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 我国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防控战略

第七讲 我国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防控战略

第七讲我国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防控战略美国犯罪学家雷克利斯认为,犯罪是个人内在的控制能力和社会中存在的外部控制因素缺乏的结果,当一个社会的控制力量减弱时,这种情况本身就是诱发犯罪的一个直接社会因素。

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毒品犯罪的社会防控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毒品犯罪产生原因及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毒品犯罪不能仅依靠打击,而更应依靠社会力量。

因此,采取综合治理的社会防控对策,将打击和预防相结合,强化毒品犯罪的社会防控力度,对于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力求在科学的社会防控战略指导下,择其要点论述如下。

一、落实联合国的禁毒战略毒品问题作为全球性的灾难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为了有效打击和控制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分别于1990年和1998年召开了两次禁毒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

1990年联合国特别会议以“国际合作取缔麻醉品和精神药物非法生产、供应、需要、贩运和分销问题的联大特别会议”为题,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

会上各国代表和国际观察员就禁毒工作进展情况和禁毒经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审议了全球面临的禁毒任务,并通过了关于禁毒的《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宣布1991年至2000年为联合国禁毒十年。

会议认为,全球毒品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大量不法分子从事毒品的非法生产和贩卖,从中攫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吸毒人群的存在,这些瘾君子滥用各种毒品,为毒品贩卖提供了广泛的消费市场。

正如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政策分析和公共事务部主任绍拉所说:“永久性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到解决毒品控制的首要原则上来,那就是本着保护公众健康的原则把毒品控制起来。

”基于此,在此次会议上确立了“减少毒品非法供应”和“降低毒品非法需求”两大禁毒战略,这既是联合国针对毒品犯罪的主要战略,同时也是其防控的主要战略方向。

减少毒品非法供应就是通过国家立法,对种植、运输、制造及贩卖毒品的人凭借国家法律进行严厉的制裁,通过警方、海关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对毒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控制,对麻醉药品进行严格管理、堵源截流,切断毒品来源,控制或减少毒品滥用。

降低毒品的非法需求主要是通过禁毒戒吸,教育宣传等社会手段,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措施:针对吸毒人群,通过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和身心康复等综合性干预措施,使之尽早离开毒品;针对未吸毒人群,尤其是药物滥用的高危人群采取宣传教育的手段,预防和减少新的吸毒者产生,从而降低社会对毒品的需求,缩小毒品消费市场。

1998年召开的联合国第二次禁毒特别联大,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

此次会议在各国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制定了跨世纪的禁毒战略。

大会提出以十年为期限,即在2008年前实现全球毒品需求大幅度减少的目标。

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减少毒品需求指导原则宣言》和《处理毒品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的措施》三项决议,提出“全面、均衡和协调”的解决毒品问题,在1990年会议战略基础上重申注重解决毒品供应、又注重减少需求。

着重强调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建立社区成员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特别加强对青少年等社会群体的关注。

并做出了加大打击兴奋剂犯罪的力度、管制用于非法制造麻醉品的化学物质、促进禁毒司法合作、打击贩毒洗钱、根除非法药物种植和促进替代发展等具体规定。

此外,联合国每年都发布世界毒品报告,对全球毒品市场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情况进行总结。

《2011年世界毒品报告》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传统毒品市场逐步缩小或保持稳定,但海洛因和可卡因的产量仍然很大,合成毒品和处方麻醉品的消费量有所上升。

针对新型毒品不断涌现、传统毒品打击不力的状况,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官员建议,各国应分享应对毒品犯罪的经验和情报,强调“共同责任”原则,在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加强必要的国内、区域和国际合作,对毒品种植、生产、运输和贩卖采用综合战略,加大对毒品的管理与控制力度。

针对目前新型毒品消费量上升的国际情况,加强采取三个方面的联合行动,分享防控经验:一是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让公民对毒品的危害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公民对传统毒品所造成的人身和心理的侵害一般都有较深的认识,而对新型毒品的认识并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冰毒”、苯丙胺类等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不深,所以要加强公众对于新兴毒品的认识及其对人体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宣传教育的方式防控毒品犯罪。

二是创新治疗和卫生健康方式,特别是针对新型毒品ATS跟苯丙胺类毒品。

现在很多地区的治疗康复中心基本上是建立起来用于康复吸食海洛因的吸毒者的,但对ATS的治疗康复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技术支持。

所以,创新治疗和卫生健康方式以应对新型毒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加强情报分享和情报收集的能力。

情报对于打击毒品犯罪,降低毒品消费市场,加强社会防控力度等方面尤为重要。

各国应加强对情报工作的重视,提高情报收集技术,建立完善的情报共享机制。

二、借鉴域外典型国家的禁毒战略及社会防控经验在联合国“两减并行”的禁毒战略体系下,域外各国禁毒举措虽然有所不同,但禁毒战略目标却保持一致,即“减少供应、减少需求、减少危害”。

在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导下,世界各国不断总结积累禁毒经验,并制定出相应的禁毒战略和防控举措。

1.美国的禁毒战略及防控经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同时也是国际反毒斗争的前沿阵地,在禁毒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禁毒战略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其历史上的控制供求战略。

