更是时髦成风。 政治、法律、道德、礼仪都不能约束这种强烈的好美之心和对时尚的追
逐。贵贱、男女、夷夏的界限都被冲毁了。与今天世界范围时尚现状相 似的是, 唐代的时尚主要由宫中、贵妇、以声色技艺娱人行业的从业女 性来引领风骚。 (二)服饰图案回归自然
唐代, 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 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 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 其 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 结合后, 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政策,吸引了大批的外国商人和留学生滞留中国,这在促进中外经济交 流的同时,又客观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中外文化的交流又为唐代服饰的 变革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再加上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使唐朝服饰的变 革摆脱了思想文化的束缚,向着更加开放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唐朝服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与唐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 荣、思想文化的开放是分不开的。稳定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促进了 中外和胡汉文化的交流,又为唐朝服饰的变革提供了契机。这使得唐朝 服饰在中国服饰的发展史中占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唐朝 的服饰还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服饰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在当今社 会中,在复古潮流的推动和影响下,经现代人改造过的唐装也成为一种 时尚潮流。 【参考文献】
唐代服饰图案, 改变了以往那种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 用真实的花、 草、鱼、虫进行写生, 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 这也是由皇 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 肥壮的艺术风格。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 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 真是花团锦簇, 争妍斗 盛。 (三)以服饰加强政治统治
第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尤其是手工业中丝织业和棉 纺织业的高度发达,印染技术的发展,都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在客观 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大唐帝国的对外开放,为服饰文化的繁荣凿通了不竭的源泉。 唐太宗本身具有胡人的血统,到唐统一后,又对周边的胡人政权采取怀 柔羁縻政策,只要不与帝国对抗,就可以存在,这就为胡汉民族的融合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和平稳定环境。唐代宫廷女子和贵族妇女的坦胸楼被 的服装就深受胡人文化的影响。唐朝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开放的对外
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等级森严,唐代尽管社会风气开放, 但对于服装中传统的“礼”、“仪”、“等级尊卑”等观念的继承丝毫 没有减弱,反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以服饰加强统治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 1.以服饰树立帝王的尊严和地位
先秦时期即确立了黑、白、青、红、黄五色为正色,到汉朝又确立了 黄色的最高位置。唐代统治者出于稳定政权的目的,不仅建立了一套完 备的等级秩序,还采用各种手段在人们心目中维护皇家至高无上、天恩 浩荡的形象。武则天在夺得帝位后为了能体现皇家的恩惠,制作了一种 新绣袍,上面刺绣山形并在绕山的周围刺绣了十六字铭文“德政推名,职 令思平”“清慎忠勤,荣进躬亲”。天子开始将黄袍作为专用常服也是 始于唐代。唐太祖当政时期认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因此确定了明 黄色为帝年开始禁止使用各种黄色。后来赵匡胤夺得后周政权,以“黄袍加 身”建立宋朝,使“黄色”、“黄袍”不仅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 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自此黄色成为 皇家独家占有的专用色,也醒目地树立起帝王的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唯我 独尊的个性。 2.以服饰维护其严格的等级秩序
唐朝服饰文化的繁荣非无本之木,而是由其特殊的政治、经济、文 化环境所决定的。
首先是大唐帝国的富强,为服饰文化的繁荣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唐统一后,立即着手恢复社会生产,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使社 会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发展, 商业繁荣。商业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在唐朝,跟服饰 文化繁荣直接有关的染织手工业十分兴旺。官府专设染织部门,下设织 锦坊、绫锦坊、染坊等作坊,不仅京城有这种官设作坊,在东京及各州 县也有这种作坊。除了官营作坊外,还有民营纺织业,民营纺织业除了 农村中家庭手工业外,在都市里都有民营的生产各种纺织品的手工业作 坊。唐代丝织业的发达,不仅反映在丝织物名目繁多、产量丰富方面, 在生产技术上也十分精湛。如浙江民间用青白等色细丝织成的缭绫,丝 细质轻,极其精致,其中“可幅盘绦缭绫”花回循环与整个门幅相等, 花纹复杂,交织点少,视感、手感和光泽都非常好。
唐朝与其他各个封建王朝一样积极提倡并维护服装的等级差异,高
等阶层贵族的服饰不仅需要采用昂贵的珠宝、繁琐的装饰、精细的面料, 而且需以其细节的不同来区分身份、等级的贵贱,如配绶的长短、腰带 上玉板的数量或独特样式的巾帻冠帽,除此又推出了与前朝分庭抗礼的 大手笔即“品色服”,“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在唐上元元年曾作 如下规定:文武百官三品以上服紫,以下依次为深绯、浅绯、深绿、浅绿、 深青、浅青,而庶民则服黄色。这样通过划分色彩的等级使中国的服装 文化具有了更加强烈的政治色彩,同时也加强了政治秩序的文化形式, 在此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各朝各代一直延续着这一基本制度,只是 在对具体用色的规定上有所不同。到了武则天当政时期则别出心裁地赐 武官袍并绣对狮、麒麟、对虎、豹等瑞兽,赐文官袍并绣雁、鹰等神禽, 以示文官儒雅、武官威猛。如此一来,从服饰上不仅体现出森严的等级 秩序而且还暗示了不同身份的官员应当具备的性格特点。 二、唐朝服饰文化繁荣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