这种路径选择建立在毒品作为一种“商品”的假设基础之上,认为减少供应或者压制需求均能有效控制毒品。

减少供应即建立在宏观协调毒品供应策略与有组织犯罪政策及对外政策三者关系基础上的毒品供应减少路径。

而减少需求主要在于改变潜在吸食者的心理状态和客观条件。

这也体现了与联合国“两减并行”禁毒策略的一致性。

在毒品供求环节上美国一直采取强硬措施,将控制毒品纳入到爱国行动之中,运用大量警力开展缉毒活动,发动打击毒品供应问题的战争。

在针对毒品需求方面,主要采取刑事犯罪模式和严厉打击的刑事政策,将制作、贩卖、吸食毒品等所有涉毒行为犯罪化,甚至还包括死刑。

由此,非经合法的授权都会受到刑事处罚。

美国的禁毒战略和经验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美国完善的药物滥用监测体系和制度,在药品管制、预防毒品和打击毒品引起的刑事犯罪等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10年5月11日公布的《美国国家麻醉品管制战略》确立了美国今后五年的禁毒工作目标,即通过毒品预防、戒毒康复、打击毒品犯罪与禁毒国际合作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来实现减少毒品需求的目标。

采用均衡策略,是该禁毒目标的新颖所在。

其重在强调在社区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把康复治疗中的药物滥用融入到公共卫生体系中,利用刑事制度革新来缓解毒品的使用及犯罪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毒品跨国犯罪集团。

此外,该战略还包含了其他一些新的内容,比如扩建社区治疗中心、完善药物治疗和一些基于案例的成瘾康复治疗。

加大法律的管控力度,打击国内贩毒、制毒团伙,加强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的国际合作,同时丰富社区管理内容,比如建立毒品法院等。

这些都在减少美国毒品滥用、降低毒品危害等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的另一重要的禁毒经验在于其禁毒情报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禁毒情报体系。

作为世界上最早创建禁毒情报工作的国家,美国的执法部门将禁毒情报分为三大类,以方便在实践中使用。

第一类是战略情报,即查明贩毒分子和毒品的去向等情况,以此来支持调查工作。

第二类是战役情报,主要内容是将分析的战果提供给调查机构。

第三类是调查情报,提供包括麻醉品在世界各地种植、销售等在内的整个体系的具体情况。

这些具体的禁毒情报给执法机关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在毒品的防御和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泰国的禁毒战略及防控经验泰国是长期受到毒品问题危害和困扰的国家之一,毒品问题已成为泰国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威胁。

在这种情形下,泰国把禁毒战略的重点首先放在了加强与禁毒有关的法律建设方面。

自2001年“全面治理”战略开始,便全面制定和修改了有关打击毒品犯罪、麻醉品管理、精神类药物管理和整顿服务业场所等一系列法规、法令,并通过法规对咖啡因等制作“疯药”的20多种化学原料的购买、加工及运输进行了严格规范和限制。

同时,在法律建设的基础上又多次召开会议制定禁毒方案以保证禁毒战略的实行,形成了以“肃清毒源”和“减少毒品需求”并举的禁毒战略。

一方面,泰国政府首先积极采取行动,清剿贩毒武装,摧毁毒品加工厂,铲除罂粟,并大力推行山地开发计划。

另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肃毒宣传教育活动,并加强强制戒毒措施,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00多个戒毒中心,对毒品使用者采取强制封闭式戒毒。

此外,泰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性的禁毒合作,就禁毒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及社会防控措施,并与8个国家签署了禁毒合作备忘录,积极制定并实行全面的禁毒战略和社会防控举措,不断促进泰国禁毒斗争的进步和发展。

为应对毒品的扩张蔓延所带来的各种新问题,泰国于2003年至2005年期间在“全面治理”战略基础上,实行减少毒品供应,减少需求,减少需求的潜力和综合管理四个方面的毒品战略,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以这四个主要战略为内容,安排和部署相关禁毒活动。

供应需求减少战略主要是依靠法律法规来打击毒品走私和毒品网络,并逐步减少邻国对毒品的需求量;毒品需求减少战略主要是通过区别毒品吸食者的方式,提供给这类人群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提供必要的义务性的服务和惩教性的服务,并承诺提供相应的后续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以此来减少毒品滥用者和吸食者;阻止潜在需求的战略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走私毒品的宣传教育活动,例如无毒社区的建设,无毒学校、无毒工作环境建设的宣传等方案,主要目的在于对公众进行教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全社会都参与到打击毒品的斗争中去;管理战略是建立一个有效、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以此管理体系来打击毒品犯罪活动。

泰国政府在中央建立了国家打击毒品指挥中心,主要通过国防部,内政部,泰国皇家警察署建立的打击毒品的网络进行操作,并在每个省建立中心。

此外,泰国政府还提出“五个防卫墙”战略,即边境防卫墙、社区防卫墙、社会防卫墙、学校防卫墙和家庭防卫墙战略,目的都在于控制全国的毒品问题和减少涉毒犯罪。

三、我国防控毒品犯罪的战略选择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要解决中国的毒品犯罪问题,仅靠一国的局部打击与单一防范力度是不够的,必须要在超国家的层面上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思考,进而形成统一、完备的防控对策体系。

在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交流越来越深入,合作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在联合国“两减并行”策略的影响下,“减少毒品非法供应”和“降低毒品非法需求”作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两大禁毒战略,在应对我国毒品犯罪问题时同样适用。

相关主题